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底,一個名為大澤昇平的日本男性以東京大學大學院特任準教授(準教授相當於副教授)的名義,在推特上發表了「不錄用中國人」等歧視言論,引發極大爭議。事發之後,東京大學在其官網掛出聲明致歉。
這名準教授發表歧視中國人的言論,無非是覺得日本人更優秀,中國人不如他們,但是馬上就發生了「打臉」這名準教授的事情。12月3日,「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傳來好消息,中國中學生在PISA測試中取代新加坡,成為全球教育最好的國家。
排除這名準教授的個人言論,真實的日本人是否歡迎中國人呢?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有沒有競爭力呢?今天筆者就與各位分析中國學生留學日本的問題,想留學日本的朋友可以關注這則小文章。
一、何謂「PISA測試」
PISA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每三年對15歲學生的閱讀、數學、科學能力進行的測試。根據最新測試結果,中國四個省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的學生在閱讀、數學、科學三個方面全面超越新加坡,成為全球教育最好的國家,當然中國目前還存在教育資源和水平不均的現狀,但總體勢頭是好的。
這次測試上閱讀方面前五名分別是中國內地、新加坡、中國澳門、中國香港、愛沙尼亞等;數學方面前五名分別是中國內地、新加坡、中國澳門、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科學方面前五名分別是中國內地、新加坡、中國澳門、愛沙尼亞、日本。
由此可見,中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個省市的學生在閱讀、科學和數學方面的表現優於其他國家的學生,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今天的學生將決定明天的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另外,中國的澳門在閱讀、數學、科學方面均位列前三名,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也比較優秀,這與中國人尊師重教、熱愛學習有很大關係,這也確定了中國在教育上的領先地位。
二、中國中小學教育的現狀和認識
眾所周知,中國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學習壓力比較大,周末家長還給孩子安排了很多輔導班,甚至有報導說中國學生在度假時還帶著假期作業,坐在火車和飛機上仍然做作業。對此不少媒體對此持批評態度,認為學生負擔太重,壓力太大,也有一些自媒體對此則多戲謔或調侃,而從理性角度應該怎樣認識呢?我認為還要從兩方面考慮:
一是當前社會關注的減負問題。中小學負擔重,肯定不是好事,減負勢在必行。
但是減負的程度、怎樣減負等問題還需要國家教育部門深入研究;二是學生有負擔未必完全是壞事。中小學階段是學生培養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段,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大學的學習,以後的工作和科研等方面都具有積極意義,創造力也是建立在一定知識儲備基礎上的。
比如前面所述PISA測試中中國學生脫穎而出,與學生的平時學習和訓練是分不開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告子下》中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該學習的階段存在適當壓力是應該的,過度減負對學生個人和社會的發展都是不利的。因此,筆者對此的意見是學生學習應該有適當壓力,但不能負擔過重。
三、日本的教育現狀及人口現狀
上世紀90年代前,日本學生的壓力也非常大,考大學也比較困難,雖然日本沒有類似於中國的高考制度,但是每年三月份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幾所大學前去考試,考試合格就可以入學,這種模式類似於中國高中藝考生的考試。
2000年之後,日本文部省放寬了私立大學的辦學條件,於是日本私立大學數量劇增,但是有些私立大學的教學和科研水平較差,逐漸就被淘汰。不過,這樣一來,學生考大學的難度降低了,學生學習負擔相對減輕了,日本開始進入「寬鬆教育階段(ゆとり教育)」。
學生負擔減輕了,但是日本政府沒有意識到一個更大的問題,這就是少子化問題。戰後日本曾經出現過兩次生育高峰期,人口數量激增,這給日本人升學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但是上世紀90年代後,日本新生兒數量下降幅度很明顯,在老齡化的加持下,日本人口出現了負增長,日本稱這種現象為「少子老齡化」,進入新世紀後日本人口減少的趨勢加重,日本進入了超老齡社會階段。
日本人口減少帶來了很多問題,從教育的角度而言,新生入學數量減少導致不少學校被迫撤校合併,偏遠地區的孩子要去離家很遠的地方上學。從日本文部省的角度而言,由於2000年起放鬆私立大學的辦學條件,導致日本整體大學數量過多,在一定程度上算決策上的失誤。
由於寬鬆教育的實施,導致學生學習質量下降,從今年的PISA測試來看,日本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已經跌出了前十名,在數學方面排在第六位,科學方面排在第五位,這些與寬鬆教育有很大關係。
人口減少導致參加大學考試的學生數量整體減少,在日本考大學變得非常簡單,甚至有些大學開始實施考核入學或免試入學,今年春天大阪一名高三女生憑藉自己撈金魚的絕活,通過了關西外國語大學的考試。當然關西外國語大學也參考了她的高中成績及面試和作文的成績,由此可見在日本考大學已經非常簡單,幾乎全民都可以上大學。
這樣一來,大學壓力變大了,由於學生數量變少,大學開始爭搶生源,有些學校也出現了生源不足的狀況。對於日本公立大學來說,目前問題還不大,公立大學由日本政府提供經費,維持學校正常經營還不成問題。
最慘就是私立大學,由於前期大學數量過度膨脹,私立大學之間已經形成競爭態勢,而且私立大學是自負盈虧的法人,學校的經營完全依靠學生的學費支撐,這勢必導致招生數量少的學校面臨破產的壓力,日本現在已經有部分私立大學因招不到學生而接連倒閉。
四、中國學生在日本有沒有競爭力
中國留學生在日本佔比很高,一是日本距離中國近,而且科技發達,教育水平和安全環境也不錯,留學費用比歐美國家便宜,可謂質優價廉;二是雖然美國是中國學生留學的首選,但是隨著總統川普接連推出收緊移民和留學的政策,留學日本變得更具吸引力。
上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提出了引進10萬留學生的政策,不過目前僅中國留學生就已經達到這個數據。在日本國內生源不足的前提下,日本無論是公立大學還是私立大學都積極擴大海外招生工作,當然對於日本來說,選擇近鄰中國的學生也是最佳選擇。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各大名校大力吸收中國留學生,原因是中國學生學習能力強,整體素質高。比如,今年東京大學就招收了2400多名中國學生,日本私立名校早稻田大學招收中國學生超過3000人,因此中國學生留學日本比其他國家的學生更具優勢,有很強的競爭力。
有些日本高中也意識到生源不足的情況,不少日本高中將目光轉向中國,而且某些高中在中國還設置了分校。比如,日本有所高中叫日章學園九州國際高級中學,前些年這所學校已經面臨招生的困境,於是他們另闢蹊徑,來中國招生。
現在這所日本高中的在校生中中國籍學生的數量高達90%以上,更有趣的是這所學校管理模式也按照中國高中的樣子,每周一還要升中國國旗,唱中國國歌。學生在日本讀完高中後,可以直接在日本上大學,當然這些中國學生也不用在中國參加緊張的高考,對學生來說也是另一種升學的途徑。
綜上來看,中國學生整體學習能力和素質正在不斷提高,很多國家也喜歡招收中國留學生,日本是中國的近鄰,而且中日雙方都屬於漢字文化圈,中國學生學習日語和日本文化具有先天優勢。日本由於人口數量不斷減少,大學已經面臨生源不足的現狀,非常喜歡招收中國學生到日本留學,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的某些日本右翼的雜音也只是少數派,並不影響正常的中日交流和學習。
因此,中國學生留學日本很有優勢,當然我們國家的學生不一定僅僅留學日本,其他合適的國家也可以去留學。無論如何,我們國家的學生一定要充滿信心,敢於走出國門、了解世界,展現出新時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
參考文獻:
1.中島恵:《日本の中國人社會》,日本経済新聞出版社,2018年12月;
2.デービッド アトキンソン:《日本人の勝算:人口減少×高齢化×資本主義》,東洋経済新報社,2019年1月;
3.南雲智、寺石雅英:《留學生の日本就職ガイド2021》,論創社,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