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周的時間裡,浙江的三大球已經淪陷兩個了——CBA浙江稠州銀行的老闆圖一時痛快,因咆哮裁判罰了款,逞了一時英雄。另一邊的綠茵場,則是2020浙江青少年足球U14組冠軍賽的寧波戰杭州,杭州球員搶球動作臨時換成了飛鏟,奪命腳直接踹了寧波球員的胸口,被踹的寧波球員當場倒地不起,涉事的杭州球員則只息事寧人般的拿了一張黃牌——回到了自己的地盤上,英雄也是會變成惡人的。
只就事論事,杭州球員的性質實在嚴重。國外球員大凡抬腳過高至胸口,即便帶了保護性的收腳也算惡意犯規,但杭州球員卻是勻速跑動狀態下沒有慣性影響,最後到對手身邊才來了一次側身飛踢。這樣的故意行為在浙江足協的初次說明裡只被定義成了抬腳過高,處罰的範圍則是雙方球員。
無獨有偶,重慶市足球聯賽甲組中葫蘆兄弟足球隊的鄒承誠惡向膽邊生,比賽中多次惡意犯規不提,51分鐘故意踢人後態度惡劣,後續又踢倒了前來對峙的對手。如今在網際網路世界已經惹起軒然大波的鄒承誠,還沒有面臨重慶足協的任何處罰。
即便擱國際足球裡,球員和球隊的紀律也是個大問題。自我管理能力相對好一點的歐洲球隊大多靠自我管理,西班牙能在2008至2012年維持統治力,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球員們自覺在大賽開始後關閉社交媒體的自律。
即便球員有關注不到的地方,歐洲球隊的出色管理也能彌補這一點。俱樂部的防微杜漸融於一切細節中,紅黃牌甚至會跟獎金之類的掛鈎。同時,因得球員的紅黃牌很容易影響球隊的整體戰術,球員之間施加的同儕壓力也能很大程度上影響球員的行為。
要是碰上天生桀驁的南美球員,或者視財如命的非洲球員,依靠球員自己維持自律便不太現實了。這些國家的球隊管理也普遍崇尚一刀切的嚴格,所限制的也不只是場上:南美國家的禁慾令大多已經執行了十幾年,非洲的部分國家則會把獎金條款和球員紀律結合,是所謂以人性打敗人性。
因得諸多因素,足球在亞洲的普及比其他運動來的更慢,亞洲球隊的管理起步大多比一般球隊來的晚,但卻有可借鑑的管理經驗。
以魯能青訓為例,和其他球隊專注於解決問題不一樣,魯能的球員管理從選材階段便開始了:在這一階段魯能一是堅持六維評價,即從身體、品格、興趣、心智、技戰術整體和個人技戰術角度考察球員,二是球員入隊的過五關,即身體檢查與骨齡測試、文化課測試與心理素質評估、實訓隊員技戰術評估及身體素質測試、技術總監審批和學校審批。
經過入隊的考察後,小球員以紅黃綠三級標準和隊規結合,將球員以違反隊規的程度不同劃為紅黃綠三級,並針對三級球員執行不同的管理強度和管理標準。執行這一標準的是領隊,教練,教師和學管人員的四位一體,在學生成立自主委員會的前提下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
在具體管理理念方面,魯能堅持德育為先,倡導「要做球星先做人」的理念,將德育納入教學、訓練、以及人才培養各環節,引導球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魯能青訓讓小球員培養良好品行比踢球更為重要,球員實行「紅黃綠」的分區動態管理,引導球員自律自強。
除去制度和理念,魯能還嘗試將這些落到實處,並舉辦「狼性」特別軍訓,主旨是加強對學生的意志品質教育,通過持續性、艱苦性、緊張性、高強度近似"魔鬼式」的訓練,將「智、仁、勇」文化基因移植到足球運動中。
這些活動看起來和足球並沒有什麼關係,但其在達到在強健隊員體魄、強化隊員紀律觀念與增強隊員團隊意識的同時,培養隊員英勇頑強的意志品質,鑄就隊員的「三敢三能"(敢吃苦能吃苦、敢拼搏能拼搏、敢勝利能勝利)精神,鍛造隊員紀律觀念、頑強的意志品質與卓越的團隊精神,這也是過去幾十年魯能縱橫中國青訓領域的第一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