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富日記
移動網際網路帶來效率提升的同時,造就了一個空前焦慮的時代。
無論你是否願意,只要打開手機就不得不接收海量的信息。
即使你能做到少看手機,甚至乾脆不用手機,同樣會被快速迭代變化的時代大潮裹挾其中。
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就像一個飛速旋轉的陀螺。
如是找不到合適的工具方法,迎接他們的將是永遠停不下來的宿命。
但對極少數人,很多還是各行各業的優秀人物,卻一反常識的打破了這個宿命。
這其中最典型的是股神巴菲特。
作為一家有數十萬員工公司的執行長,人們想像中巴菲特應該是日理萬機,比一般人更繁忙。
但如果看一下巴菲特的日程表,估計大多數人都會心生羨慕的同時滿腹疑惑。
巴菲特的日程表非常簡單,他居然有80%的時間在閱讀和思考上。
許多人對此的解釋是,他這麼有錢,當然可以把很多事情交給專門的人做。
如果我也這麼有錢,我也可以像巴菲特那樣。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比巴菲特更富有的比爾蓋茨,剛認識巴菲特時,在日程安排上,完全是另一個極端。
在一次巴菲特和比爾蓋茨都出席的會議上,有人問他們的日程安排。
巴菲特從口袋裡拿出筆記本,就知道接下來每一周都做什麼。
比爾蓋茨卻不知道,他必須問他的助理,當時他的日程甚至緊湊到以分鐘為單位。
在日程安排上,巴菲特厲害之處在於他有一把「奧卡姆剃刀」。
奧卡姆剃刀原理是由14世紀哲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
奧卡姆在《箴言書注》2卷15題說「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
奧卡姆剃刀原理簡單說就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這是一種捨棄繁多目標,聚焦最重要的目標,從而取得最有效結果的人生智慧。
巴菲特絕對是使用奧卡姆剃刀的高手。
他從日程表上劃掉了幾乎所有CEO必須完成的任務:
他從不與分析師交談,很少接受媒體採訪,不參加行業活動,大部分時間都在小城奧馬哈,幾乎不像典型的CEO那樣參加任何內部會議。
巴菲特的成功之處在於他只做最重要的事情,閱讀和思考,找到併購買優秀公司,把公司交給一流的管理團隊。
巴菲特給他的私人飛行員麥可·弗林特的建議同樣體現出奧卡姆剃刀的精髓。
巴菲特先讓弗林特寫下他的25個目標,再讓他選出5個,然後建議他只關注這5個目標,剩下的20個沒有選中的目標放在「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避免」的清單上。
對大多數人來說,這無疑是反常識的。
大多數人的做法是,除了專注前5個目標,還會間歇性在其餘的目標上投入精力。
雖然從理智上,大家都知道專注的重要性,但人性上的弱點,讓我們無法聚焦。
工作中會被大量不相關的事務分心,周旋與無效的人際關係,在自己不擅長的方向浪費大量時間,把大部分業餘時間用在刷具遊戲上。
所以雖然每天都忙忙碌碌,仿佛一刻都沒停歇。
但只有一小部分時間精力用在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
海量的信息,無數的選擇、多方的誘惑,阻礙了人們向正確的目標前進。
這時最需要的就是一把奧卡姆剃刀,看清事物的本質,無情剔除所有累贅,只聚焦於最重要的目標,只關注最重要的感受。
過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這是用奧卡姆剃刀在時間上的運用,剔除過去和未來,只專注於現在。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是奧卡姆剃刀在思緒上的運用,剔除各種聯想和雜念,只專注於眼前的事物。
當你學會把奧卡姆剃刀運用到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也許就開始打破永不停止的陀螺的宿命了。
你覺得你需要奧卡姆剃刀嗎,你會把它用在生活還是工作的哪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