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多數30歲出頭的女性,他們的父母通常是50後或者是60後。這些父母出生在物質相對貧乏的時期,也是人口生育高峰期,之前他們從小接受老一輩思想的薰陶。經歷了從大家庭向核心家庭轉換的過程,見證了兩種不同意識形態對立時代的消失,同時也迎接著數字時代的到來。這一群人的共同特點是思想較為保守,把安全奉為理想,父母之間普遍存在著這樣的觀點。希望自己含辛茹苦的孩子能夠考上好一點的大學,能夠出人頭地,絕不讓他們受到一點傷害,更不能受苦。而女兒的男朋友,各方面的條件要能夠和她相匹配,然而這種過度保護的方式,對孩子人生的發展卻非常的不利。
現代社會,許多針對女性的犯罪事件頻繁發生,導致父母們必須限制女兒的回家時間,即便她們已經長大成人。為了跟女兒成為知心的朋友,父母需要全面掌握女兒約會對象的信息,女兒如果帶男朋友回家就更加面面俱到的打探,希望能夠滴水不漏地掌握這些男孩子的消息。父母們想通過這種偵探式的方法,來給女兒挑選一個合適的男朋友。有時候甚至會直接給女兒介紹男朋友,等到女兒結婚以後父母依然像朋友一樣,和女兒的家庭互相往來。然而這些精心設想的計劃有時會變得不那麼奏效,或者是女兒的戀愛消息突然中斷了,女兒一時間沒了來往的男友,父母們就又開始張羅著為女兒相親。但大部分的相親結果都是不言而喻的,不是對方看不上女兒,就是女兒提不起勁兒。
父母就像是女兒的保姆一樣,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她,久而久之女人就變得依賴父母。慢慢的也習慣了這種依賴父母的社交方式,長此以往,父母跟女兒之間的關係,演變成為類似戀人的關係。父母們的戀愛方式通常刻著時代的烙印,他們認為男孩子要努力讀書,考上一所重點大學,然後去成就一番大事業。而女孩子呢,只要成為大家閨秀等著嫁人就可以了。孩子們最好是在幾次約會後就確定結婚對象,離婚將是沒辦法想像跟接受的事情。即便再開放的父母也難以改變這種深入骨髓的保守價值觀,其實他們也不知道如何把戀愛談好,他們對於年輕人談戀愛的認識,僅僅是通過觀看電視劇而獲得的。
但是電視劇本身就是依賴觀眾的口味,而通過揣摩觀眾的喜好來製作的,所以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真實性,可見父母絕不對不能替代女兒來決定他的人生。有些單身女性完全聽從於父母的意見,他們都出身不錯的家庭,母親是典型的賢妻良母,而父親則是一個管教嚴厲的人。這些單身女性言行端正,會因為嚴格遵守回家時間而受到父母的表揚,反之就會被批評。在衣著打扮方面,她們講究裙子要蓋過膝蓋,不塗抹指甲油。她們在大學雖然過著住宿生活,但是卻絕不放縱自己,一直循規蹈矩,正因為如此,也會瞧不起那些過著幾近於同居生活的學生。
總結:跟長大後,大家已經成為法律上規定的成年人了,就意味著自己有完全的行為能力步入社會,所以要儘快停止,每天向父母匯報自己回家時間的做法,除了偶爾可能會有危險的情況,例如說半夜一個人坐計程車回家等等,除此以外自己的上下班等正常時間都要由自己來規劃管理。處理異性之間的關係,標準取決於自己是不是已經動心,自己心裡要有個底。在這個標準下儘可能多的跟男生相處,多交男朋友有益於自己的身心。不要盲目排斥,但也不提倡腳踏多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