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早產兒全球報告》顯示,每年有1500萬名嬰兒出生過早,每10名新生兒就有超過1例早產,中國早產兒數量居世界第二。
據統計,截至昨天,僅是紹興市婦幼保健院,今年已有560名早產兒出生。因為高齡產婦的增加,早產兒的發生率呈增長趨勢。
早產兒非常脆弱
早產兒中,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的被稱為極低體重兒,體重在1000克以下的被稱為超低體重兒。去年,紹興市婦保院新生兒監護中心曾收治了一名極早產的超低體重兒天天(化名),他在媽媽肚子裡只待了25周零5天,出生時體重僅800克。當時參與救治的新生兒監護中心副護士長王國芬說,天天要克服體溫關、呼吸關、餵養關、感染關、黃疸關五大關,我們多次開會研討,制定治療方案,一天24小時監護。經歷了43天很多次搶救後,天天的身體情況才逐步穩定。
「早產兒的生命力非常脆弱,不僅死亡率高,體格及智能發育落後、腦癱,以及視覺、聽覺缺陷的比例也明顯高於正常足月新生兒。」市婦保院新生兒監護中心副主任李海靜說,所幸醫學進步,現在有很完善的一套方案來應對早產兒的護理,讓大部分的早產兒能夠順利存活,跟正常人一樣生活。
推出「袋鼠式護理」
今年9月,市婦幼保健院還推出了早產兒「袋鼠式護理」,目前已有近260位家長體驗了這項服務。
「貝貝,我們終於見面了,你要加油長大哦!」9月12日,經過沐浴、更衣、穿鞋套、戴帽子等一系列清潔消毒措施和指導後,新媽媽陳麗(化名)被帶進市婦保院新生兒監護中心。這是她第一次參與「袋鼠式護理」。
新生兒監護中心護士長胡麗珍介紹,「袋鼠式護理」是指早產兒的母(父)親,以類似袋鼠等有袋動物照顧幼兒的方式,讓早產寶寶赤裸俯臥在爸爸裸露的胸前或媽媽的兩乳間,每次護理約1小時。
9月12日,在專門的早產兒護理區域,護士把只穿著尿不溼的貝貝抱到陳麗身前,寶寶光溜溜地鑽進媽媽懷裡,以直立或60度依偎在母親胸前,聆聽媽媽的呼吸和心跳。
「長久以來,危重早產兒一出生就被送進監護室,治療和護理都由醫務人員完成,這種隔離不利於早產兒的身心健康。袋鼠式護理打破了傳統的隔離護理觀念,更加科學。」胡麗珍說。
出院後怎麼照顧
當早產寶寶達到出院指徵回家後,欣喜若狂的父母又不知所措了,回家後如何更好地照顧寶寶呢?
「早產寶寶與足月寶寶相比,出院後面臨更多問題,出現發育缺陷的機率比正常胎齡兒高,只要定期隨訪,多數發育異常、遲緩是可以及早發現、糾正和治療的。」紹興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科長餘紅介紹,早產兒出院後除了進行合理餵養、防止嗆咳、保證營養熱量攝入充足外,還需要採取適當的保暖措施,防止體溫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
目前,市婦保院兒童保健科專門設立高危兒隨訪門診和兒童康復中心。今年1-10月,已有95名運動發育偏離及異常的孩子通過早期幹預從兒童康復中心「畢業」;有135名語言發育遲緩或講話不清的孩子,通過訓練達到正常同齡孩子的水平。
「袋鼠抱」是國際上專業醫護人員公認的一種天然、安全、有效的照護方式,可有效應對早產兒的健康及心理問題。圖為市婦保院「袋鼠式護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