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最痛苦的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而在失去孩子的悲痛當中,最絕望的莫過於失獨。
雖然二胎政策已經開放,但是很多失獨家庭裡的夫妻雙方年齡已經不再適合生育。無論是精卵子質量還是身體條件都已大不如前,何況高齡產婦生出畸形兒、帶有遺傳病的孩子的概率也更高。
我的朋友張姐就是這樣不幸的失獨母親。
2016年初,張姐唯一的兒子發生車禍,搶救無效死亡。葬禮上,看著黑白遺照上年輕的面孔,張姐和丈夫老何悲痛欲絕。兒子還很年輕,春節剛剛把女朋友帶回家看過,張姐都開始滿心歡喜。為兒子張羅起結婚的事了,沒想到一場意外奪走了她的一切。
「當時都恨不得隨他去了。」張姐悲痛地說:「我已經48歲了啊,和老何再生一個風險不說,還能不能懷上都是問題。」
沒了兒子,現在年紀不大還好說,許多事兩個人也能對付過去,等到將來七老八十行動不便,倘若再罹患病症,又該如何是好呢?何況,兩人還想著抱抱孫子,頤享天倫之樂,安度晚年,現在看來,這樣普通的幸福竟都成了泡影。
還是得生孩子。但是他們都這個年紀了,真的還能懷得上、生得出嗎?夫妻倆一夜愁白了頭。
張姐的妹妹在定居國外,聽說這件事後,當即返回老家陪伴。
聽說了夫妻倆的難題,妹妹與丈夫一合計,建議兩口子去做個試管嬰兒。
張姐一聽犯了難:試管嬰兒,聽起來就怪貴的,還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她都這麼大年紀了,趕這個潮流做什麼?倒是丈夫老何覺得心動,私底下查了不少資料。不過張姐不同意,老何也沒辦法。
之後兩人又幾次嘗試能不能再懷上個孩子,均以失敗告終。
就在張姐想要勸丈夫放棄的時候,老何再次提出了試管嬰兒的事情。
老何點了根煙,不無惆悵地說,他們這樣的年紀,就算自然懷上了,生孩子風險還是大,精子卵子質量也不行,說不定生下來的孩子會有殘缺,將來還得靠他們養著。現在他倆工作都還穩定,可等老了退休了,不能照顧他了,一個有殘缺的孩子要怎麼養活自己?
他這些天也查了很多資料,現在試管嬰兒技術在國內已經非常先進,已經是第三代了,可以篩查基因,把有缺陷和遺傳病的胚胎排除在外,也就是說生出來的孩子不會有遺傳病或者染色體缺陷引起的疾病。合計了一下這些年的積蓄,試管費用也還負擔得起,他們倆這種情況,接受第三代的治療是最合適的。 張姐最終還是被老何說服了。
接下來就是要確定一個合適的醫院。兩口子查了許多資料,又打了電話找妹妹幫忙考察。試管的事情就這樣提上了議程。經朋友介紹,找了一家試管服務機構了解,決定試管方案。
2018年春天,張姐踏上了試管的旅程。
張姐後來回憶說:「真的挺擔心的,怕花了這麼多錢,孩子還是沒能懷得上。而且我都這麼個歲數了,懷孩子風險也大,還要去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飛機起飛的時候,差點想掉頭回家了。」
所幸對接的試管服務機構一切都有專門人員的安排,倒是讓張姐安心不少。專家會診後,建議她先用藥調理了一段時間,並強調了其中的風險,同時要二人考慮清楚,對孩子的將來是否能做到足夠的陪伴。渴望得到孩子的兩人最終還是做了決定:來都來了,那就試上一試。
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就都有條不紊了。
2018年6月,調養好身體的張姐在經歷了促排、取卵後,第一次接受了凍胚移植。可惜的是,以失敗告終。8月,張姐第二次接受了移植手術,十天後,驗孕檢查顯示,胚胎著床成功,夫妻倆喜出望外。然而這份喜悅並沒有持續太久,兩個月後,胚胎停止發育,所有的喜悅戛然而止,張姐幾乎崩潰。
還是這段時間認識的情況相似的試管媽媽們安慰了她:試管嬰兒本就不是絕對一次成功的事情,她們當中不少年輕人都不是一次就能懷上的,張姐這種情況,如果真的想再要個孩子,還是得多嘗試幾次。
終於,夫妻倆打定主意:事不過三,再嘗試最後一次,成則成,不成可能今生沒有子女緣分,也就算了。
2019年2月,張姐再次接受了移植。12日,胚胎著床成功。雖然懷孕過程仍艱辛異常,但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以及丈夫的陪伴下,幸運女神終於還是眷顧了這個失獨家庭,為他們送來了「新生」。2019年10月,張姐通過剖腹產生下了一個健康的男寶寶。
時隔二十多年,張姐再一次成為了母親。
凜冬將至,這個家庭上空的寒冬,卻在悄然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