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很多人宅在家,
微信步數很少過百。
可有一群人微信步數總是過萬,
頻頻佔領封面。
他們是誰?
他們是那些手握方向盤的人,
是那些奔走在社區裡弄的人,
是那些佇立在馬路中央的人……
如果說
疫情是橫亙在生死之間的河,
他們就是生命的「擺渡人」。
「我不累,
我要一直幹到
疫情結束才回家」
「我年輕,這個任務讓我上!
不管遇到任何困難,
絕不退縮!」
2月3日,
武漢公交789路
23歲的司機陳強主動請纓,
要求負責運營「紅眼公交」,
通宵接送四川援鄂醫護人員。
從2月4日開始,
他和醫護人員同住酒店,
每晚7點20分到第2天凌晨5點,
往返於武大人民醫院東院
與酒店之間10餘次,
全力保障醫護人員的通勤需求。
「我不累,
從一線回到家中等待
才是真的累,
我要一直幹到疫情結束才回家。」
當隊長提出
讓其他司機前來替換他時,
已連續通宵15天的陳強
仍不肯回去。
「我要一直
為這個城市『擺渡』,
直到她重新恢復煙火氣!」
穿壞3雙鞋,
運送裝卸醫療物資,
安裝呼吸機、
紫光殺菌機器人……
疫情暴發,他本已離開武漢,
卻又選擇重新返回,
成為了一名志願者。
為把南京的一批醫療器械物資
運往武漢,
他幾度輾轉,幾夜未眠,
終於,211臺醫療設備車
和1000個病歷夾
被及時送達火神山醫院。
他卻在第二天早上,
收到醫療物資還需要
換地方的通知,
路上沒有車,
也找不到人幫忙,
怎麼辦?
他找到了朋友,用小車分8趟,
用了兩天一夜的時間,
把所有的貨物全部運送到了
蔡甸的臨時倉庫。
他說,「哪怕我們多跑幾次,
哪怕人再辛苦,
也要及時把第一批物資
送到醫院去。
我要一直為這個城市『擺渡』,
直到她重新恢復煙火氣!」
「我們不拼命不行啊,
這是人命關天的事」
疫情期間,
醫療廢棄物大量增加,
亟需人力清理。
「如果一個不來,兩個不來,
誰來保護醫院?
誰來保護醫生病人?」
大年初一,
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
後勤人員李師傅,
帶了一床被子
和一些生活必需品進入醫院,
投入到了消殺
和醫療廢棄物處理工作中。
他每天都要背著
裝滿了消毒液的噴灑箱
在樓道、電梯裡四處消殺,
同時還要快速處理
生活垃圾、餐餘垃圾、
病人的嘔吐物……
有時候要忙到凌晨一兩點。
他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
我現在是體會到了。
我們不拼命不行啊,
這是人命關天的事。」
「時間就是生命,任何任務都經不起一刻拖延。」
物資協調、周邊防控、
摸排交底、信息報送……
凌晨1點,
中建一局援建武漢火神山
和雷神山醫院項目總指揮鄧委,
還在工地上忙碌著。
1月27日,武漢封城的第四天,
他從湖南老家奔赴武漢支援。
「時間就是生命,
任何任務都經不起一刻拖延。」
鄧委帶領團隊日夜鏖戰,
平均每天只休息兩三個小時,
有時候,連吃飯喝水都顧不上。
經過多天連續奮戰,
他們圓滿完成了火神山醫院
3#、4#樓,32颱風機、
1300平米通風管道
和500平米保溫管道的安裝任務。
火神山醫院施工完成後,
他又帶領團隊
轉場雷神山醫院支援建設,
確保項目如期交付。
他說,「這是最艱苦、最歷練,
也是最走心的一次總指揮。」
「我的命是地震裡撿來的,
我只想為這座
我愛的城市做點事」
疫情暴發,
90後女孩王利
本有機會離開武漢,
但她選擇了留下,
成為了一名社區保障隊司機。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她的家鄉綿竹受災嚴重,
是各地湧來的救援人員
和志願者給了她生的希望。
如今面對亟待支援的武漢,
她不能離開。
從早上7點半工作到晚上9點,
每天至少要跑100公裡。
中午往往只能吃一碗泡麵,
晚飯也要等到收車之後……
雖然疲憊,但她卻感到滿足。
「我很喜歡武漢,
只想儘自己的力量來守護她。」
「別人為咱,
咱不能幹坐著」
1月23日,武漢封城。
「公共運輸停運,
很多打不到車的一線醫護人員
只能步行或者騎單車回家。
他們辛苦地為咱們,
咱們不能幹坐著。」
於是湖北能源鄂州發電公司
財務部主任馬冰
便成為了一名志願者。
接送醫護人員,
拿藥取藥送藥,
幫助群眾採購運送生活物資,
解決駐廠職工後顧之憂……
不同的戰場,同樣的堅守。
妻子雷建英是一名社區幹部,
服務三個小區
共2000戶6000餘人,
測量體溫,匯總表格,
小區值守,環境消殺,
物資分發……事無巨細。
他們還把新裝修的
還未搬遷的房子,
無償提供給醫護人員居住。
他說,「堅持做正確的事,
武漢的春天很快就會到來。」
「把患者的樣本
儘快安全送達實驗室,
是我的職責」
「若有戰,召必回!」
2月19日,
48歲的退伍軍人劉森波
從廣州趕赴武漢。
他主動請纓承擔高風險任務——
收取和運送武漢雷神山醫院
患者病毒樣本。
劉森波每日要跑兩趟收取樣本,
並在層層密封和消毒後,
在半小時內把樣本
送到指定核酸檢測實驗室。
他說,「把每一位患者的樣本
儘快安全送到實驗室,
是我的職責。
以前入伍是為了守護人民安全,
現在到武漢
是為了守護人民健康。」
「只有在困難的時候
都伸出手,
才能渡過難關」
「要不我去做閃送,
幫你們送東西吧?
不能讓參與一線搶救的人
沒有飯吃!」
偶爾聽在疫情防治定點醫院工作
的妻子提及,
外賣和快遞基本都停了,
一些在醫院留守的醫護人員
或者封閉小區的居民
採購物資非常困難。
胡師傅隨即作出了一個決定:
成為一名閃送員,
幫大家採購和遞送物資。
於是,白天在社區服務,
晚上接單助人。
每天7點多,
胡師傅都先去社區報到,
消毒噴灑、體溫檢測、
提供生活保障,
中午匆匆扒幾口飯後,
收取垃圾、進行採購、
積極送貨上門。
而夜晚,
17點多出門開始接單,
一直等到22點左右再回去。
對於送往醫院的訂單,
他一律分文不取,免費配送。
即便妻子被要求留院隔離觀察,
他依舊沒有停下手頭的工作,
他說,
「只有在困難的時候都伸出手,
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渡過難關。」
「疫情不走,我不走」
疫情暴發,
聽說武漢有醫護人員
一時間忙得吃不上熱飯,
她心急如焚。
2月3日,她帶著廚師和食材,
「逆行」十幾個小時,
駕車從成都趕到武漢。
第二天,就開工做飯。
沒有防護服,她就穿著雨衣,
開著自己的車
到各家醫院免費送餐。
有一次,她給醫護人員
做了兩種口味的飯菜,
問他們喜歡哪一種?
一位醫護人員說,
「不挑,都很好吃,
可能過幾天就不一定
吃得到這口味了。」
這句話,深深擊中了她。
「雨衣妹妹」說,
「我要堅持到疫情結束,
直到不需要為止。
疫情不走,我不走。」
「這麼多人來支援我們武漢,
我作為一名鐵路人,
也一定要衝在前面!
晚上8點34分,
由廣州開往武漢的G76次高鐵
準點抵達武漢站一號站臺。
車門剛開,
33名高鐵客運員
組成的黨團員突擊隊
直接上手開始搬運醫療物資。
他們必須在停靠的
7分鐘時間內,
把300件醫療物資安全卸下車廂。
接下來,
他們還要把這些物資
運送到轉運車輛上。
從列車門打開到轉運車離開,
一共只花了43分鐘。
值班站長賈青青
是突擊隊的一員,
她每天需要掌握
車次、數量、車廂,
協助調整列車停靠站臺股道。
一件50多斤重的醫療器械,
她搬起來就走。
他們平均每天要徒手搬運
一千多件抗疫物資。
近兩萬件醫療物資,
在他們的手裡全部
第一時間安全轉運。
有人問她,
每天在車站奔波忙碌,
接觸那麼多人,你怕不怕啊?
賈青青回答:
「擔心還是會有的,
但是看著這麼多人
都來支援我們武漢,
大家眾志成城才能戰勝疫情,
我作為一名鐵路人,
也一定要衝在前面!」
微信步數背後,
是守護,是擔當,是相信。
這場戰「疫」,
不是一座城市的戰鬥,
而是所有普通人的戰場。
這些「擺渡人」雖然平凡,
卻接通了城市的血脈。
他們挺身而出,
用平凡之軀守護著生命之光。
當陰霾散盡,當春暖花開,
我們會記得,
是這樣一群「擺渡人」,
用不斷刷新的微信步數,
帶我們駛向了春天的彼岸。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