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杰 畢勝 張珈瑋
這兩天,山東第一醫科大學2019級製藥專業的邱垚楠和她的室友們很高興。她笑著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搬到主校區後,不出宿舍就能洗澡,餐廳裡的飯菜味道也更好了。據了解,截至12月24日上午,首批1186名章丘校區學生已全部安全順利搬遷,他們也成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主校區的首批「主人」。
校園環境:創新性打造「10分鐘生活圈」,讓學生少跑腿
25日上午,潮溼的空氣裡不時夾雜著幾滴雨滴。往遠處眺望,整個天都是灰濛濛的。雨霧中,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以下簡稱「山一大」)主校區的紅色基調建築群格外引人注目。「其實,你仔細看看每個樓的顏色都不完全一樣。」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副校長(副院長)姚慶強說,和一些高校單純一種顏色基調不同,除了各學院樓是紅色基調外,校園中部核心組團(圖書館、公共教學樓、實驗教學中心、模擬教學中心、行政樓)採用淺色基調,給人一種變化和體驗感,營造一種每個角度都是一個景的感受。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主校區的紅色基調建築群格外引人注目
值得一提的是,佔地2600多畝的山一大主校區還創新性採用了「校園群落」的規劃模式,把圖書館、公共教學樓、實驗教學中心、模擬教學中心、行政服務中心等校園公共建築集合在一起,布局在校園中部,學院樓組團和學生公寓、食堂組團間隔布置在四周。
「我們到國內數十所校區較大的高校去考察,發現不少高校的學生上課、吃飯都需靠自行車、電瓶車來代步,十分不方便並存在安全隱患。」姚慶強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考慮到這一點,山一大在規劃時將所有公共建築集合在一起,然後學院樓和學生宿舍樓間隔布置在四周,讓學生的生活半徑減少到300米左右,基本實現了步行「10分鐘生活圈」。
除了「生活圈」,也減少了學生上課、實驗兩分開的尷尬。以生命科學學院為例,該學院一樓為教室、報告廳,二樓至四樓是實驗室,再往上是教師辦公區,整個教學科研活動集中在一棟樓上。最大限度減少了學生日常上課的步行距離,避免了校園「鐘擺效應」,還能便於隨時和專業老師交流請教。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由於目前學校建設項目還未完全交付,為了應對學生需求,學校還特意將一座食堂改為臨時圖書館,並臨時設置校醫院、理髮店等。
學習環境:配備國際一流實驗室,讓學生學的順心
午飯時間剛過,生命科學學院的教室裡已有不少學生在自習。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現場看到,每個教室都配備了智能黑板,投影儀、電腦等教學設備也已安裝到位。「我們現在基本的教學條件已經很完善。」姚慶強說,明年,學校將啟動智慧教室建設。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主校區教室,同學們正在看書
在樓上的實驗室,專業人員正在對各種實驗儀器設備進行調試。據介紹,每個實驗室都嚴格按照相關功能所需的耗電量、通風量,進行個性化打造,滿足將來科研團隊的需求。樣板間參考的是國際一流名校的標準,為教學、科研量身定製,科教融合,推動重大科技創新、加快產出一流成果。
以製藥的實驗室舉例,考慮到師生健康和環保排放要求,實驗室配備了最先進的環保設施。
除了基礎設施硬體建設發力提速,山一大還在軟體建設方面也全面起勢。為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應用研究型一流大學,該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 投入近1億元實施「人才引進(提升)計劃」,先後與包括國際頂尖專家等在內的81名高水平人才籤訂合同。
姚慶強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今年學校從大一學生中選出的國際班,特聘請了院士做班主任。
宿舍環境:刷臉進門、配備獨立衛浴,明年還要全部裝空調
除了高標準的校園和教學設施,山一大主校區的宿舍也是高標準建設。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注意到,山一大主校區每一棟宿舍樓都配備了刷臉閘機,只有人臉比對成功才能進入宿舍。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主校區本科生宿舍
本科生宿舍都是四人間,碩士研究生是雙人間,博士研究生是單人間,而且每個宿舍都配備了乾濕分離的衛浴設備。也就是說,學生洗澡再也不用到公共浴室去了。
姚慶強說,每層宿舍樓還配備了公共衛生間和公共浴室,也有洗衣機和帶有加熱功能的直飲水系統方便學生使用。
據悉,明年暑假前,臨床醫學專業3000多名學生也將全部搬到主校區。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爆料請聯繫電話:15066691296,郵箱:23017910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