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9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第36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向所有的盟員老師們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宋樂利,民盟盟員,嘉興市秀州中學高級教師,海西州高級中學副校長(掛職)。2003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十七年來,兢兢業業,堅守初心,砥礪前行,先後被評為嘉興市優秀班主任,嘉興市屬優秀教師,嘉興市屬最美教師,嘉興市屬學科帶頭人,海西州優秀援青教師。
無愧教育初心,不負使命擔當
「惜別昔日紅船雪蓮花,擁抱明天海西格桑花;教育報國守初心,立德樹人擔使命;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這是秀州中學的宋樂利老師在援青出發前在朋友圈中的感言;這段文字更像是他的出徵誓言。海西州屬於高原四類地區,海拔3000米,氧氣含量只有內地的60%左右,到了冬天氧氣會更少;空氣乾燥,土地貧瘠,鹽鹼化嚴重,到處是戈壁荒漠,每年5月風沙嚴重。支教一年來,在這「生命禁區」裡,宋老師克服重重困難,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當初的誓言,用愛心點亮了孩子們內心的火光,用真情譜寫了濃濃的高原情。「剛來海西的那一周,幾乎沒睡過一個囫圇覺,頭痛得像針扎,嘴巴乾裂起皮,走路爬樓都要大口地喘氣,但一想到我能為海西州的教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為這裡的老師帶來發達地區先進的教育理念,能讓這裡的孩子受到高質量的教育,這些苦都不算什麼。」宋樂利老師堅定地說。
一腔熱血撒海西,紅船精神耀邊疆
「選擇艱苦,勇挑重擔,甘於奉獻」,這是所有選擇到高原地區支教教師的生動寫照。「當我7月份到援助學校海西州高級中學時,學校的副校長和教科室主任都辭職了,教務主任也在外支教,作為副校長只能硬著頭皮馬上接手工作,邊熟悉情況,邊開展工作,主抓教學和教科研,還要主管高二年級部。原本安排上一個班級的課,因為教師休產假,又主動申請教兩個班。行政事務多,兩個班的教學工作,感覺每天時間都不夠用,加班是常態。」高寒、乾燥、缺氧,睡眠質量差,工作強度大,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宋老師總是一件一件地克服,一件一件地落實,毫無怨言。
打破陳規勇創新,開創工作尋突破
宋老師擔負著學校副校長的職責,深知教學質量是第一生命線。為打造「品質課堂」,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與品質,宋老師到校後來不及調整高原反應帶來的身體不適就投入工作,深入課堂、備課組、學科組了解教學情況,研討學科計劃,研磨高效教研方案等等,克服了大量困難,在課堂改革、制度建設、品質教研上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針對本地教師教育理念落後,課堂滿堂灌,效率低下的現狀,開展了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品質州高,生本課堂」的課堂教學轉型課改,充分發揮援青團隊的作用,利用浙江送教海西專家團隊的力量,深入課堂,開展聽課、評課、專家授課、開設講座等系列活動,逐步轉變理念,改變課堂行為,提高教學效率。海西州高級中學是一所新學校,許多管理制度還不規範甚至缺失,針對這種情況,宋老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調研梳理,逐步建立完善了教師考核、教學管理、教科研等方面的多項制度,使學校的管理和運行更加規範科學高效。他與州教育局多次協調溝通,制定了海西州高級中學縣級系列優秀的評選認定方案,並得到州教育局的認定批覆,形成長效機制,順利解決了州高教師系列縣級優秀榮譽缺失的問題和在職稱評審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他還藉助區域多元平臺,創新州高研修模式,形成有州高特色的品質教研模式——立足校情,依託現有的浙江援青、直播教學、對口幫扶等網絡和區域優秀教育教學資源,不斷健全培訓機制,形成「網際網路+區域+教研+教學」式的研修+研教一體模式,促進學校教科研的快速發展。
青藍工程傳幫帶,教師比武練隊伍
如何幫助青年教師成長,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一直是宋老師思考的問題。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宋老師帶來了豐富的浙江經驗和浙江做法,使學校的青年教師隊伍建設走上了規範化的快車道。師徒結對,打造青藍工程,骨幹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幫扶,幫助年輕教師的快速成長;互助共生,合作學習,成立「祁連讀書會」,利用晚上時間,帶動青年教師和骨幹教師讀書學習,交流進步;順利舉行首屆「青年教師大比武」活動,為青年教師搭建了展示自我平臺,通過考試、上課、說課等活動環節,不斷雕琢磨練,提高了技能,增強了自信,鍛鍊了能力;順利舉辦了縣級公開課和縣級優質課的評選活動。「一年下來,工作很多,但很充實;雖然辛苦,但很有意義。」宋老師這樣回憶總結一年的工作。
學科教學有方法,班級管理有成效
除了擔任行政工作外,宋老師擔任「浙江班」的負責人兼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宋老師發現這裡的孩子基礎比較薄弱,互動性差,缺乏自信,碰到不懂的問題也不敢問、不敢質疑。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宋老師想方設法活躍課堂氣氛,經常利用課外時間找孩子們聊天談心,不斷鼓勵孩子,增強自信。這樣的努力也終究有了回報。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孩子們開始主動提問、主動質疑、主動交流了。一次期末考試,高一年級10個班前100名中,「浙江班」31人榜上有名,年級第一、第二也出自「浙江班」。
卯足幹勁再努力,夢想綻放柴達木
支教雖然困難重重,十分辛苦,但看到學校的運行管理越來越規範,老師們的幹勁越來越足,孩子們的成績越來越好,他由衷地感到開心。尤其是看到今年的高考成績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一批次上線率達到了54.7%,比去年提升了22個百分點,自己所有的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
「到高原地區支教不僅是一種勇敢的行為,更應該是一種堅定的信念,在接下來的半年裡,我要做的就是將更多更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引入並留在海西,讓這裡的老師、學生都能變得更加優秀。」宋老師對未來半年的支教工作充滿了信心。「理想高於天,越苦越向前!」夢想之花一定會在柴達木綻放!
—The End—
原標題:《【教師節專題報導】夢想綻放柴達木》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