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兩性繁殖會不會變成無性繁殖了?

2020-12-20 模式生活

一些科學家正在研製「人造子宮」,未來的目的是使人類受精卵完全在體外發育,幫助無生育能力的人群實現做父母的願望,但是大概率還是無法脫離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

無性繁殖就是單個生物個體,不分公母,就一種性別,能夠通過出芽、孢子等形式將自己的染色體組完整地傳遞下去,而人類在進化史中就一直是良性繁殖,這在現代人類出現前就已經是確定的事情,雖然目前人類男性的Y染色體正在逐漸縮短,但未來可能出現一種新的人類性別決定方式,那繼承現代人類的生殖方式,未來人類還是需要兩性繁殖。對於生物來說,兩性繁殖可以集中父母雙方的基因,可以使後代的適應性更強,在生物的演化史中,無性生殖是先出現的,由於兩性繁殖適應性更強,趨同進化使得多數大型動物都以此種方式為主要的生殖方式。靠近化基本是不可能使人類再返回到海裡的年代,不可能再拐過頭來變成無形繁殖,那就只能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人類的無形繁殖,但是這對人類的生存也是不利的,還面臨著倫理學的問題。

目前人類已經實現了小鼠的孤雌生殖和孤雄生殖,是人工將體細胞處理製造成類似於受精卵的早期胚胎,然後再植入小鼠體內。孤雌生殖可以用同一小鼠的細胞和子宮生育克隆體,而孤雄生殖卻還需要藉助母鼠的子宮。這類基於克隆技術的生物技術主要是研究生物染色體和基因的作用規律,然後將獲得的知識應用於人類某些疾病的治療,並不是為了克隆出個新個體玩兒。而現在也有科學家在研製人造子宮,目的是實現哺乳動物胚胎在體外的生長發育直到「分娩」,目前最突出的成就是使羊胚胎以這種方式在體外存活了4周,這種技術的未來應用也很廣泛,可以用來保存、培育人類器官、早產兒的救治等,也有可能應用於輔助生殖,然而不管這項技術怎麼變吧,依然需要有人的兩性細胞形成早期胚胎。孤雌生殖或者孤雄生殖對於人類來說不大可取,一是面臨著倫理學問題,二是基因的更新換代更緩慢,會使人類更容易集中爆發某些疾病。

靠進化人類不會再變成無性繁殖,靠技術人類能實現,但未必會將這項技術用於人類的繁衍,除非某種特殊的原因使男人或女人其中一方都死絕了,然而這種事情對於現代人類來說基本也是不可能的了。

相關焦點

  • 從阿育吠陀哲學看兩性與人類發展
    人類男女女性由於水元素主導在身體和心靈上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靈活性,土元素主導的男性則具有堅定與剛強屬性。異形在五元素上討論人類物種的這兩個維度,男性和女性被設計的方式是相互補充的。或許直到未來某個時代,水、土元素完全交融,兩性將完成重組,成為無性或雙性同體。
  • 如果科學實現了人類的無性繁殖,最先消亡的是男人還是女人?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石蘭(抄襲必究)你喜歡怎樣的無性繁殖方式?如果有一天科學技術讓人類實現了無性繁殖,這個世界上最先消失的是男人、還是女人?這的確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有必要告知大家目前生物界存在的無性繁殖防止並不只有一種。要不,你先來從我列出的這幾種類型中選一下自己最喜歡的方式?第一種:堪比女性生孩子,但可能痛苦程度更大的分裂生殖方式。
  • 無性繁殖如此簡單,為什麼動物還會選擇交配繁衍
    但是在隨著地球不斷發展,環境在不斷變化過程中,擁有單一基因的動物無法適應這種環境的變化,因為一旦出現了某些致命的病毒或者細菌,或者自然的環境發生大的變化,整個物種都會玩完。這個時候,有性繁殖就開始出現,最早的有性繁殖的生物的化石證據是來自狹帶紀的真核細胞,距今約12到10億年。
  • 無性繁殖多方便省事,為什麼人類不選擇這種方式進行後代繁衍?
    引言:凡是生物都需要通過繁殖來延續種群的生命,而繁殖有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兩種。相比起有性生殖來說,無性生殖不需要另一半就能夠自己完成繁衍後代的任務,十分方便省事,可為什麼人類不選擇這種方式呢?在生物學家上也有一對範疇是互相對立的,那就是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但這對範疇卻不像邪惡與正義那樣充滿了激烈的對抗性,相反地它們一起促成了一個多元地球的發展。地球生物發展到了今天這個地步,顯然有性生殖佔比更大,而且幾乎所有的高級生物都進行有性生殖,無性生殖一般發生在低等生物身上。
  • 雌雄兩性誰先出現?是進化的結果,還是大自然的「人為設定」?
    通過基因重組,細胞繁殖,性功能逐漸進化完善,換句話說很多動物在交配過程中,它們動作迅速,後代很強壯,能夠抵抗各種生存環境。在生物學中,生命的起源過程主要分為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有性交配繁殖需要雙方有親密的肢體接觸,但涉及到無性繁殖或者克隆就沒有這些性能力,無性繁殖可以隨時隨地發生,它能夠將自己的完整基因全部傳遞給後代。
  • 假如人類科技繼續發展10億年,我們的文明將會強大到何種程度?
    可能有人覺得,人類的整個進化演化過程花費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認為人類的潛力不強,發展速度較緩慢,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從生命的角度來分析,人類的潛力是巨大的,從誕生到成長為文明雖然花費了數百萬年的時間,可是這個時間站在整個地球生命史的角度來看,是一個非常短暫時間。
  • 無性生殖的植物有哪些
    生殖分為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無性生殖是指不需要兩性的生殖細胞結合,而是直接從母體裡面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法;有性生殖則需要兩性生殖細胞相結合,形成受精卵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法。那麼植物中有哪些是屬於無性生殖的呢?目前植物中的無性生殖主要分為孢子生殖、器官繁殖、分株繁殖、嫁接繁殖。
  • 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滅絕?費米悖論或揭示了一個可怕的真相
    當然,如果外星人的科技達到一定的程度,他們有能力到達地球,他們也可以主動和我們取得聯繫。可是這麼多年以來,為什麼我們一直沒有聯繫了?是它們 不願意嗎?如果一顆星球上的文明能夠存在很長的時間,那他們星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他們必定會向太空擴展,從而尋找到新的能量來源。
  • 美國竹節蟲無性繁殖超過百萬年
    近期加拿大科學家對一種竹節蟲(Timema stick insect)的DNA進行了分析,科學家們追蹤DNA中隱藏的信息,來回溯這種昆蟲長期無性繁殖的歷史根源。他們獲得的數據將有助於生物學家們更好的理解無性繁殖在生物界的可能性。來自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的科學家們將有關這一研究的論文發表在了《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或許不是為了繁殖後代
    我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困擾著所有人,每個人都想尋找到人類存在的意義,每個人都在不斷賦予自己人生的價值,但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人類只是地球歷史的一個巧合,而地球也只是宇宙大尺度物質結構下兆億顆行星中的一個,在無窮的星河中,可能存在無數和人類相似的文明,也在默默地探索這個宇宙。那麼,宇宙和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 無性繁殖,海角蜜蜂怎麼做到的?科學家從一段奇怪基因中找到答案
    它們的工蜂不僅有繁殖後代的能力,而且還能實現無性繁殖。更奇特的是,它們大多數都是「不負責任的母親」,會將自己的寶寶寄生在其他蜂窩裡。海角蜜蜂是如何實現無形繁殖的?這個問題引起了生物學家們強烈的興趣。最近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科學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段讓海角蜜蜂在沒有交配的前提下就能繁殖的基因。
  • 人類是如何出現的?為什麼是一男一女才繁殖下一代?
    那我們站在科學的角度來講,認為人類是從一種3億多年前漫遊在海洋中的史前鯊魚演化而來的,這種棘魚屬的原始鯊魚是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有頜類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所以再次在證明人類可能是這樣出現的。人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多久,如何出現的?
  • 花卉無性繁殖的幾種培養方法,這些方法學會可少走「彎路」
    無性繁殖是利用花卉的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的再生機能在人工輔助下培育新植株的方法,也稱營養繁殖。包括扦插、壓條、嫁接、分株和組織培養等。無性繁殖的個體因其是母體的分割部分,變異性很小,一般都能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又因其個體發育階段乃是所用器官或供繁殖部分所處的階段,所以就不必再經歷實生苗所必須經歷的初期營養發育階段,因此可比實生苗提早開花結實。
  • 古猿露西為何被稱為人類最早的祖先?
    在達爾文進化論的框架之下,我們很難將人類最初的祖先準確地界定下來,如果按照子代到子代這樣的代際關係來倒查,無論是哪一個人,都可以追溯到其父代和母代這一層級之上,而作為單獨個體的父代或者母代,同樣的道理也能夠往上進行追溯。即使我們能夠準確地追查到人類剛剛起源的那個時間段,在這個時間內人類清晰的演化脈絡,那麼我們也無法給人類祖先和尚未進化為人類的古猿確定一個明確的分界線,也許從根本上就沒有這個分界線。
  • 除了人類,地球上出現過其他智慧文明嗎?都發展到了什麼程度?
    曾經有人認為地球上的文明就像韭菜一樣,一茬一茬的,滅絕了再冒出來一個,再滅絕再冒出來一個。那事實真的是如此嗎?人類文明是唯一的嗎?要論證這個問題的前提是足夠強大的求證能力,而這個求證能力則是需要強大的科學技術作為支撐。而人類科技文明是從300年前的牛頓時代才開始快速發展。
  • 人性二元論——人類文明進階的目的的探索
    從大航海時代一直到現在,隨著全球文化和經貿往來的加強,人類之間的信息交流逐漸增多,尤其是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更是讓全球各地的距離進一步拉近,從而在人種之間存在的差異逐漸變小,可是在智力水平和身體的強壯程度上,不同的種群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就是地球上的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的不均衡造成的。
  • 萱草花:以分株的方法進行無性繁殖,也可用播種的方法進行繁殖
    文/雲淡風高【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萱草花:以分株的方法進行無性繁殖,也可用播種的方法進行繁殖萱草又名忘憂草、療愁草,是一種極好的觀葉、觀花又觀果的植物;株形端莊典雅葉片翡翠碧綠。鐘形花朵基部紅白色,花冠橘紅色紅綠相映豔麗多彩。宜於我國南北各地公園、庭院的花境、花壇、綠地栽培。它的形態和習性: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
  • 一億年後人類將發展到什麼程度
    如果說地球的人類能在四五百年內不會被自己毀滅,那麼500年後將會訪問銀河系,一億年後將會控制整個銀河系。前提是有沒有更高級的外星人將來會消滅地球人。按卡爾達肖夫的觀點,第一級文明是能夠利用自己生活的行星上的能量。
  • 變異的小龍蝦被發現,它僅花了25年,便繁殖出幾百萬隻小龍蝦
    美洲龍紋鰲蝦在25年前是完全不存在的品種,是由於一個簡單的基因變異,就使雌性的小龍蝦可以無性繁殖,而且它們繁殖出來的後代同樣都是雌性的,而且也具有這種變異後無性繁殖的能力,它的後代也用同樣的方式去繁殖後代。
  • 美國動物園一隻雌性科莫多巨蜥被發現能進行無性繁殖
    據外媒BGR報導, 在田納西州查塔努加動物園的照顧下,一隻名叫Charlie的雌性科莫多巨蜥在沒有任何雄性伴侶的情況下進行無性繁殖。 儘管雄性科莫多巨蜥Kadal與Charlie生活在一起,但動物園工作人員從未真正看到過這兩隻巨蜥的交配。儘管如此,Charlie還是產下三個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