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葉盆,是英德市超越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自2017年,他開始嘗試在清遠英德市種植粉蕉。僅僅3年時間,他成功種植粉蕉近千畝,且長勢良好,經濟效益喜人,成為當地「粉蕉種植第一人」。而能夠取得如此成就,則與梁總積極使用優質的微生物菌劑產品密不可分。
自2019年參與慕恩生物的「優質微生物研發平臺開放日」活動後,梁總便對慕恩公司的微生物菌劑產品高度認可,並在粉蕉的苗期與生長期積極使用慕恩菌養元+菌線靈微生物菌劑產品,來預防香蕉根結線蟲及巴拿馬病(又名香蕉枯萎病、黃葉病)等多種病害。在經過育苗期、生長期的三次使用後,梁總又對蕉園中的土壤進行了多次檢測,結果顯示:使用慕恩產品後,粉蕉田中的線蟲密度大幅減少,包括巴拿馬病在內的多種病害發病率顯著降低,生防效果顯著!
以下,是慕恩團隊對梁總的實地回訪視頻與轉載自「農財網香蕉通」的記者採訪文章。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 清遠千畝粉蕉地使用回訪
文章來源:農財網香蕉通作者:南方農村報 林鵬責任編輯:小蕉君
「在英德種蕉不是不可能,但不能亂種,掌握下苗和抽蕾時間很重要,有機肥和菌肥也不能少。」近年來,在清遠英德市九龍鎮地區,憑藉優異的土壤生態條件,當地粉蕉產業發展呈現出蓬勃的生機,梁葉盆便是最早一批在九龍鎮嘗試種植並試驗成功的人。如今他種植著近900餘畝粉蕉,且部分粉蕉已連續成功種植至第三代,畝產量可超4000斤(含稈),克服了粉蕉難以連續種植的難點,成為當地規模化種植粉蕉面積最大的種植戶。
一、初次種蕉便遇寒潮、搶救恢復克服難關
土生土長的梁葉盆是與九龍鎮毗鄰的黃花鎮人,早年雖沒有從事香蕉相關的事業,但也一直在本地做著蔬菜批發生意,對農業產業有著較深的感情。2017年,在朋友的介紹下,他開始接觸到粉蕉產業。梁葉盆表示,九龍鎮土壤資源好,生態環境優,早晚溫差大,有利於蕉類的種植,但只有一點不足,「就是冬天溫度較低,能不能安全過冬是個問題,因此以往並沒有人敢大規模種植過香蕉或粉蕉。」
香蕉怕寒,粉蕉亦是。九龍鎮維度相對大部分蕉區維度較高,部分年份冬季溫度低,在粉蕉種植過程中,如何平安過冬至關重要,也是梁葉盆進入粉蕉產業後擔憂的問題。因此在2017年,他並沒有大規模種植,而是開闢了200畝部分進行試驗種植,但在第二年就遇到了霜凍。「當時是2018年2月初,出現了很強的寒潮,粉蕉小苗全被霜打了,一大片全焉了,葉片幾乎全被凍至枯萎,當時想著完了,活不了了。」梁葉盆回憶道。
霜凍過後,看著枯萎的香蕉幼苗,不得已之下梁葉盆死馬當活馬醫,使用了一些促進根系恢復生長的藥進行搶救,增施有機肥,令他沒想到的是香蕉苗又慢慢恢復了生長,逐漸長出了新葉。梁葉盆意識到,這麼嚴重的霜凍都能挺過來,那正常年份肯定沒有問題了,之後他便放手去幹,種植面積逐年遞增,並逐漸成為了當地粉蕉種植能手,並成立了英德市超越農業有限公司進行專業化管理。
二、掌握抽蕾關鍵期、穩產提質引客商採購
雖然克服了「怕冷」的難題,但是如何穩定產量與品質是後續能否規模化種植髮展的重要考核。對此梁葉盆也逐漸探索出一套非常重要的種植標準。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把控種植和抽蕾時間節點。他指出,在九龍鎮種粉蕉,下苗時間太早不行,太晚也不行,而在6-7月最合適的,而這其中影響的關鍵點便是之後的抽蕾期。「抽蕾期絕對不能在冬天最冷的時候。」梁葉盆強調,抽蕾時果樹脆弱,極易受凍,果實一旦受凍則難以恢復。因此如果在6月之前種植,在寒冷的冬天可能迎來抽蕾期,如果在8月之後種植,則小苗幼小勢弱,即便挨過冬天也將影響來年的產量與品質。
通過重視有機肥的使用,並把控調節好粉蕉的抽蕾期,梁葉盆種植的粉蕉產量逐漸穩定,畝產可超4000斤(含稈),品質也越來越受到採購商與消費者的青睞。李先生是福建某大型粉蕉批發商派駐產地採購的負責人,今年已是他第三年來到英德九龍鎮收購粉蕉。「雖然英德的粉蕉比廣西地區的一般都要貴0.2-0.3元/斤,但是這裡的品質好,更重要的是運往福建路途近,運費便宜,因此我們每年都會來這邊收購。」
據了解,由於效益突出,梁葉盆的粉蕉基地與當地扶貧項目結合,一方面做大粉蕉果園建設,一方面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致富,聯農帶農作用顯著。如今,英德市超越農業有限公司已是英德市寨背村粉蕉種植產業扶貧項目的主要實施主體之一。「我們以『公司+村集體+貧苦戶』的方式管理蕉園,村裡將享受『保底收益+投入折股分紅+務工收入』三個方面的收益,一方面將村集體土地充分利用起來,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閒散勞力充分調動,在家門口實現務工收益。」梁葉盆說道。
三、枯萎病步步緊逼、改土防病成關鍵
九龍鎮粉蕉在三年前還是一個空白產業,隨著英德市粉蕉越冬難題的克服,2018年以來,當地粉蕉種植蔚然成風,不少外地人前來投資擴種,本來更多投資者加入,有利於打響區域品牌,一起開拓更廣的市場。但在此過程中,梁葉盆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他指出,很多外地來的對九龍鎮的氣候條件還沒完全了解,便急於種植生產,疏於管理,沿用以前老一套的粗放式管理,種植出的粉蕉不僅長勢弱,抗病抗寒能力也差。「更嚴重的是,部分從外地移栽的種苗帶有枯萎病菌,使得黃葉病開始蔓延。」梁葉盆表示,目前九龍鎮約有5000畝粉蕉產業,雖然分散在各個村子,但是通過走訪他發現,幾乎每個粉蕉基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黃葉病病情,部分蕉園感病率甚至超過30%。
如今,梁葉盆的粉蕉基地也有部分感染了黃葉病,感病率約在5%左右。為了防止黃葉病進一步蔓延,梁葉盆通過施用有機肥改良土壤,併購買了哈茨木黴、淡紫紫孢菌等微生物菌劑來抵禦枯萎病菌,並強力防控線蟲,保護根系。「黃葉病是土傳病害,其中重要的傳播媒介就是線蟲,因此殺滅線蟲對防控枯萎病至關重要。」
對於未來粉蕉產業的發展,梁葉盆表示,將來首要重點一定是枯萎病防控,提升粉蕉品質,降低次蕉比例。此外,為提升蕉園效益,他還計劃將部分粉蕉改種香蕉。「一方面香蕉比粉蕉抗枯萎病能力高,加上九龍鎮山區偏鹼性的土壤環境,將有利於香蕉生長,緩解枯萎病蔓延擴散的危機;另一方面,香蕉生育期短,投資回報效率更快,因此種植風險將降低。」梁葉盆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