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老一輩的觀念裡,「剛出生的孩子沒有滿月是不能出門的,否則就會衝撞髒東西。」新手爸媽們雖然不會盲目相信後半句的迷信說法,但也普遍認為孩子沒滿月免疫力差,帶出去容易生病。
那麼這種說法真的正確嗎?其實這種說法存在認知上的偏差。事實上,未滿月的新生兒比滿月的寶寶免疫力還要好一點。
看看科學怎麼解釋:
免疫系統的強弱,主要由體內的血清免疫球蛋白來決定。
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的時候,所有營養物質都通過胎盤傳遞給他,同樣也包括決定免疫力的血清免疫球蛋白。但是當孩子生下來的時候,由於自身合成這種蛋白的能力非常弱,所以免疫力基本上要靠從胎盤裡帶來的免疫球蛋白儲備。
但是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儲備會慢慢消耗,當合成的速度趕不上代謝的速度,血清免疫球蛋白濃度會逐漸下降。
到孩子六個月的時候基本上處於最低水平,所以,寶寶六個月的時候才是免疫力最差的時候,也是最容易生病的時期。
這也就代表嬰兒沒滿月的情況下是可以出門的,所以家長就不需要再避諱什麼沒滿月不能出門的習俗。
雖然寶寶出門沒有絕對的禁止,但除必要條件之下沒必要帶出去,畢竟孩子的免疫力始終比不上大人,長期待在外面還是不利於寶寶發育。
更何況寶媽們在生產之後都需要一個多月的「產褥期」,也就是俗稱的坐月子。這個期間內媽媽是不能出門了,為了不讓寶寶餓著,還是儘量別讓他離開媽媽太久。
01如果需要帶寶寶出門,家長們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1、儘量選擇溫度適宜的天氣出門
在天氣比較好,溫度不冷不熱的情況下,可以短時間帶寶寶出去曬曬太陽。但需要注意的是陽光不能太強,否則會傷害到寶寶的眼睛。而且陽光過強,很容易會曬傷寶寶嬌嫩的皮膚,像夏天或者冬天這樣的季節,就儘量不要帶寶寶出門了。
2、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人群密集的地方很容易會發生碰撞、擠壓,可能會傷到寶寶的身體。
再者人群密度比較集中的地方空氣不流通,容易滋生微生物,傳播病菌。而且空氣裡的氧氣濃度不夠,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會讓寶寶感覺呼吸很不舒服。
3、不要豎抱
三個月之內的嬰兒骨骼沒有發育完全,比較軟,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的支撐力。
因此是不適合豎著抱,一不小心會導致寶寶身體往後仰,造成傷害。三個月內的寶寶適合橫抱或者稍微向上傾斜一點的斜抱。
02關於新生兒的其他習俗,是否需要遵守?
除了滿月不能出門的習俗,關於沒滿月的寶寶,各地還有很多五花八門的習俗,雖然有些習俗是老人們的經驗所得,但並不是所有的習俗都是對的。
例如下面的一些習俗就不能遵守!
1、沒滿月不能開窗
這一習俗主要針對的是正在坐月子的媽媽和新生兒。傳統的認知裡面覺得他們不能見風,開窗很容易會使他們受風寒,引發比較嚴重的病症。
但實際上寶寶和剛剛生產完的媽媽都需要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而封閉的空間會導致空氣不流通,容易滋生細菌導致感染,因此適當的通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過在開窗戶通風需要注意的是儘量避免把寶寶放在窗口等位置睡覺,不要產生對流風。同時也要注意寶寶身上的溫度變化,及時增添衣物。
對於正在坐月子來說的媽媽也是一樣,只要注意不要對著風口,或者讓房間裡形成對流風,開窗是沒有問題的。
2、月子裡媽媽不能洗澡
雖然坐月子的媽媽們身體比較弱,但這個說法並不是絕對的。月子裡能不能洗澡是需要根據媽媽們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決定。
身體素質比較差或者在生產時、生產後造成過身體損傷的媽媽不適合沾水,像產後大出血的媽媽就不太適合在月子裡洗澡了。
一般情況下,身體健康的媽媽們可以在月子裡洗澡。因為不洗澡會造成身上因為汗液變得黏膩,味道不好聞致使媽媽心情變差,很有可能會出現產後抑鬱的情況。
此外媽媽自身的衛生情況直接關係著寶寶的身體健康,因為剛出生的嬰兒只能通過進食母乳的方式來填飽肚子。媽媽如果長時間不洗澡導致身上滋生了病菌,就會通過母體進入孩子身體裡,導致他生病。
當然在月子期間洗澡是需要非常小心的,水溫適宜,即便是在夏天也不能太涼,而且洗澡的速度要快,一般在十分鐘之內結束。在洗完澡之後一定要立馬擦乾頭髮、身體再出浴室!不要身體還沒擦乾就跑出去,很容易會受風生病。洗澡的頻率也不能過高,實在忍不了了就去洗,平時的話可以叫家人幫忙用溼毛巾擦拭。【暖心寄語】
長輩們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雖然老一輩人的經驗對剛剛擁有小生命的新手父母來說幫助非常大,但並不是什麼話都要盲目去相信的。時代不同了,生活條件也大幅度提高,因此有些經驗就不那麼適用了。如果對帶寶寶有哪一方面不確定,最正確的做法就是去問醫生,聽取醫生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