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蒙古錫林郭勒貝子廟旅遊景點推薦
貝子廟是內蒙古四大寺廟之一,貝子廟,蒙古文名字叫板枝大葛根寺,漢文名字叫崇山寺,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由第七活佛不斷更新。整個建築群由七大殿、五座拉布蘭殿和五座佛塔組成,包括朝欽、明乾、車裡、朱都巴、甘珠、丁克爾和厄立特,目前,只有太陽廳和珠都巴殿為遊客開放。寺廟建成一百多年後,成為牧民祭佛的主要場所,整個建築群由七個殿堂組成,包括朝欽、明幹、車裡、朱都巴、甘珠、丁克和額爾利圖、五個拉布朗(活佛殿)、五個佛塔、30多個寺廟庫房和寺廟兩側和寺後的兩個喇嘛住宅,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偉。主要宮殿有雙層、多層、屋簷和圓頂、雕梁和彩孔,以及雄偉典雅的廟宇,裡面有五個大廳,一個是朝科琴(政教處)大廳,另一個是拉布朗(活佛)大廳,另一個是朱莉(哲學)大廳,曼巴(醫學)大廳和朱杜巴(天文和數學)大廳。此外,貝子廟周圍還有十多個小殿堂和2000多個喇嘛住宅,建成後總面積為1.2平方公裡。貝子廟是藏傳佛教的聖地,傳說那一年所選的廟址是吉祥的寶地,在一百多年的興旺時期,喇嘛的最大數量是1200。當時,寺內上層喇嘛與西藏拉薩和山西五臺山的宗教上層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經常到拉薩等地走山走水拜經,後來,隨著滿清兩代的滅亡,貝子廟逐漸衰落。
貝子廟佔地面積1.2平方公裡,它遵循傳統的黃色宗教建築形式,它具有獨特的結構和優美的雕刻,它包括主寺、輔寺、家庭寺、佛塔和許多和尚院。整體布局分為七個高科技壁式寺院,七面牆的兩側是胡比倫的2500座私家寺廟、寺廟穀倉、皇家宅邸和喇嘛院,有七個代表性的殿堂(孤宮),五個古典的殿堂(學校系),六個臥室(拉布朗),六個塔樓和十一座有珍貴屋頂的寺廟。其中,在西紅牆(又稱西寺或千佛堂)內,主要供奉的是數千尊佛像,包括拉布朗寺、千佛堂、活佛堂、雍和寺院執事。在中間的紅牆上,朝科琴殿(又稱大經堂、陛下大殿和行政教育廳)是主殿,包括彌勒佛、鐘鼓樓和過去朝代活佛遺址的精神殿堂。寺廟的建築布置好了,在東紅牆內(又稱東寺),主殿為奎裡寺(大雍景塘,西安部,又稱「福源寺」),包括內殿、沙目慶、宮慶、榮肯、皇宮、大廟倉、茶渡峪倉庫和執事官邸喇嘛。東面有珠都巴、萬場、丁克爾和甘珠爾,西邊的四個大廳有山門,其餘的都是小門或側門。其中,大景堂的山門很高,前面是整個廟宇的廣場(今天的市場),有一個講臺,所有寺廟集會都舉行,貝子廟經過第七活佛後不斷更新。整個建築群由七個殿堂組成,包括朝欽、明幹、車裡、朱都巴、甘珠、丁克和額爾利圖、五個拉布朗(活佛殿)、五個佛塔、30多個寺廟庫房和寺廟兩側和寺後的兩個喇嘛住宅。北子廟建成一百多年後,成為牧民遠近敬拜的主要場所,香氣濃鬱,寺廟內有大量反映蒙古族人民歷史和生活的壁畫,是研究蒙古族歷史和民族藝術的珍貴史料,它具有雕梁繪畫、雙層雙層、屋簷圓頂、各種形式的佛像和華麗的繪畫裝飾等建築風格,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貝子廟西寺,又稱活佛庫,是一個宏偉的四角庭院,這是寺院建築的精髓。東宮有五座,即活佛倉、彌留春、新宮,後來是故宮、古力島布圖和王岱哈塞爾,每棟建築莊嚴雄偉,繪畫精美,民族特色鮮明,它是活佛在這座寺廟的高級住宅,或者是接待貴賓的地方,它像宮殿一樣宏偉,寺廟周圍矗立著一座紅塔和五座白塔。其中,紅塔是為了闢邪而建的,羅本雍和宮東邊有一座白塔(也稱「內北塔」),根據寺廟的喇嘛,它是為了紀念一位成功的老師而建造的,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其餘四座白塔位於寺廟管轄區內,四座白塔位於寺廟的四個角落,喇嘛是藏傳佛教,這一地區也被稱為黃宗教、喇嘛教或黃毛派,它是從西藏和清朝傳入的。為了達到「政教合一」的目的,清廷將喇嘛教劃分為四個轄區,黃宗教在內蒙古等地由章嘉活佛教統一管理。
二、內蒙古錫林郭勒錫林九曲旅遊景點推薦
錫林九曲河面寬,右岸坡陡,左岸坡緩,錫林河在這裡經常起伏,留下了許多曲折的河流,遊覽這個景點的最佳時間是上午10點左右,當光線最明亮的時候,河水清澈,草是綠的,成群的牛羊來這裡喝水,像散布在河岸上的珍珠。錫林九曲風景區位於錫林浩特市東南13公裡處,西蒙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傳說成吉思汗和他的妻子來到錫林河上爬高俯瞰,牛羊四散,百鳥低飛,景色迷人,成吉思汗和他的妻子被美麗的景色所吸引,兩匹馬都在奔跑(在梅賽德斯奔跑飛馳),他妻子的圍巾不小心掉在草地上,但他們根本不知道。當他們回頭看時,圍巾把錫林江直接變成了九十九個彎,使草原看起來很美,成吉思汗覺得,他說:「這個地方將成為神工和青山河流的繁華之地。」美麗的九曲靜靜地流淌在綠色的草原上,常常喚起人們無盡的遐想,許多攝影師為此留下了不朽的傑作。
在炎熱的夏天,你最好放下工作,開車去錫林九曲,感受九曲帶來的涼風。草美羊肥肥的,爬得高,寒風凜冽,望遠鏡錫林九曲像一條美麗的彩帶,位於草原腹地,不嘆息,草原帶給我們無群的魅力!清晨從太浦寺出發,下午很早就到了錫林浩特,我住在市南的賓館,吃飽了肚子,然後小睡了一會兒,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中午的強烈陽光,因為當你出去拍攝風景區時,光比太強,不能產生良好的光影效果。下午四點左右,我們出發去錫林九曲,這是錫林浩特的第一處風景區,錫林九曲河是西靈郭勒草原著名的內陸河流,是草原民族賴以生存的母親河。錫林浩特以南15公裡是欣賞錫林浩特山水的最佳地點,在錫林河的兩岸,有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傳說成吉思汗在戰爭期間來到錫林河邊登高俯瞰地形,看這裡,風景很迷人,輕便的女士們把馬放在一起,欣賞錫林河的美景。因為太健忘,那位女士的圍巾什麼時候掉下來的他們不知道。回頭一看,這條圍巾把筆直的錫林河變成了優美的九十八彎,使草原更加美麗。當成吉思汗看到這一幕時,他感慨道:「在這裡,神工的創作,山川秀麗,人傑地靈,將成為一個欣欣向榮的地方。」
但不幸的是,這樣美麗的景色我們沒有機會,由於今年的大雨,原本蜿蜒的錫林河已成為澤國的水上小鎮,但是非常無奈,沒有心情在這裡等待太陽落山,將夕陽九繞十八繞的景色帶入錫林河的取景鏡頭,只有機會在將來再見到你。於是,在山坡附近的草原上,拍了幾張照片,然後回到了城市。從錫林浩特到蘇尼特左旗,整條路都在重建,也許這條公路正在公路旁修建,但是它根本不影響車輛的交通,每小時100公裡,但整個路段都是區間測速,限速為每小時70公裡。鑑於錫林九曲,我們不會去白銀錫林牧場。下午1點半我們到達了阿巴加旗鎮,阿巴加旗鎮是一個小縣城,我們在那裡休息了一會兒,點了一壺蒸面,我們兩個還沒吃完。晚餐被當地人推薦為佳特餐廳,據說,如果你在蘇尼特不吃羊肉,那你從來沒有去過蘇尼特,而蘇尼特的羊肉是內蒙古最好的羊肉。蘇尼特地區以沙質草原為主,其中一種叫做蒙古蔥的植物是羊最喜歡的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羊肉,羊肉就會變得嫩、肥、無味。
三、內蒙古錫林郭勒二連浩特國門旅遊景點推薦
二連浩特是中國和蒙古邊境最大的港口城市,素有「中國北大門」的美譽,舊國門建於1984年,新門於2007年8月正式竣工。新國門是鋼製的,門楣上鑲有七個鮮豔的紅字,站在國門上,你可以看到蒙古邊境城市扎梅努德的俄羅斯建築風格的全景。二連浩特,一座年輕的城市,這個城市位於內蒙古北部邊境,毗鄰蒙古國扎門烏德邊境,是蒙古國最大的公路和鐵路港口,也是離北京最近的陸上港口城市。二連浩特不僅是中國北方重要的邊疆,也是國內外著名的「恐龍之鄉」,二連浩特是世界著名的「恐龍之鄉」,已被批准為自治區級地質公園。
二連盆地恐龍化石生物群是中國晚白堊世恐龍生物群的代表,恐龍化石種類繁多,分布廣泛,保存完好,反映了世界晚白堊世恐龍生物群的主要特徵,該區恐龍化石出露良好,層序完整,上下接觸關係清晰,是亞洲上白堊統研究的典型地區。1920年,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組織的第三次中亞探險隊在二連鹽池附近發掘了蒙古高原的第一批恐龍化石,揭開了內蒙古恐龍研究的第一頁。在接下來的80年裡,許多國際地質學家訪問了該地區,挖掘了大量的化石並發表了許多研究論文,中國地質學家從未停止研究這個「化石寶庫」。通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對二連盆地恐龍化石的種類、分布、保存、晚白堊世恐龍群落、含恐龍化石的二連組地層的上、下層序及接觸關係等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從而對二連盆地恐龍化石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個領域已經明確提出來了,石地層在研究恐龍生物群的演化歷史、恐龍生物群的地理分布特徵、恐龍古生態學、恐龍埋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連浩特國門被稱為中國的北門,國門矗立在中蒙邊境,它於1984年9月30日正式開放,與中國和蒙古進行交流,它是橙色的多層磚混結構,高13.5米,寬4.5米,長15.5米,距邊境線106.5米,門楣上鑲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字。塔是中空的,可以爬上去,屋頂優雅明亮,四周有籬笆,從籬笆上可以看到扎門武德市異域風光、政府辦公樓、住宅樓和蒙古包群,它們是蒙古國與俄羅斯建築風格接壤的邊境城市,從東到西,有一片廣袤的草原,讓人心曠神怡,從南到北可以看到明珠。國門下的中蒙列車軌道是連接蒙古烏蘭巴託、俄羅斯莫斯科和中國北京的主要道路交通幹線,它被稱為歐亞大陸橋。二連——扎門烏德口岸地處中蒙邊境,邊界標誌815和816是中國邊境站僅有的雙重邊界標誌,它們距離蒙古的二連浩特市和扎門武德市4.5公裡。2003年8月15日,中蒙兩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巴特博爾德訪問了中蒙邊境,揭開了815(1)邊界的序幕,同時宣布,具有40年歷史的中蒙邊界標誌357已完成歷史使命,光榮地退役(現存於中國歷史博物館)。今天,四個邊界標記815(1)、815(2)、816(1)、816(2)位於兩條鐵路的兩側,大理石碑上有兩面鍍金的國徽,風格非凡,遊客可以在這個莊嚴和神聖的邊界紀念碑前拍照。
四、內蒙古錫林郭勒元上都遺址旅遊景點推薦
元上都建於1256年,當時元朝的創始皇帝忽必烈汗繼承了蒙古汗國,自元朝(今北京)首府以來,它一直被用作伴都。元代的商都遺址是方形的,站在城外的站臺上,可以大致分辨出城中的國國和街頭建築。在西北部,有一條建於元代的鐵渠,這個項目是由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設計的,這也是中國北方草原唯一完整的水利工程,元上都遺址位於內蒙古正藍旗5·1牧場灤河上遊雷河北岸。開平州始建於蒙古憲政區第六年(1256年),在中央政府第五年(1264年)更名為上京和灤京,這是皇帝的避暑勝地。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名為開平府,不久,政府就整修了,宣德在第五年(1430年)被遺棄了。1956年和1973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隊和內蒙古大學先後進行了考古調查。
元上都遺址位於正藍旗五一牧場北灤河衝積平原上,元朝的祖先忽必烈·汗在皇位之前,在蒙古立憲皇帝第六年(1256年)開始建城。忽必烈就職後,在元朝第八年(1271年)改名袁,他叫開平府上都,也叫上京或灤京,元朝的夏都。元朝皇帝每年夏天都率領大臣們來這裡過暑假,處理政府事務,因此他把故宮建成了花園式的出境大廳。整個城市由三個城市組成:故宮、故宮和外城,周長約9公裡,東西兩邊2050米,南北兩邊2115米,宮牆用磚砌成,四角有塔,有水晶宮、紅溪宮、慕清亭、大安亭等宮殿亭。河水被引入城市來建造池塘和沼澤,環衛宮四周,城牆鑲嵌著石頭,道路整潔有序,南半部是官邸,官邸所在地,東北角和西北角分別建有千元寺和龍光華嚴寺,這座外城完全是用土建成的。在皇城的西北,朝廷在北方受到皇帝的欽佩,而在南方,則設有政府機關、寺廟和工場。城外,有三個關湘地區,即東、南和西,商店、房屋和倉庫都坐落在這裡。明永樂早期,城牆和建築地基一直保留在地面上,蒙古人稱之為「趙乃滿相撲」,意思是108座寺廟,是以城市遺址中的眾多建築為基礎的,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都,元代古城的名稱,位於黃旗大營子以東25公裡,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雷戈爾北岸1公裡,五一牧場以南4公裡,當地的牧民稱之為「北奈曼蘇美爾」,意思是108座寺廟,現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上都地區山勢雄偉,風景秀麗,據古籍記載,「龍崗潘其隱、灤水穿越其陽,四山宮尾,美麗茂盛,東北十英裡以內有大松林和異國鳥……」山上有森林,水有彩鹽,百貨商店有狼書,畜牧業繁衍,為居民提供大量食物。成吉思汗逃離了這裡的辦公室,蒙哥漢五年(1255年)忽必烈受命駐紮在這裡,次年開闢首都建城宮。元上都建於1256年,1259年竣工,中世紀第一年(1260),忽必烈汗就位於這裡,叫做開平郡,1264年又被加到上都,從第二年開始,一趟財富之旅,但沒有籤約,先寒而南,成為永久的避暑之都,而北京又被稱為兩者。上都城由外城、皇城、故宮和外花園組成,外城周邊約18或9英裡,內城是皇城,外城是市區。市中心大約有60個宮殿辦公室和160多座寺廟,還有大明、宜田、寶雲、陳裡、慈福、紅溪、瑞斯等宮殿、大安、延春、蓮香、紅木、寧輝等亭;綠珍珠、鶯州、鄭州等重要建築。除了位於市中心和北牆中部的大型宮殿外,大多數建築都不採用對稱布局,宮殿、亭閣、亭閣各有特色,或靠近沼澤、運河、排水、亭閣相連,它們有不同的形狀和大小,不同的顏色和習俗,優雅而非凡。上述郵路通往全國各地,是莫北與中原的交通樞紐。元上都遺址地區的商人和工匠不僅從原始商人那裡興旺起來,而且從中亞和歐洲也興旺起來,他們為統治階級帶來了各種金屬器具、日用品和奢侈品,然後把畜產品運到首都地區,促進了以元上都都為中心的蒙古地區的經濟繁榮。1358年,紅領巾軍佔領了上都,燒毀了宮廷辦公樓,它結束了一代人的伴隨首都的歷史。
五、內蒙古錫林郭勒東烏珠穆沁草原旅遊景點推薦
東烏珠穆沁草原是我國最豐富的草原之一,它飼養著著名的烏珠穆沁肥尾羊和烏珠穆沁鳥馬,據說成吉思汗形成的雪羞騎兵所騎的馬都是烏珠穆沁蒙古良基。東烏珠穆沁草地水資源豐富,牧草密集,是內蒙古最好的草原之一,烏珠穆沁草原是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北部典型的溫帶草原,總面積70000多平方公裡,遠遠大於海南省總面積。烏珠穆沁被評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包括東吳旗和西吳旗,特色菜是著名的肥尾羊烏珠穆沁馬。17世紀,烏珠穆沁部落從阿爾泰山遷徙到烏珠穆沁草原,它分為兩面旗:烏珠穆沁的左旗和右旗。這裡的草原生態環境脆弱,主要依靠內陸河-烏拉蓋河系統。1956年,東吳旗(佔地47000平方公裡)和西吳旗(佔地23000平方公裡)建成,烏珠穆沁草地是目前內蒙古唯一完整的原始生態草原,到2016年底,已被列為內蒙古重點生態功能區。
烏珠穆沁是蒙古草原的一部分,位於北京以北800公裡,年平均降水量約30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約2500毫米,年平均氣溫在-1到5攝氏度之間。東烏珠穆沁旗和西烏珠穆沁旗以畜牧業為主,草地類型包括山地草甸草地、低丘草甸草地、半荒漠草地、泛江流域低草甸草地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鉛、大理石、半透明石等,有蘑菇、蕨類、黃花、黃芪、知母等200多種藥材。有雲雀、天鵝、野雞、猩猩、鹿、黃羊、土撥鼠等10多種珍稀動物。烏珠穆沁天然草地水草豐富,蒙古牧民勤勞智慧,育種手段先進,培育出了適合烏珠穆沁草原生長繁殖的良種畜,如烏珠穆沁羊、烏珠穆沁白絨山羊、烏珠穆沁牛、烏珠穆沁馬等,其中,烏珠穆沁羊、烏珠穆沁白絨山羊和羊絨製品是內蒙古第一批著名的動物產品。
東烏珠穆沁旗北高南低,自東向西傾斜,海拔800~1500米;北低丘陵,南低盆地;東烏珠穆沁旗土壤水平帶狀分布十分明顯,以灰色森林土壤、黑色石灰性土壤、板慄鈣質土壤為主,由東向西,非地帶性土壤有沼澤土、草甸土和風沙土。境內最高的山是博格達山,海拔1461米,東烏珠穆沁旗天然草地面積6917萬畝,森林面積272000畝。東烏珠穆沁旗是內蒙古自治區烏珠穆沁綿羊、烏珠穆沁白絨山羊、烏珠穆沁牛、烏珠穆沁馬等地方優良品種的主要產地。2005年,牲畜庫存達到322萬頭,東烏珠穆沁旗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總量分別為1.17億立方米和1023億立方米,年可開發量為1.46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佔全聯盟的31.8%。東烏珠穆沁旗地下水資源總量為7.5987億立方米/年,可開發量為1.4577億立方米/年,水位0~70米深,單井產水量為10~100噸/小時。
今天先寫到這,《5大內蒙古錫林郭勒旅遊景點遊記心得:貝子廟、錫林九曲等景點…》原創不容易啊,每一個字都是辛苦的付出,大家的真心點讚是小編不斷前進的動力,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祝大家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