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Father's Day)是感恩父親的節日,約始於二十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現已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地,節日日期則因地域而存在一定差異。最廣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世界上有52個國家和地區是在這一天過父親節。
世界上第一個父親節於1910年誕生於美國。是由住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Spokane) 的布魯斯·多德夫人 (Mrs. Dodd,Sonora Louise Smart Dodd) 倡導建立的。布魯斯·多德夫人幼年喪母,兄弟姐妹6人均由父親威廉·斯馬特先生(Mr. William Smart)獨立撫養長大。1909年,布魯斯·多德夫人在參與完母親節活動後, 出於對父親的敬重,她萌生了創建一個紀念父親的節日的想法。在獲得教會支持的情況下,她很快便寫信向市長與州政府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與提議,並於1910年6月19日在美國華盛頓州舉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親節聚會。在這之後,1924年美國總統科立芝(Calvin Coolidge)支持父親節成為全美國的節日;1966 年,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Johnson)宣布當年6月的第3個星期日為美國父親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籤署正式文件,將每年的六月第三個周日,訂為全美國的父親節,並成為美國永久性的國定紀念日。自此,父親節在美國得到確定。國外父親節主要是聚餐慶祝,例如: 美國人喜歡給父母做早餐、日本喜歡給父親念感恩信和搓背(不太理解)、德國人喜歡和父親喝啤酒慶祝等。
中國的父親節起源則要追溯到民國時期。抗日戰爭勝利後,上海市各界名流聯名請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希望能將與「爸爸 」有諧音的8月8日定為全國性的父親節。1945年8月6日,上海《申報》發表文章《八八父親節緣起》。同時上海發起了慶祝父親節的活動,市民立即響應,並在父親節這天佩帶鮮花,表達對父親的敬重和思念。人們採納了多德夫人的建議,以佩戴紅玫瑰向健在的父親們表示愛戴,以佩戴白玫瑰對故去的父親表示悼念。但紅色或白色玫瑰卻是公認的父親節的節花。除此之外,各國亦有贈送蒲公英、康乃馨、向日葵等花以示子女對父親的敬重與愛戴。除了送花外美國人喜歡給父母做早餐、日本喜歡給父親念感恩信和搓背(不太理解)、德國人喜歡和父親喝啤酒慶祝等。而中國人喜歡給父親買禮物或者衣物,陪父親一起吃飯等活動。
新中國成立後並沒有設立正式的父親節。但人民習慣上使用6月第三個星期日當做父親節;
父親在家庭中一般扮演的是沉默寡言的角色,對孩子的愛意都隱藏在微小的互動中,而孩子往往只表達對父親敬重之情,很少開口對父親說「我愛你」, 父愛是一四季度開花的樹,花香四溢;父愛是冬天的陽光,溫暖如春;父愛一直陪伴著我,無論我走到何方,父親節到了,祝天下所有的父親父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