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美人,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肌,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 董卿的美是清新雋永的。 雖一眼望去不可差擬作貂蟬和楊玉環一般的閉月羞花,也不及西施和王昭君這般的沉魚落雁,更談不上「淡妝濃抹總相宜」。 但從她骨子裡散發出的才情和優雅,讓她的美由內而外,氣質是典雅端莊,信手拈來的是博學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全然是一副美貌和才華同時在線的大眾女神的模樣。 這樣的董卿,著實讓人讚不絕口。 董卿是上海人,出生於1973年。 父母都雙雙畢業於復旦大學,都是學識淵博的高材生。 母親金路德,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大學物理老師,講課總是妙趣橫生。而父親董善祥,在報社工作,早出晚歸,總是拖著一副忙碌的身影。 書香門第的家世,和董卿的成長緊密相關。 母親溫和如水,教她怎樣生活,如何做人,言傳身教間給她生活的指導,和大多數母親一樣,在董卿的生命裡扮演好了溫柔如水的角色;但父親則不同了,父親是嚴厲的、苛刻的,奉行著「嚴師出高徒」的教育方針,把她管得死死的,像山一般威武。 這使得董卿在若干年之後回憶起那段生活,滿嘴的「不是滋味」。 她談及了曾經的艱難日子,雖當時滿滿的怨氣,現在也理解了父親:7歲時開始被要求做各種家務活,中學放假候必須去做暑假工,每天早起跑1000米,不準梳妝打扮…… 稍微能識字了,董卿每天都要抄成語、抄詩歌、抄古文。抄寫的所有,都要一應俱全的背下來,記得牢牢地。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我的爸爸是一位特別特別特別嚴厲的父親。」三個「特別」,可謂銘心刻骨。 「嚴」是董卿父親的一貫態度。 當然,「嚴師出高徒」,後來的董卿確實愈發優秀,也有了傲然的資本。甚至於在很多節目的主持裡,她也展現了非比尋常的口才。 父母的教導,即使若干年後再看,依然是有他們的道理的。 董卿算是一個乖乖女,特別聽父母的話,哪怕要求再嚴格,她都一一身體力行地遵照著。 但是,除了報考的學校。 雖說父親的嚴厲和母親的溫柔都給了董卿很大的影響,博學的家世氛圍也讓她從小學到了比其他小孩更多的東西,他們也在報考的學校上出現了嚴重分歧: 在報考志願上,董卿和父母出現了完全不同的意見,而她堅定不移地要報考藝術類學校。 為此,是僵持和對壘,董卿甚至採用了自殺來的方式來威脅父母,從而獲得應許。 對於夢想,董卿有著少女的堅信不疑和力排眾議。 董卿填報了浙江藝術學校(現浙江藝術職業技術學院)的表演專業。 她是自小就有表演欲望的,熱愛表演,後來也得以在春晚參演小品。 畢業後,董卿和朋友參加面試,不料「無心插柳柳成蔭」,被聘到浙江電視臺當主持人。 浙江電視臺,正是董卿主持生涯的啟程。 到了1996年,董卿又從七八百人脫穎而出,成為兩個幸運兒之一,來到了上海東方電視臺。 這年的央視春節晚會由北京、上海、陝西三地合辦,董卿她首次與CCTV接觸。還不能上臺主持的她,作為新人負責起聯絡、催場等工作,跑前跑後,做著劇務的話。 舞臺再璀璨,但不屬於她。 兩年後,董卿受邀主持了一檔新節目《相約星期六》,由此受到觀眾關注,開始小有名氣。 而1999年否認機緣巧合,董卿來到了上海衛視,擔任節目主持人。 在職場的董卿,方才開始「小荷才露尖尖角」;而在學習上, 她儼然「早有蜻蜓立上頭」。 不管是上海戲劇學院的本科學位,華東師範大學2002屆的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乃至於上海戲劇學院MFA藝術碩士學位,董卿亦是一名高知的女碩士。 但真正一戰成名是在2001年。 董卿憑藉2000年主持的「上海—雪梨雙向傳送音樂會」,大氣的主持風格,熟稔流暢的英語水平,輕重緩急交錯的控場能力,一舉奪取了2001年中國播音主持界的最高獎項。 次年董卿進入央視,她的人生變得更開闊了。 如果說之前的董卿風調雨順,那麼現在就是穩步向前了。 2004年主持青歌賽,連續二十天直播,每晚光是直播就有三個小時,強度之高,考驗精力,也考驗個人。 自2005年開始,董卿加入了主持央視春晚的行列,風雨無阻,反反覆覆的彩排要做到滴水不漏,萬不一失。 當然,07年的春晚就有失誤。 在倒計時幾分鐘,幾位主持人壓力空前,頻繁失誤,強詞、忘詞明顯,董卿隨機應變,笑稱「主持人也有囧境」。 而最值得稱道的「金色三分鐘」,則見證了董卿在因節目失誤造成的三分鐘空檔裡的臨危不變。她用排比句加肢體語言,拯救了整場節目。 而某年帶觀眾聯排的春晚出現技術意外,舞蹈《蝶戀花》需要LED屏幕的配合,但在登場之前因電腦技術問題導致節目卡殼。董卿再次巧妙圓場:「我覺得今天現場的觀眾都是最幸運的,你們看到的這個(失誤)是別的觀眾看不到的,是真正的幕後。」 這些,不管是領導還是觀眾都看在了眼裡。大大小小的各種晚會、綜藝節目,也總不難看到董卿的身影。 單單是春晚,從2005年到2017年,董卿13年裡儼然成了一大看點。 沒有董卿的央視是不完整的,沒有董卿的春晚也是不圓滿的。 或許正如董卿所言:「無論走得多遠,走得多久,都走不出春晚這個時間刻度上對家的想念。對於老百姓來說,團圓是一種別樣的情感寄託。」 如果說之前的董卿讓人見識的是她的主持功底和專業修養,那麼《中國詩詞大會》則讓大家見證了她的文學涵養和風採斐然。 只是開場,就見證了董卿的文學功底:「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放眼望去,無論是嶽陽樓還是黃鶴樓,無論是滕王閣還是蓬萊閣。哪一處,沒有留下古來聖賢的名篇佳句,奇絕文筆。所以在這裡也再一次盛情地邀請所有的朋友們加入到我們的詩詞狂歡。」 而在第三場談到李賀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時,她脫口而出另外兩句: 第八期,攻擂者挑戰失敗,董卿又送上了陸遊的詩: 「雙鬢多年做雪,存心至死如丹。」 董卿只是信手拈來,好像詩歌就是她骨子裡的東西一樣。 不僅僅是豐富的主持經驗,更是深厚的文學積澱,二者缺一不可。 也就是這樣的董卿,讓整場《中國詩詞大會》蓬蓽生輝,平添了幾份姿色。 饒是四十不惑之年,董卿的美也沒有因為時代的更迭迅速消退,反而愈發因為沉澱成了一壺香醇的酒。 有人用美色魅惑天下,而她用德才兼備予世人以交代。 大眾女神董卿,實在讓人討厭不起來! ○首發於:淘漉文化(ID:jingjushudian) ○轉載請聯繫:邦妮購(ID:bangnigirl) ○作者:皮皮
但父母從來沒有疏於對女兒的管教,即便是再忙碌,也做好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