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阜陽小夥蔡國鵬是現任文昌發射場發射區空調崗位負責人。火箭和衛星上的儀器設備很精密,對溫溼度的要求近乎苛刻。他和團隊通宵達旦值班,保障空調機組晝夜不停穩定運行,保證恆定環境,助力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蔡國鵬(右一)正在檢查線路。
為長八首飛,「空調人」通宵達旦堅守崗位
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觀禮現場歡呼陣陣,大家紛紛用手機記錄這令人難忘的時刻。而在另一處,一群身著藍色防靜電服、頭戴白色安全帽的年輕小夥正穿梭在發射塔架上。
「劉大偉負責檢查室外機和風管狀態,王瑜你去檢查機房,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布置完任務後,大家都分頭行動起來。直到確認所有設備都沒有問題後,他的神情才稍稍放鬆下來,連續熬夜後的眼睛顯得愈發深邃。
他叫蔡國鵬,來自安徽阜陽市穎州區馬寨鄉,1990年出生,現任文昌發射場發射區空調崗位負責人。
火箭和衛星上的儀器設備很精密,對溫溼度的要求近乎苛刻。這就要求空調機組必須晝夜不停穩定運行,以保證恆定環境。星箭組合體垂直轉運發射塔架後,火箭和衛星幾乎暴露在自然環境中。如果發生停機等故障,整流罩內溫溼度會在10分鐘內迅速上升,嚴重威脅產品安全。因此在星箭組合體塔架的這段日子,是他們最緊張的時候,被稱為「煎熬時刻」。
這些天,發射場天氣陰沉,連綿細雨,空氣溼度比以往大了很多,空調機組負載較以往明顯增大。蔡國鵬深知長八首飛任務重大意義,他總是有些放心不下。「最近天氣不太好,為了確保及時處置機組突發情況,大家辛苦一下,我們輪流多巡檢幾次」。於是,不管白天或夜裡,他們都堅守崗位,穿梭在各個空調機房之間。送風參數是否恆定?機組設備是否穩定?皮帶有無鬆動?都要一一仔細確認。
他聽聲音,就能判定機組有無異常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這些年,發射場每一次發射任務,蔡國鵬都主動選擇最難熬、最緊張的時段值班。長徵七號首飛發射日負6小時緊急處置變頻器失效問題,長徵五號首飛任務前夕處置機組運行波動過大等故障,也都在他的參與中逐一妥善解決。光憑聽聲音判定機組有無異常,根據運行參數變化推測天氣變化,也成了他的拿手絕活兒。
談及他如何從一名普通操作手成長為崗位負責人時,蔡國鵬說:「多在現場跟著學,經歷多了,也就會幹了」。一句樸實的話,卻道出了航天發射任務背後空調人默默地無悔付出和堅守。
長徵八號成功首飛,蔡國鵬高興地告訴記者,過程並不容易,但最終發射成功,真得勁。愛人和孩子還在阜陽老家,他很想回老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