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兩步!走兩步!」這是趙本山的經典臺詞。可89路公交車司機說這句話時,就沒有趙本山那麼神氣了。他們每跑一趟都會把乘客「攆」下車,步行一段後再上來。這是怎麼回事?
司機無奈地說,高橋前的大坑太嚇人,車子開過顛簸得厲害,擔心乘客受傷,或者路面碰壞車上的天然氣鋼瓶出危險,他們只得這麼做,等公交車駛過危險路段後,再讓乘客上車。司機、乘客和附近居民都希望,相關部門能儘快整修這條道路,讓市民有個好的出行環境。
現場目擊
大坑一個連一個,乘客被迫下車走
昨天下午2點半,記者在瑞金路公交車站坐上一輛89路公交車。車開過七橋甕溼地公園後,道路就開始變得坑窪不平,公交車也顛簸得像海上的小舟。一路上,司機不停按語音提示「請站穩扶好」。
車到達高橋門附近時,開得更慢,路也擁擠起來。「肯定是高橋大坑那裡又堵車了,那裡坑洞太多,連車都會不了,只能單向通行。」公交車司機陳師傅無奈地搖了搖頭。她說,這一段路顛得實在吃不消,總擔心乘客和車輛的安全,心理壓力很大。
幾分鐘後,等對面的車輛過完,這輛89路公交車行駛到高橋西北側,突然停了下來。「前面路上坑又多又深,車上人太多,公交車底盤壓得比較低,要是載著大家過大坑,不但你們不安全,而且底盤也可能頂壞,請大家幫個忙,下車走過去,到橋那頭再上車。」陳師傅向乘客解釋。
「怎麼搞的,這條路破了好多年都沒人修,以前只是顛得厲害,現在搞得連公交車都開不過去了。」乘客們抱怨著下了車。
記者注意到,在高橋的西側不到10米長的一段路,直徑為半米的大坑就多達4個,每個深度都在20釐米左右。「一到下雨天,坑裡都是水,有車經過,都濺到我們店裡來了,我們附近幾家小店只好弄些石頭和泥土來把坑給填上。」附近一家小店的老闆說,因為路基礎不牢,過往的超重車又太多,每次填好沒幾天,大坑又出現了,而且越來越大。
陳師傅留下一位乘客,「師傅,請留在車後面幫我看一下,要是路面頂到公交車尾部底盤後,喊我一聲,不然車頂壞了,又要耽擱大家時間。」聽她這麼一說,兩位男乘客主動來到公交車後面,幫忙指揮。
乘客:
橋修好了,路卻更差了
陳師傅說,從七橋甕到江寧上坊中學這段路,還有至少五處這樣的大坑路段,只是這裡路面破損得最嚴重。
乘客張大媽說,從上坊到城區,這條路最快。去年因高橋危橋改造,89路公交車停開近一年,直到去年9月才恢復。本指望這一改造能把路況變好,沒想到,橋好了,路更糟糕了。最近幾個月來,這條路破損太嚴重,坐公交車顛簸太厲害了,年紀大的人實在吃不消,一路上要是沒座位,必須一直繃緊神經,站穩抓好扶手,稍不留神就會摔倒,她現在都減少了出門的次數。
公交司機:
磕破鋼瓶就是車毀人亡的大事
陳師傅說,她和同事的心理壓力都很大,開一路,提心弔膽一路,生怕車顛壞拋錨,更怕乘客受傷。「乘客買票上了車,我們司機就有義務保證他們的安全,可你瞧這路,誰敢保證?誰能保證?」她說,幾天前,一位同事滿載一車乘客通過高橋時,就是因為沒讓乘客下車,車顛簸太嚴重,三位乘客被晃倒受傷,至今還在醫院裡呢。
除了乘客安全,他們還擔心車子。陳師傅說,89路都是燒天然氣的,車尾部底盤的上方有5個壓縮天然氣鋼瓶。「後輪陷入大坑時,很容易磕到鋼瓶,要是磕破鋼瓶,一爆炸,就是車毀人亡的大事!」陳師傅說,路段出現這樣的狀況,相關部門不及時修理,渣土車卻照樣穿梭不停,小坑輾成大坑,大坑輾成超大坑。
陳師傅還有一個擔心,要乘客下車步行一段路後再上車,經常引來糾紛。「這條線乘客不少,基本上是一路滿載。有的人不願意下車,有的人再上來發現座位被別人搶走了,都找我吵。」
公交車隊:
向上反映,至少打了30個電話
南京公交總公司89路車隊隊長光灝告訴記者,公交總公司三年前投入了12輛新車跑這條線。這條線路一共13.8公裡,可破損路面長達7公裡,高橋門附近尤其明顯。
「你看,不到三年,車況已經很差了,新車早就跑成了舊車,再這樣下去,最多再跑三年就報廢了。」光灝稱,除了車輛損耗外,營運秩序還受到嚴重的影響。
據介紹,89路公交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從瑞金路到江寧上坊,另一部分則從瑞金路到江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按照原來的運營計劃,一輛車往返一次上坊,時間最多為2個小時,現在經常需要3個小時,這樣在路上候車的乘客等車的時間就比較長,抱怨也多。而到江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當初承諾的是一小時一趟車,準點運行,可現在因為路況差,也準點不了。
光灝稱,為了這段路,他打了不少於30個電話,找了很多部門,可是因為歷史遺留問題,至今都沒能解決。他希望相關部門能儘快協調解決此事,給市民一個好的出行環境。
市政:
已協調有關部門儘快維修
高橋東側是上高路,位於江寧東山街道範圍內。昨天下午,記者聯繫上了江寧東山街道。該街道一值班領導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他們街道也多次接到市民反映該路段路況差的問題。街道領導接到反映後,十分重視,經過他們調查,該路屬於交通管養,目前他們街道已經和江寧區交通局協調好,並於近期開始維修破損的路段。
高橋西側的路屬於白下區,記者聯繫了白下市政管養所。一工作人員聽說後,稱那條道路不屬於他們管養,在行政區劃調整前,是雨花臺區公路管理站管養。雨花臺區公路管理站吳副站長則說,以前那段道路是屬於他們站裡管養的,但現在不是了,具體該找哪個單位,以及當初移交手續問題,他不清楚。
記者隨後聯繫了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市政處林處長表示,他們已經接到公交部門的反映,正在積極協調此事,現在已經有了眉目。市政處已經責成白下區市政管養所修復高橋西側坑窪路面,至少將坑填平,保證公交的通行。他坦言,由於這條路沒有排水設施,雨水一泡路面很容易損壞。此前也是一修再修,老是修不好。橋面水泥材質,路面混合土材質,材質不同導致結合部容易出毛病。他們正在爭取對這條路進行改造,徹底解決通行難問題。
本版攝影 快報記者 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