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於2001年的深圳大學城,是我國唯一經教育部批准,由地方政府攜手一流大學共同舉辦、以培養全日制研究生為主的研究型大學群。
佔地1.54平方公裡的深圳大學城,由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3個辦學機構組成,全日制在校生12911人。
深圳大學城管理辦公室劉穎主任表示:「在過去這10幾年裡,深圳市的80%以上的研究生教育,是在大學城培養的三所學校裡完成的。深圳大學城的博士培養量和碩士培養量以及留學生人數,幾乎都是深圳市的最大體量。」 相關統計顯示:目前深圳大學城共有博士生1639人,碩士生8581人,遠遠超過本科生的2691人。
客觀的說,定位於高端人才培養的深圳大學城為深圳的辦學、科研創新樹立了一個標杆。
在過去十幾年裡,深圳大學城為深圳的改革發展培養了一大批人才。這些畢業生的50%以上,都留在了深圳,為深圳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所以,深圳大學城不僅是,人才集聚的高地,人才培養的高地,科研的高地,還是文化的高地和創新的高地。
獨一無二的大學城,必有其獨特之處
大學城的建設一直是我國高教發展過程中的濃墨重彩的一筆。它伴隨著中國大學的異地辦學,和大學擴招政策而來。大多數的大學城都較為同質化,鮮有在管理模式上創新的案例。
但深圳大學城,作為全國獨一無二的大學城,特色是非常突出的。
深圳大學城這三所學校的辦學各自有特色,但同時三個學校又像是一家人,這一家人是通過什麼橋梁去聯通起來呢?這就是大學城的管理辦。管理辦前身為深圳大學城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成立於2003年10月,市政府直屬副局級事業單位,是市委市政府為創辦、管理、服務大學城而設立的創新機構。
這就是「不是大學,服務於大學;不是政府,代表政府工作」工作思路的由來。
這個管理辦作為一個管理平臺,從一開始就營造了一種資源共享的理念。通過一些共享資源,比如深圳大學城圖書館會共享服務給三個學校。同時,因為三個學校都是中國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管理辦也提供了共享的科研資源的,包括科技文獻資源、基礎信息網絡資源等。
所以,深圳大學城網絡中心也是同時為這個三個學校服務的。
特別是隨著IT技術發展,深圳大學城發現,越來越需要搭建一流的平臺為師生服務。比如,如何去搭建一流的智慧校園和園區,如何為學生的科研提供更好的體驗。這不僅是三個學校的共同面對的問題,更是整個大學城園區的發展問題。
深圳大學城管理辦公室主任劉穎表示:
際一流的ICT解決方案的供應商,為我們搭建一個好的平臺,給三個學校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Wi-Fi 6的新體驗
跟其他大學城不一樣,在網絡建設方面,深圳大學城本身就有先天的優勢。深圳大學城有一個共享的校園基礎網絡,同時在IPV6網絡,還是深圳地區主節點,輻射全市高校。
與此同時,深圳大學城跟鵬城實驗室也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這就可以利用大學城構建未來網絡實驗設施建設深圳地區主幹節點和鵬城實驗室灣區網絡信息資源匯聚節點,致力於構築新型智慧AI校園和教育雲平臺建設。
從園區網的角度,Wi-Fi在校園網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深圳大學城成功打造了國內首個Wi-Fi 6標準無線校園網案例,之所以選擇Wi-Fi 6技術方案,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高校園區,會有很多高帶寬的應用,如果在一兩萬人的高校園區裡,使用大帶寬的業務,對網絡來講是一種壓力。
第二,深圳大學城的學生,主要是清華、北大、哈工大的研究生,他們以做科研為主,在實驗室的時間,要高於課堂,並且實驗室中存在大量的專用科研設備,他們需要一個更為高速和穩定的基礎無線網絡作為科研必備條件。
的確,以4K全智真無線辦公的應用場景為例,Wi-Fi 6讓體驗過渡到了高清,這是一種跨越式的體驗升級。同時,也讓VR/AR 沉浸式互動教學等應用,成為了可能。
正是基於這些原因,深圳大學城很早就將目標投向了Wi-Fi 6。劉穎主任表示:
華為的Wi-Fi 6產品,是相當領先的技術,產品也非常成熟。所以在智慧校園推動,我們想利用這個技術解決具體的問題,成為真正意義上一流的智慧校園。
據了解,深圳大學城的未來目標是,到2025年,達到31000人的規模。從這個角度看,在更高並發、更大帶寬的應用場景下,選擇Wi-Fi 6,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為全國高校園區樹立標杆
通過智慧園區的建設,深圳大學城已經實現了很多明顯的數位化提升。比如課堂師生的互動比例上升40%,科研仿真的模擬效率提升30%,還有運維人力下降60%,能耗使用下降30%等等。
事實上,這些數位化的提升,與深圳大學城在每一處方案細節的把握是分不開的。比如智簡園區的建設,就面臨了三大挑戰。
第一,穩聯接:物聯網IoT類業務需要終端聯接永續,終端無論是在固定還是移動狀態需要保持穩定的聯接,不允許數據丟包,對網絡提出了更高需求;
第二,高帶寬:對於華為CloudLink視訊解決方案(4K會議,無線投屏)、Cloud VR教育、AR教育等雲業務,需要提供更大的業務帶寬(南北向),保證業務數據的有效傳輸;
第三,簡運維:傳統依賴人工的以設備為中心的運維保障手段,採用事後處理方式,因此從故障或威脅發生後到完成處置需要數個小時,對正常的辦公生產活動造成極大的影響。
深圳大學城管理辦公室網絡中心主任孫濤表示:
基礎網絡這個層面打造一張承載網,在上面承載不同的業務是我們的目標。這既符合各方利益化最大化,從技術的角度來講也是一個最佳方案。因為這樣可以減少重複投資,也可以儘可能減少管理複雜度。
面向未來的網絡,除了具備極速的基本要求之外,還要具備智能特性,即依託AI/ML等新興技術實現網絡及業務的體驗保障,滿足網絡部署,運維及安全等需求。
為此,華為提供了業界領先的一站式管理中心,依託AC控制器,CampusInsight,CIS等核心組件為客戶提供全網自動化部署,智能化網絡運維和主動式安全防禦服務。
以深圳大學城的建設方案為例,華為通過全系列網絡設備集中管理,為基礎設施層提供豐富的產品,並通過高效策略部署,分權分域運維提供了基於雲端的各項運維和部署工作,最後通過開放的平臺,孵化大量豐富的應用。
深圳正在建設先行示範區,深圳大學城,作為深圳產學研融合的標杆,其對Wi-Fi 6網絡的率先採用,對智簡園區的建設理解,包括與華為共同基於平臺化建設提供服務的理念,都可以從實踐化為經驗,成為其他大學城,乃至高校園區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