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躺在身邊的二寶嗯嗯啊啊聲音不大但還是把我哼醒了,睜眼一看神志頓時清醒!
襁褓包居然順著他想要伸出的手臂蒙到了他的小腦袋,整個面部被緊緊的掩蓋在裡面,打不開下不來。
聽著呼吸不順暢的聲音,我迅速將他的臉露了出來。打開的瞬間能聽到他大口呼吸道新鮮空氣的聲音,小傢伙不哭不鬧倒頭又睡了,一場災難算是躲過了,我也徹底精神了。
現在想想真是好笑,一直苦惱老二出生後睡眠太少覺太輕,可因為覺輕卻避免了一場災難。誰能想到一個襁褓包會有什麼安全隱患呢?今天就來仔細的扒一扒襁褓包。
易起熱疹
寶寶怕熱,由於被襁褓包後的寶寶們都被包裹的嚴嚴實實,所以極易引起熱疹。所以如果家中寶寶被包起來了,一定要仔細查看是否有出汗,及時散熱是關鍵。
不過道理雖懂,可就拿我來說由於二寶出生後體質從易熱轉變成了易冷,半夜蓋著棉睡經常還會覺得冷。內心一萬次對自己說寶寶怕熱要少蓋,可每次自己打冷戰的時候都忍不住要給他也加上一層,一不小心疹子就被捂了出來。
最後,看著二寶身上的疹子告訴自己,寶寶不冷下定決心褪去了被子才有所好轉。總說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冷,那是因為奶奶們覺得真冷。
猝死率增加
醫學博士、美國兒科學學會工作小組組長Rachel Moon表示:
「為減少嬰兒猝死綜合症的發生,每次哄寶寶入睡時,必須讓其仰睡,尤其是襁褓中的寶寶。」
研究表明,裹在襁褓中的嬰兒在側躺時發生嬰兒猝死綜合症的機率在不斷增加。
俗話說三翻六坐八爬,寶寶到了三個月就能翻身了。因為襁褓包從腰部以下寶寶是自由的,所以一個不留神大力寶寶就能翻過來。想像一下一個被捆住雙手的寶寶,此時面部朝下,危險可想而知。襁褓雖好但不易太久。
襁褓包≠蠟燭包
老一輩人喜歡把孩子從胳膊到腳捆綁住,但這不叫襁褓包而是蠟燭包。蠟燭包會影響髖關節的發育,甚至可能導致脫位。所以正確的襁褓包很重要。
但明知有安全隱患為什麼還受到媽媽們的歡迎呢?
1、寶寶睡的更香甜
不得不承認,比爸爸還了解媽媽需求的往往都是商家,從廣告語中的就說出了媽媽們最大的訴求,希望每天能多睡幾小時。而被包住的小寶寶確實睡得更香了。因為一驚一乍的「驚跳反射」沒有了。因此襁褓包也在新手寶媽中流行起來。
2、一巾兩用不怕冷
小寶寶睡覺手腳亂動踢來踢去,一回頭被子就被踢跑了。這時襁褓包也起到了小睡袋的作用,媽媽們可以不用反覆起床給寶寶蓋被子了。
雖然襁褓包有一定的風險,但是使用得當也會成為媽媽們的助眠神器。但我們還是要時刻警惕,選擇襁褓包的包巾最好輕薄透氣,這樣即使被蓋住了小腦袋也不用怕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