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大學||要不要加入學生組織?

2020-09-05 南航徐川

最近,大學校園的學生組織們在招新。

這裡的學生組織包括學生會、社團聯合會、各類協會等等。

其實對於大學小鮮肉們來說,撲面而來的第一個問題還未必是加入哪個學生組織,應該是究竟要不要加入學生組織。

這還有疑問麼?

有。

因為一定有人說不要。

至少有兩種反對聲音。

第一種反對聲音是「學生組織一無所獲」。這種論調多半是以過來人的身份講述自己在學生組織的種種經歷,配上一種閱盡天下事的淡定滄桑,介紹一段輕描淡寫的看似輝煌,得出一個紅塵看破的重要結論——千萬不要加入學生組織,因為在這裡「什麼也學不到」。立論依據主要是自己疲於應付的現身說法,全是各種任務,缺少自由空間,當然還可以再加一些「一回頭已百年身」的往事,比如因為學生工作而辜負了愛情、耽誤了學業等等。

第二種反對論調是「學生組織亂七八糟」。這種文章和觀點的持有人也許從來沒有加入過任何社團和學生組織,卻可以言之鑿鑿地講述學生組織的種種內幕和黑暗,比如拉關係,比如立山頭,比如形式主義,比如阿諛奉承,比如沆瀣一氣,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然後得出一個拯救學子於水火的結論——千萬不要加入學生組織,因為在這裡「人會變得市儈、庸俗、官僚氣」。

這個問題我最後也會說說看法。

回到主題,真相如何?

不要講道理,我們還是講故事。

遙想當年,我其實走了不少彎路。

我曾經堅定地認為進入大學之後學習不再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鍛鍊能力。

想鍛鍊能力,那最好就找一個平臺提升和試探自己,尋找自己的優勢,發現自己的不足,很自然的選擇就是加入學生組織。

於是,我一口氣加入了八個學生組織。

校學生會、清風演講社、詩社、書法協會、院學生會……

然後,我在所有的學生組織裡擁有同樣的身份:幹事。

那時候我感覺特別榮耀,覺得每一個身份都代表一份經歷,代表一種鍛鍊,代表一種能力,如果再虛榮一點介紹自己,我恨不得把這些內容逐個列一遍,比如校學生會幹事、清風演講社幹事……

一個月以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什麼叫幹事?就是什麼事兒都幹。

幾乎在所有的學生組織裡,幹事的基本業務都是相同的。

比如搬桌子、抬椅子、貼海報、撕海報、吹氣球、吐泡泡……

問題來了:既然工種和業務都一樣,那我為什麼要幹八份?

我的目標又不是在一年以後變成學校裡吹氣球吹得最好的選手。

於是,在學業受到重創的激勵之下,我決定根據自己的興趣慢慢辭去了絕大多數我認為自己沒那麼喜歡的學生組織,最後只保留了一個身份:院學生會宣傳部幹事。

哦,但是你注意到沒有,其實這也算不上什麼彎路。

因為這就是試探和發現,這就是選擇和判斷。

所以,大一在學生組織要學會一個詞:選擇。

再說說搬桌子、吹氣球。

這些事兒似乎沒有任何含金量,似乎有把子力氣就能幹,似乎肺活量大就能幹,其實也不見得。

如果你接到一個任務:「去找幾個人,把晚會現場的桌子布置好」,你會想到什麼呢?

有的人想到的就是讓我幹啥就幹啥唄,有什麼好想的。

有的人想到的是從哪裡搬?搬到哪裡?搬到之後怎麼擺?用完之後怎麼收?

同樣是吹氣球,有的人想到的就是吹。

有的人想到是為什麼要用氣球?有什麼用途?有沒有更好的裝飾辦法?氣球從哪裡買?買什麼顏色?擺什麼造型?活動結束誰來收?如果氣球不好用什麼替代?

你有沒有見過活動結束以後漫天飛舞的氣球?

你有沒有見過活動結束以後孤孤單單的桌子?

其實,你應該追問,這些事兒都是誰幹的,怎麼幹成了這樣?

另外,搬桌子不可能是自己搬,你需要找人幫忙,叫誰呢?

叫自己協會的?萬一人家不願意來呢?萬一別人有事呢?那叫自己宿舍的?舍友如果不願意來呢?喊老鄉?要不喊搬家公司?

於是,你要尋找戰友,尋找合伙人,於是你要開口說話,你要交際溝通,你要分工協作。

這些全都是細節,其實我們的生命就是無數的細節生長起來的。

當然,也確實有人因為搬桌子退出了學生組織,然後將來他還可以用過來人的身份諄諄告誡學弟學妹,千萬不要加入學生組織,因為進去就是搬桌子。

對了,其實不主動選擇,你可能還真的沒有什麼搬桌子的機會。

你可以獨來獨往,你可以沉默寡言,你可以儘量的減少跟別人的交流,你應該也能做到不開口向人求助,你甚至並不需要好朋友,反正怎麼都可以過四年。

然後呢?

大二的時候,如果你留下來,應該就成為了一個負責人,比如組長、部長或者副部長。

至於什麼稱謂,其實倒不重要,你千萬不要計較,不要當回事,也千萬不要把這個稱號看的太重,因為這就是一個平臺,一個試探自己和展示自己的平臺。

我也是,我在大二的時候成為了學院宣傳部的負責人。

那時候我的業務範圍主要包含三部分:海報、橫幅和新聞稿。

比如給學院的重大活動寫海報,我需要潑墨揮毫然後放到學校顯眼的地方進行宣傳;比如撰寫各類標語和懸掛橫幅;比如在重大活動結束以後撰寫新聞稿然後投遞給報社。

你看到的僅僅是枯燥乏味的工作麼?

不是,這些工作背後其實錘鍊和敲打的全是你的能力。

比如寫海報需要書法功底;寫文稿需要文字功底;寫標語需要凝練能力;懸掛橫幅需要爬樹技能……

是的,你沒看錯,爬樹。

在我上大學的年代,橫幅的懸掛沒有專人負責,更沒有專門設備,就是藉助小梯子以及爬樹能力把橫幅分兩次爬到主幹道路兩旁的大樹上,如果運氣不好,你可能需要調整三四次。

如果你做了負責人,具體業務你必須熟悉,當然你還有更重要的任務比如上傳下達,計劃總結,開會發言,分工協作,組織活動。比如策劃方案怎麼寫?工作經費怎麼籌劃?活動創意如何體現?突發事件怎麼應急?當然也包括,那張桌子到底搬過去了沒有……

在學生組織最大的收穫其實是那些受挫的時刻,比如你把活動辦砸了,那些印象深刻的反思才真正是你的成長。因為我們所有的成長都是需要階梯和基石的,正是一個個讓你警醒的小紕漏甚至大跟頭才讓你越做越好,越走越順。

20歲的時候你不煩惱不思考不跌跟頭,40歲你大概還會重頭體驗。

但是,大學裡的挫折和煩惱基本上沒什麼代價,頂多就是挨批一頓,你還有的是反省和改正的機會——但是如果你走向社會把事情辦砸了,你的第一次很容易成為你的最後一次。

所以,大二在學生組織要學會一個詞:組織。

到了大三,留在學生組織的就不多了,當年的部門負責人大都卸甲歸田,當年搬桌子的小鮮肉接替了你的工作職責。下有部門負責人管理具體工作,上有老師指導布置任務,此時的你,應該輕鬆一些了。

然而,好像並不是。

因為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了。

這時候你需要思考自己為什麼要繼續留在學生組織,以及你想在這個平臺上鍛鍊什麼能力,形成什麼核心競爭力。

我經常問自己能做什麼,而不是問自己想要什麼?

大三的時候,學生會改選,我拿到了最高票,老師也希望我做學生會主席。

但是,我跟老師表達了感謝,然後選擇了做副主席,分管宣傳工作。

我想的是如何把自己的特點和優勢發揮到極致,我需要的是拳頭,不是指頭。

我一直堅信,請你也一定要相信,現在你能做到極致的工作,你能做到優秀的特質,將來你大致可以依靠這個優勢安身立命。因為大學本就是優秀者的集合,本就是一種選擇的標準。

於是,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我創辦了學院的新聞中心,然後招兵買馬讓宣傳工作有梯隊有傳承,學院的宣傳工作連續幾年做到歷史最好水平;

於是,我創辦了學校第一份英文雜誌,創辦了學院第一份中文報紙……

於是,我拿了學院歷史上第一個特殊貢獻獎。

打個比方,如果說大二指揮的是一場衝鋒,那麼大三考慮的就是一場戰役。

謀劃環節是學生組織工作的靈魂,如果說一個優秀的部門負責人可以做到獨當一面的話,那麼一個優秀的學生會主席就可以做到自由自覺地開展工作,謀劃的能力會陪伴你的一生,讓你不管身處任何地方,都會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應該做的是什麼,如何去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

所以,大三在學生組織要學會一個詞:謀劃。

還是要說說那些學生組織裡存在的不良習氣。

我想那些不良習氣肯定存在,畢竟全國那麼多高校,那麼多學生組織,那麼多學生。

我的態度非常簡單,堅決反對也特別反感那些不良習氣,包括什麼搞些正部長級、副部長級以及主持工作的身份確定,這些幼稚模仿背後體現的就是思想問題和認識問題,既有自我定位的偏差,更有指導教師的缺位,必然是要反思和改進的。

如果一個學生幹部心中認定和強化自己是所謂「幹部」的時候,認為「我們不一樣」的時候,他就已經失敗了,已經忘本了,已經自我隔離了,已經失去根基了,因為學生不需要也不會認同這樣的服務者。如果非要說學生幹部「不一樣」,那也應該是自我要求上的「不一樣」,要更加的努力、更加的上進、更加的勤勉、更加的謙和、更加的務實,學生組織的存在感和認同度一定是在服務同學中體現出來的,一定是在為同學付出和奉獻中體現出來的。

但是,我們不能把有些烏七八糟的東西認為是學生組織的本質屬性,更不能認為就應該是這個樣子,也不能認為以後還可以是這個樣子。

其實,除去學生組織裡的短暫身份,我們面對的就是一個個鮮活的青春,一個個身邊的舍友,一個個兄弟姐妹,生活永遠沒有那麼複雜,真相永遠沒有那麼撲朔。

這個世界並不複雜,每個人都是見證者和參與者。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創造什麼樣的氛圍。

你們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形成什麼樣的傳統。

我們就是在尋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用我們的青春、激情和汗水書寫一段共同的生命交響曲。

準備好了麼?

祝你找到一個更加優秀的自己。

聊聊大學‖序言:我們一起上大學

相關焦點

  • 要不要加入學生組織?
    這裡的學生組織包括學生會、社團聯合會、各類協會等等。其實對於大學小鮮肉們來說,撲面而來的第一個問題還未必是加入哪個學生組織,應該是究竟要不要加入學生組織。這種論調多半是以過來人的身份講述自己在學生組織的種種經歷,配上一種閱盡天下事的淡定滄桑,介紹一段輕描淡寫的看似輝煌,得出一個紅塵看破的重要結論——千萬不要加入學生組織,因為在這裡「什麼也學不到」。立論依據主要是自己疲於應付的現身說法,全是各種任務,缺少自由空間,當然還可以再加一些「一回頭已百年身」的往事,比如因為學生工作而辜負了愛情、耽誤了學業等等。
  • 大學要不要加入社團組織?輔導員送你10句話,乾貨滿滿
    大學的各類社團陸陸續續開始迎新,學生機構也開始各顯神通,招兵買馬,有點類似「百團大戰」的感覺。各大社團敲鑼打鼓迎新的同時,萌新們也開始蠢蠢欲動,思考著加入什麼社團,常有學生問我:應不應該加入社團、加入社團有什麼用處、是不是加入的社團越多越好。
  • 大學開學了,社團是什麼?要不要加入
    關於大學社團,我們今天就來點乾貨,盤點一下。一起了解一下,大學社團我們到底要不要入?社團是什麼大學社團是學生自願組織的群眾性團體,在校黨委、團委的領導下,在學生社zhi團聯合會的指導下,組織開展健康、積極有益的課外文化、科技體育、藝術等活動,它組織開展我們同學們的各項活動,豐富了同學們的業餘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它既不同於第一課堂的專業學習,又與自身的全面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繫。
  • 師姐說 | 「我到底要不要加入學生組織」
    如果你真的問我,到底要不要加入學生組織?那我個人的回答是,做好準備,大膽去嘗試是沒有錯的學生組織是一個能讓你發光發熱的地方提到學生組織或學生會,總還是有人覺得有一些「官僚戾氣」,其實正因為是組織,所以會有制度和紀律,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在規矩中成長,而不是用有色眼鏡或偏見來看待。
  • 大一新生開學,到底要不要加入學生社團和組織?聽聽學長怎麼說
    每一年的新生開學,很多社團和學生組織也開始了自己的招新活動。有些社團和組織開始在宿舍和食堂門口發放自己的宣傳冊,也有的社團例如武術類、音樂類社團也開始在籃球場或者食堂門前進行表演,吸引大家的加入。那麼很多大一新生就會有很多疑惑就是到底要不要加入社團組織呢?
  • 大學值得加入的4大組織,提醒大一新生,不要再執著於學生會了
    學姐想問大家,你們想好大學要加入什麼組織了嗎?如果不知道大學有什麼組織,不要擔心,學姐告訴大家5個值得加入的組織。很多大學生剛上大學,第一件事就是加入學生會。我作為一個學姐,我就想問問,明明有比學生會更值得加入的組織啊!為什麼偏偏執著於學生會呢?
  • 大學請不要加入學生組織!
    前段時間和一個大四的學長談心時,他回顧了他四年的大學生活在大一,大二都主要忙碌在了各個部門的活動中,使他難以有充足的時間學習。他說,如果重來一次,他會選擇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他會把這點時間用在提升自己上去,培養一個興趣愛好,比如學學吉他之類的樂器,學個ps,acd等軟體,這些對以後才是有幫助的。
  • 大學到底要不要加入學生會?
    學生會,它是學校中的組織結構之一,是學生自己的群眾性組織,是學校聯繫學生的橋梁和紐帶。大學要不要加入學生會,相信這是每個準大學生都會考慮的一個問題。那麼到底要不要加入呢?我們一起往下看。其次,學生會需要經常組織活動,不僅可以鍛鍊組織能力策劃能力,還可以鍛鍊口才,畢竟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
  • 大一新生要不要競選學生幹部?要不要加入社團?這份攻略快來收好
    上大學以後,如何把生活過得豐富多彩呢?要不要競選學生幹部?要不要加入社團?這份攻略快來收好 要不要加入社團? 大學社團也稱為學生社團,是高校學生們自願組成的,也是一群懷揣同樣夢想的學生們共同奮鬥的地方,是一個非盈利性質的群眾組織。
  • 大學生要不要加入學生會,進學生會的學生比普通學生有三大優勢
    大學生要不要加入學生會,進學生會的學生比普通學生有三大優勢每逢九月份正是全國開學的熱季,對於很多經歷過高中高強度學習的學生來說,他們終於踏入了自己嚮往的大學,其實很多剛剛踏入大學的學生都是很迷茫的,或許是經歷過長時間緊繃神經後突然放鬆了下來不知所措
  • 大一新生:要不要加入大學社團?聽聽學姐怎麼說!
    即將步入大學的你,有沒有想過,到了大學以後,如何把大學生活過得豐富多彩呢?如果每天上完課之後,回到宿舍玩手機或者玩電腦會不會太無聊? 在這裡建議大家選擇一到兩個社團加入,不要讓自己的大學生活變得枯燥。那麼什麼是大學社團呢?大一新生加入大學社團有什麼好處和弊端呢?社團是參加越多越好嗎?
  • 大學要不要加入學生會?先了解這幾點再做決定!
    大學新生入學不久,很多的學校組織就會進行納新,其中就包括了學生會組織,對於大一新生來說,要不要加入學生會這個問題有點困擾到他們,有人說加入學生會有多好,但也有人勸不要加入學生會,到底該怎麼選擇呢?首先我們來說一說加入學生會的好處。1、加入學生會,可以認識到更多人,除了自己身邊同個專業的同學,可以認識不同系院不同專業的同學,還可以認識很多的學長學姐,學長學姐可以算是你大學的一個導師了,有問題找他們,他們都會儘自己的能力幫助你的,所以對你剛開始適應大學生活是有幫助的。
  • 上大學,到底要不要加入學生會?學長學姐的建議來了
    在大學裡,有一個叫做「學生會」的組織,相信大家都聽過!該組織在大學,「權力」可不小還有點複雜,所以,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存在。那麼,對於準大學生來說,到底要不要加入學生會,可能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事情。
  • 讀警校時要不要加入學生會,團委,或者其他社團組織
    一直有學生問,讀警校時,有沒有必要加入學生會,團委,督察隊或者其他社團組織,答案是肯定的。我個人認為,在警校也好,在普通大學也好,參加學生組織都是很好的,比如學生會,團委,督察隊,還有一些其他學生組織,都可以讓學生得到很多鍛鍊,比如你的講話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等等。
  • 大學生剛入學,該加入學生會哪個部門?哪個部門值得學生關注?
    比如說學生的溝通能力,在學生會中工作,大家難免遇到不同的人處理不同的事情,在長期的鍛鍊中溝通能力就好起來了。組織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對學生幫助同樣很大。加入學生會,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好處,那就是可以給學生加分。當學生參加一些評優活動時,學生會的經歷能給學生帶來優勢。大家不要認為加入學生會不好,都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時間和精力是不會被浪費的。
  • 乾貨分享|美國大學校園裡的社團和學生組織
    美國大學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小社會。不論是文理學院還是大學在校內都有無數社團和學生組織。這些社團和學生組織大多以學生自發組織為主,部分歸校內的不同學院管理。課餘時間同學們多參加不同的校內組織,不但可以幫助大家走出舒適圈,建立新的人脈。而且讓同學們有機會通過實際參與去了解美國當地的文化,讓你的美國留學經歷更加豐富!
  • 大一新生:要不要加入大學社團?大學社團有哪些好處與弊端
    大一新生:要不要加入大學社團?大學社團有哪些好處與弊端文|瞭然了沫即將步入大學的你,有沒有想過,到了大學以後,如何把大學生活過的豐富多彩呢?那麼小然在這裡建議大家選擇一到兩個社團加入,不要把自己的大學生活變得無聊枯燥,那麼什麼是大學社團呢?大一新生加入大學社團有什麼好處和弊端呢?首先大學社團也稱為學生社團,是高校學生們自願組成的,也是一群懷揣同樣夢想的傢伙共同奮鬥的地方,是一個非盈利性質的群眾組織。
  • 大一新生要不要加入學生會?學生會真的有用嗎?
    首先呢,作為一個已經在大學度過了兩年的老學長,對大學的經歷感受仿佛還停留在昨天。大一時社團、學生會也加入了不少,關於大學裡一些關於學生會的道理,基本上是一清二楚。在這裡,我強烈建議大家在留任前好好思考一下究竟要不要留任,你留任的目的是什麼,你留任後在學生會你又能學到些什麼,收穫些什麼。
  • 給大一新生:加入大學社團與組織的意義
    隨著大一新生進入大學已經有半學期了,許多大學生肯定也已經加入了一些社團與大學組織。有的人覺得這是一個能鍛鍊自己和提升能力的機會,但也有人覺得大學社團、組織沒有什麼意義,僅僅是形式而已,並沒有多大幫助。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大一新生加入大學社團與組織的意義與價值。
  • 大學「4大組織」是什麼?加入一個,你的大學才算沒白混
    ​準大學生們,你們是否已經查詢到了自己的錄取情況呢?等待錄取通知書的日子,顯得格外漫長,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你們即將進入到嶄新的大學生活,一定要倍感珍惜現在「窩」在家裡陪伴父母的時光哦。到了大學,你就會認識很多新的老師同學,還會見識到很多高中沒有的「名場面」,也會慢慢的認識到大學中的各大組織,想想是不是很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