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鏈。」這句話我無比贊同。
記得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新聞:國外有位父親讓兒子看店,結果兒子只顧著玩手機。
父親特別生氣,撩起汗衫,把不知從哪裡弄來的手槍上膛,擺在孩子面前。並對兒子說:「你這麼有種,就去死啊!」結果,「砰」的一聲,兒子真的拿起槍自殺了。
「廢物!你去死啊!我不會傷心的!」本是氣話,可是,對一個孩子而言,就是一種「判決」:你是沒有用的東西,我不要你了,你要死就死吧!
這會在孩子心裡留下什麼?
記得之前還有一則新聞:一位哈爾濱的媽媽,因為一點瑣事發火,在電話裡責怪孩子:「你咋這麼笨,死了得了!」然後,兒子就坐上了33樓的天台,哭著說要自殺。
「你咋這麼笨,死了得了!」這句話,也是從身邊最為依賴、依戀的父母口中說出來,之於孩子,就是一種詛咒、一種厭棄,多麼叫人絕望!
最終,孩子被警察從輕生的邊緣拽了回來,媽媽驚魂未定地說:「這件事給我們做父母的一個教訓,平時對孩子不該老發脾氣,總是罵孩子。」
被父母辱罵而出現心理問題、甚至選擇輕生的孩子,在網上一搜一堆,令人心驚、心疼。
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曾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每一個孩子,都對父母有著與生俱來的信任,他們所說的每句話、每個字,甚至是一些不恰當、不理智的惡罵與「差評」,他都會「照單全收」,深信不疑。你說他聰明,他肯定顯得很機靈;你認為他笨得要死,他會確信自己就是廢物。正如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書中所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對著孩子隨口撂狠話、飈氣話,還覺得自己只是在「教育」孩子,只是話說得太重了些而已?
殊不知,這些看似「尋常」的「家長專屬語言」,早就劃傷了孩子那顆幼嫩、天真的心靈。
知乎上有人問:
被父母罵得想自殺是種什麼體驗?
有個回答:在我傷心難過得哭到虛脫的時候,父母卻看著我說「發什麼神經」。
心裡的絕望,可以想像。
據某項調查,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過父母語言上的傷害。
法國有個一分鐘公益短片,名叫《一句話毀掉孩子一生》,讓人內心震撼。
影片中,在不同的場景裡,不管是意氣風發的年輕人,還是成熟穩重的中年人,甚至是閱盡滄桑的垂暮老者,一旦想起了童年時父母的一句話,都會瞬間陷進痛苦的沼澤地:
「你穿這件T恤幹嘛?還嫌你的胳膊不夠粗?」
「早知如此,當初我要什麼孩子!」
「你就是個廢物!」
「說到底,你自此至終都遠不如你哥哥!」
……
打擊、否定、誤解、嘲諷、甚至是詛咒——那些童年時遭受過的語言之「毒」,都會滲進孩子的靈魂,曠日持久地折磨著他們的一生。
關於這一點,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和他的同事曾發現:言語侮辱會造成孩子大腦「損傷」。而根據中央綜治辦和中國少年研究中心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調查的研究表明,在家裡長期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其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 25.7%的孩子「自卑」,有 22.1%的孩子「冷酷」,有 56.5%的孩子「暴躁」。
父母的嘴,會「說」出孩子的命運。當我們口吐惡言,孩子的未來之路,便會有諸多羈絆。
父母「口不擇言」,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比挨揍還要難受百倍的絕望,是追隨著他一生的鈍痛,更會嚴重損害親子感情。
這幾句話,家長要好好的考慮一下,自己是否說過:
1、你真笨!這麼簡單都不會!長腦子是幹嘛的!你真沒用!
經常被爸爸媽媽這樣數落的孩子,會沒有自信、自尊,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真的很笨,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做不好。
2、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或不喜歡你了!
你是不是也這樣「威脅」過自己的孩子,這種有條件的愛會讓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長大後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3、我說不行就不行!我讓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
這些專橫、霸道、專制的話和孩子說的多了,孩子或許也會變成和你一樣霸道的人,或者成為一個膽小、懦弱、有社交障礙的人。
作家張愛玲,在年少時承受了不少來自母親的冷言惡語、打擊和否定:媽媽罵她是「豬」,還經常向著她咆哮、讓她「去死」;她不幸患了傷寒病,竟還被媽媽說「你活著就是害人!」……。
所以,即使她是個備受讚譽的曠世才女,一生卻過得孤絕冰冷,難覓人生之暖,跟母親的關係也一輩子冷硬,直至母親離世都無法和解。
其實,我們都很愛孩子,都想教育好孩子,但是為何一開口,話裡就都長滿了刺兒,扎傷了孩子?
很多爸媽會說:「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控制不住啊。」對此,有教育專家表示,「刀子嘴、豆腐心」的父母,往往會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他呼籲道:「既然是豆腐心,又何必刀子嘴?」
事實上,很多時候,面對小小的孩子,是我們未曾領悟親子教育的溝通之道,就先被情緒佔了上風,是在宣洩自己的怒火而已,甚至是有意無意,把孩子當成了「出氣筒」!而孩子,卻無辜地被這把「火」灼傷。
漫畫家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既然有愛,我們就要懂得在嘴上「裝」上一個「過濾器」,在對孩子說話之前,要理智、謹慎地「過濾」掉那些「有毒」的惡言妄語,用愛的舌頭,跟孩子溫和地說出每一句話。
給予孩子多一點的尊重、接納和鼓勵吧,用溫言細語的話句,給他春風化雨的滋養。因為,這些用愛說出的話,是他長大後行走天地的底氣與力量。
我們都不完美,請互相包涵
在豆瓣心理諮詢小組看到一個評論:
「我也曾想過怪父母,在我剛開始接受心理諮詢的時候,一般都會問小時候的經歷,我發現很多事情都和小時候父母跟我的關係有關。
我忍不住想:是不是因為你們以前對我不夠關心,所以才讓我現在變成這樣的?」
後來我聽到一個阿姨的一句話,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她是這麼對兒子說的:「你是第一次當兒子,我也是第一次當媽,都多擔待著點。」
對啊,他們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也是邊走邊學,父母不是完美的,就像我們也不是完美的一樣。
孩子的世界是一張白紙,你給予他愛,他傳承愛,也會愛別人;你給予他恨,施加於他暴力,他也會恨別人,施加別人於暴力。
暴力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毀滅性的;而語言暴力對於一個孩子的傷害,更甚。教育的目標,首先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弱者才使用暴力,好的家長只會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與包容。因為從小被愛,就是孩子一輩子的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