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na
陪你一起在路上
隨著《流浪地球》的熱播,吳京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百億影帝!排在他後面的是鄧超、沈騰、王寶強、黃渤等。
鄧超有些可惜,去年(2018)差點突破百億。今天春節的熱門電影分別是《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但星爺的《新喜劇之王》涼涼,星爺要加油啊星爺。《瘋狂的外星人》和《飛馳人生》還行,不過最終還是《流浪地球》勝出,吳京成為中國首個百億影帝!
但是這百億票房的背後,是一個不怕死、遍體鱗傷的吳京。
相戀三年,2014年5月11日,吳京和謝楠的婚禮在北京國貿三期酒店舉行。眾人矚目下,新郎吳京以雙拐杖的特殊造型登場。
因拍攝過程中受傷,謝楠不得不一個人扛起了籌備婚禮的重任,這讓吳京感動又內疚。婚禮上,吳京動情地承諾:「做我老婆不容易,拍戲又受傷了,你也是笑臉相迎。老婆,我會對我們這個家庭負責,老婆,我愛你!」
謝楠則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激動大呼:「我特別願意!」
握著話筒,謝楠說:「老公,我希望能夠在你很辛苦很累的時候讓你開心,在沒有人支持你的時候,做唯一那個支持你的人,在全世界都為你歡呼的時候,我只要在角落裡面,默默的給你鼓掌叫好就可以了。所以你不用給我承諾那麼多,你就努力向前衝吧,家裡有我。」
後來,《非常靜距離》主持人李靜在採訪吳京時,他輕描淡寫的說:「跳樓了唄」。
李靜調侃:「你都快結婚了,你還跳什麼樓啊?」吳京笑著回答:「這是結婚前最後一跳」。
老婆謝楠曾經到劇組探班,看見吳京被直升機吊在半空,驚險無比,嚇得差點跪下。
其實謝楠一直也希望吳京不要這麼拼命,可吳京的控制欲很強,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從不允許被質疑,於是謝楠也只能默默的在背後支持吳京的事業。
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吳京曾前往災區一線賑災,人民子弟兵的救災活動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實《流浪地球》在第一天上映之後就有了很好的口碑,之後的排片量以及票房都一路的猛增。但是由於水軍的存在,豆瓣評分從第一天的8.4分降到了目前的7.9分。但流浪地球依然口碑堅挺,我也一直在安利身邊的夥伴去電影院觀看《流浪地球》。
截至今日票房已突破31億,穩穩拿下了賀歲檔的票房冠軍,《流浪地球》無疑成為今年春節檔的最大贏家,達到了票房和口碑雙豐收。
對於「中國首個百億演員」這個頭銜能夠當之無愧嗎?
一切要從30年前說起。
1974年4月3日出生於北京的小夥子,吳京6歲開始習武,1986年獲得全國武術比賽拳槍刀冠軍。14歲的時候就進入什剎海武校學武,對武術他好像很有天資,進校兩年就開始拿冠軍,習武之路看似順風順水,但終究逃不過平凡人的身軀,14歲那年被診斷下半身癱瘓,18歲右腳幾乎殘廢。
但他心中都沒有氣餒,只是告訴自己要站起來,站起來,吃藥、做治療、做牽引,一切綜合有用的辦法他都積極嘗試。後來加班加點拿命練才又重回武術生涯。1991年,獲得全國武術比賽槍術、對練冠軍。1994年,獲得全國武術比賽精英賽槍術、對練冠軍。
北京體育大學畢業,身上總是有一股硬漢的味道。演技也不錯,並且是一個很踏實的演員。
吳京作為李連杰的師弟,從出道開始,是奔著功夫巨星的道路去的。
成龍、李連杰、甄子丹這些功夫明星幾乎都是藉助香港電影的東風紅起來的。其中,成龍更是憑藉好萊塢這塊跳板完成了中國功夫的國際化,而另外兩位就沒有這樣的好運。
然而很長一段時間,他一直都被前輩們的光環所掩蓋,離大紅大紫總是差一點時運。
1995年,吳京在師父吳彬的幫助下,出演了他人生中第一部電影《功夫小子闖情關》,飾演楊學文一角出道。
吳京剛出道時資源並不差,從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他一直活躍於小屏幕,不是擔任主角就是重要配角,那時候的吳京還是個娃娃臉。在《小李飛刀》、《太極宗師》、《新少林寺》等熱門武俠劇中的精彩演出積累了不少觀眾源。
《功夫小子》
《策馬嘯西風》
吳京當年可是能文能武的當紅小生
當年和他對戲的都是兩岸三地著名大美女
1999年,《小李飛刀》大熱,吳京所扮演的阿飛也火了。正處在事業的上升期時,吳京卻放棄在內地娛樂圈演花美男。
他深知武俠電視劇多數偏重言情,對真功夫的要求並不高,可有著娃娃臉的吳京並不是偶像派,當年他接的戲很多都是重複「功夫小子」的人設。如果順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年少成名的他最多也就是個電視咖,很難走出前輩的光環,再加上後來武俠劇衰落,仙俠玄幻劇大行其道,他如果不改變方向就很容易被流量小生取代。
當時內地沒人願意拍功夫片,吳京為了圓自己的功夫電影夢,來到功夫片的聖地香港,漸漸淡出小熒幕,正式在香港發展。但彼時,香港電影已經在走下坡路。曾經紅極一時的香港動作片也越來越少有精品問世。許多北上進軍大陸市場的香港電影充斥著毫無誠意的圈錢之作,肆意消耗著內地觀眾的好感度。雖然在內地已經有一定的名氣,香港影壇怎麼會輕易接受一個剛從內地來到香港來打天下的新人。於是那時他拜訪香港的各個電影公司、導演、製作人,介紹自己,期間整整一年都沒接到任何戲。
過了一年多,他終於得到一個客串角色,就是《殺破狼》裡的殺手阿傑,為了拍好那45秒打戲,吳京與甄子丹真實對打,甄子丹打斷了四根木棍,吳京身上傷痕累累。有人誇吳京:「吳京你那場戲太棒了!你所有的仇恨,都寫在臉上了。」吳京卻說:「哥們,那是真疼啊。」
他以硬派燃向劇情和東方暴力美學打鬥,收穫良好的口碑。吳京在影片中飾演冷酷狠辣的反派殺手,雖然戲份不多,卻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原來我們還有這麼一個有潛力的功夫明星!
吳京通過這個客串角色得到了很多香港導演的賞識,接拍了很多片子,但多是一些反派角色。接近八年的時間裡,吳京在港片中演的基本都是反面角色,這個階段的他的電影人物形象可以這麼總結:話少、人狠、死得慘。想成為下一個甄子丹、李連杰,對他來說就像遙不可及的夢。有導演無情地對他說:「你缺少自己的特點。」
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吳京卻只能不甘地當陪襯。無人能捧他,那就靠自己。2008年,吳京嘗試自導自演《狼牙》,卻遠不敵同期上映的《葉問》。
《狼牙》票房口碑不佳,可他卻說:一切不怕從零開始。吳京重新開始思考自己的定位,並開始蟄伏起來。從2008年到2015年,將近7年的時間,吳京淡出了大眾的視野,拍片極少。
「吳京離成為一名優秀武打演員還有多遠?」那時有網友討論這樣的話題。
吳京借著國產電影《我是特種兵2》,他跑到部隊裡集訓偷師,真刀真槍把自己當特種兵訓練了整整24個月。正是在這期間打磨各種專業技能,才讓我們後來在銀幕上看到軍人「冷鋒」的風姿。
在功夫演員這個層面上來說,吳京似乎被前輩們壓的死死的,似乎一直做不到心中那個第一。但這個硬漢從來就不服氣,不服輸。既然功夫這條路做不到第一,走不通,那我就開闢一條新的路來走吧!
沉寂十年後,《殺破狼2》吳京終於成為主角,第二部的口碑也並沒有下降,獲得5.6億元的高票房。
中國功夫片卻從早期快意恩仇的「燃」漸漸轉向內斂克制。李安的《臥虎藏龍》講究的是「臥」與「藏」,是含蓄的情感和被壓抑的欲望;
令甄子丹一度大火的《葉問》,沒有少年英雄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意氣風發,只有中年武師為家國尊嚴一戰後深藏功與名;
獲獎無數的《一代宗師》則更為重意不重形,拍得相當哲學詩意(反正我沒看懂);
再到內地導演徐浩峰的《師父》,那幾乎是教科書式的裝逼(並沒有貶義),注重展現武術的儀式感,同時也預示著與俠骨道義相背離的傳統武學的沒落。
我們發現,以上一系列的功夫佳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似乎都不太適合吳京。
吳京自己也不想再演武俠,他找到了一個自己熱愛並適合發揮的題材——軍事動作片。同時,他為自己找到的銀幕定位——愛國主義熱血鐵漢。
當我們還是東亞病夫的時候,中國功夫點燃我們反抗的鬥志;當我們埋頭發展的時候,中國功夫是娛樂消遣的文化符號;可當我們的實力能夠登陸月球背面的時候,仗劍江湖就顯得不夠酷了。
這種時候,我們需要新的燃點,需要與時俱進的英雄故事。
於是2015年,由吳京自編自導自演,國內首部3D動作戰爭電影,歷時七年全力打造《戰狼》,悄然上映。該片上映之後三天破億,四天破兩億,七天破三億,一路勢如破竹,最終票房5.25億元。
拍攝戰狼時,南京軍區支援了一架直升機。有一個鏡頭反覆了幾次都沒達到理想的效果,飛行員不願意飛了,要罷工。吳京走過去,說:"兄弟,再飛最後一次吧"最終圓滿完成了拍攝。
《戰狼》這部電影眾望所歸,在成龍動作電影周上包攬了最佳動作片、最佳動作男演員、最佳特技、最佳打鬥場面設計四項大獎。以及第20屆華鼎獎組委會在香港公布了50強電影的名單,電影《戰狼》高居榜首。榮獲第20屆華鼎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新銳導演獎、最佳動作電影指導獎、最佳電影製片人獎、電影滿意度調查第一名,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斬獲優秀影片及最佳新人獎。
於是就有了《戰狼》系列。為了拍《戰狼》系列,他賣車、抵押房產,幾乎是傾盡家財,已不年輕的身體每天都在進行極限挑戰。
誰也不會想到兩年後的《戰狼2》,一部熱血愛國主義主旋律戰爭片,會創下56億票房的驚人成績。 成為中國首個票房過50億的電影。
吳京坦言自己在拍攝《戰狼2》的時候,為了讓影片的視覺效果更加真實,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到了以命相搏的地步。
影片開頭,吳京有一場六分鐘的水下動作戲,一鏡到底。然而就是這短短六分鐘,卻拍攝了整整半個月。吳京也坦言,「這場戲我差點死了」。
2017年雙十一,馬雲在雙十一晚會上集合了眾多明星,而吳京因為拍攝《戰狼2》受傷,只能拄著拐杖到場。
曾經是票房保證的中國功夫片,不論是刀光劍影的武俠江湖,拳拳到肉的硬功夫較量,還是近乎玄幻的太極氣功,單純靠精彩打鬥帶來的視覺衝擊似乎不夠了,尤其是內地觀眾變得越來越難討好。
一時間,好萊塢飛天遁地靠異能或魔法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們風靡影院,如果一個不夠,人家還能組隊!反正劇情翻來覆去就是一個字「燃」!
《戰狼2》就很聰明地將好萊塢孤膽英雄的套路運用到現代戰爭中去,這種劇情設定要是早年在21世紀初上映,都顯得特別扯,但時至今日,隨著中國崛起,老百姓就願意為熱血的中國英雄買單。
這部電影的熱映如同中國軍人形象與國家實力在國際社會的一次「路演」。透過這場「路演」,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軍人「一日為戰狼,終身為戰狼」的錚錚鐵骨,也在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向世界宣示——「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是傳遞友誼的正能量」。
科幻片《流浪地球》更是業界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膽嘗試。大劉腦洞清奇的想像力是基石,但要把如此宏大的科幻設定用鏡頭語言展示出來並不容易,燒錢還在其次,關鍵是要一群專業人士足夠的熱情和用心去做這件事,即便如此,也沒有人事先知道會不會成功。
製片人龔格爾曾說,劉培強的扮演者「要求有很高的知名度,戲份不是男一,要願意為青年演員開路,同時還要少收錢,因為資金預算不足」。但有很高知名度的男明星,誰願意相信一個三十來歲的年輕導演,為一部本就是國產電影短板的科幻片,賭上自己的名氣、時間和金錢呢?
他就是剛拍完《戰狼2》的吳京。
電影評分:貓眼評分9.3 豆瓣評分8.0。
據媒體報導,影片開拍前導演郭帆坐在他的面前,熱血沸騰的向他介紹整個故事和各種物理數據,可其實那時他一點都沒聽進去,並且根據他的分析,這類題材的電影也不會大爆,但是他還是決定參演了。
「因為從他身上,我看到了2011年拍《戰狼1》的自己,四處拉投資,四處給人介紹電影情節,如同打了雞血可是又面臨崩潰,因為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
吳京曾幸運地遇到了劉鎮偉導演,他對吳京說:「我幫你,因為你對電影有追求。」
吳京對郭帆說過:「今天我幫助你,未來當你遇到執著追求電影藝術的人,你也要幫助他。」簡單的一句話,是吳京對中國電影未來一代的期許,也彰顯了他的俠義風範。
導演郭帆也很幸運,遇上吳京這樣的演員,不拿片酬客串,還願意拿出6000萬出來投資,否則的話,我們今年可能看不到這麼精彩的科幻片。
在郭帆口中,吳京是「小破球」的爸爸,沒有他,這部電影就活不下來。吳京從客串變主演,從主演變投資人,不計名利地雪中送炭讓小破球活了下來。於是,#吳京客串發現劇組太窮#上了熱搜,吳京團隊工作人員在朋友圈表示,吳京此次是零片酬參演。
終於,《流浪地球》上映後好評如潮,成為了中國科幻電影的一個裡程碑。儘管它還有劇情和人物上的不足,但足以振奮國內科幻片觀眾。《流浪地球》無論幕前幕後,都讓人為那份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情義而感動。
因此《流浪起球》最後特別鳴謝吳京。
喜劇電影曾是華語電影高票房的保證,這種情況在今天依舊延續。不能說這樣不好,因為中國語言的魅力,確實讓華語喜劇電影成為了一個獨樹一幟的類型。
但是我們仍然不希望所有優秀的資源,都去創作這一個類型。吳京就用實際行動完成了華語電影類型上一次又一次的「破冰」,即使好萊塢級別的戰爭大片,都極難達到《戰狼2》這樣的票房成績。
吳京做到了。
《流浪地球》為何也能如此成功?除了本身過硬的質量外,大國姿態、文化自信成為了這部電影的魂,一縷吳京攜全體主創熱血鑄就的魂。
《流浪地球》想要幫助吳京完成100億票房的突破,必須依靠過硬的質量和爆棚的口碑。
實際上,《流浪地球》不僅完成了這些任務,而且每一項都做到了超額完成。
《流浪地球》是對劉慈欣小說「最好的改編也是最壞的改編」,影片保留了劉慈欣小說中的世界觀設定,但是剔除了劉慈欣小說中對於人類命運的悲觀態度,以及劉慈欣冰冷的宇宙哲學思考。
這看似「最壞的改編」,讓這一次的劇本改編成為了最出色的一次。基於中國科幻的剛剛起步,還有中國觀眾對於科幻的接受能力。《流浪地球》的這次改編拿捏得恰到好處,保留了高概念科幻的同時,又不至於門檻太高。
當年極度嚴肅與艱澀的《銀翼殺手2049》賠了5000萬美金,這顯然不是《流浪地球》以及中國科幻需要的開端。
《流浪地球》最重要的意義,是讓很多普通觀眾了解科幻,了解屬於我們中國自己的科幻。
劉慈欣在科幻迷心中是最強的IP,但此前在非科幻迷中知名度並不高。這一次的改編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科幻,所以《流浪地球》的成功是中國科幻與劉慈欣的雙贏。那些不是科幻迷的觀眾,自然的會去關注更多劉慈欣的作品,去關注更多中國科幻的作品。
復旦大學中文系嚴峰教授動情表示:「劉慈欣一個人單槍匹馬地將中國的科幻文學提高到了世界水平」。
其實,歐巴馬客串《流浪地球》其實很正常,因為歐巴馬是劉慈欣的超級鐵粉。
歐巴馬曾評價《三體》太有想像力了,背景十分宏大,看完《三體》之後,我覺得當個美國總統和浩瀚的宇宙相比實在太渺小了,每天處理的都是和國會爭論的瑣事。
所以不難發現片中還有一個彩蛋,影片裡有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客串的鏡頭,雖然出現了10幾秒,確實歐巴馬真人出演!
後來,歐巴馬到北京參加會議,特意見到了劉慈欣,並當面向他要下一部作品。
他的粉絲還有霍金、「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百度的李彥宏、騰訊的馬化騰、360的周鴻禕,小米的雷軍、高曉松……
《流浪地球》中所呈現的文化自信,是之前中國電影作品中很少見的,這樣的文化自信還出現在了華語電影從未成功開墾的科幻疆土上。《流浪地球》用自己實打實的質量,告訴世界:這樣的大國姿態我們是有的,這樣的文化自信我們是有的。
吳京這個功夫演員,終於超過了成龍、李連杰等前輩們,並且給中國科幻電影帶來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因為拍戲硬碰硬,吳京動過不少手術,身上傷痕累累。他在微博上曬出攀登雪峰的動態,正在籌備一部更厲害的新電影——《攀登者》!
這一部新電影可真的是不容小覷,井柏然、吳京、成龍、章子怡、張譯,個頂個的大牌,絕對的「王炸」!光是這陣容就足夠吸睛,網友戲稱:神仙陣容!
而且正如這部電影的名字一樣,影片主要講述了中國珠峰攀登突擊隊永登珠峰的故事。這樣的題材在此之前國內幾乎是沒有的!不得不承認吳京的電影眼光真的超前!而現在影片已經正式開機,預計將會歷時100天完成,估計是要趕著國慶檔上映的。
而為了準備這場電影,吳京早在1月份開始就已經開始進行爬雪山訓練,現在訓練雖然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月了,但偶爾還會出現高原反應等情況。
電影拍攝團隊此刻也是在珠峰上,5000米的高峰上已經被冰雪嚴嚴覆蓋,拍攝條件可謂是異常的辛苦,吳京的敬業精神也是可圈可點!
娛樂圈嬌貴之氣橫行,這是一個小鮮肉盛行的年代,在手指劃出血都要發個微博求安慰的今天,像吳京這樣敬業認真的演員真的是不多了。
吳京其實並不是什麼投資奇才,如果他僅僅是逐利的商人,那他完全可以投小成本的喜劇片、愛情爆米花片,或者出名後將南北少林、太極宗師等IP再炒幾遍冷飯,而絕對不會在一部《戰狼》小賺之後,市場前景並不明朗的情況下,自己砸鍋賣鐵投資製作並不算熱門題材的《戰狼2》,更不會投資一部很多人都不看好的國產科幻片。
2005年,劉德華啟動了「亞洲新星導」計劃,該計劃在全亞洲範圍內挑選年輕導演,資助他們拍攝電影。於是,七位新銳導演,拍出了六部電影。最終,寧浩憑藉《瘋狂的石頭》一戰成名。
2016年,寧浩的壞猴子影業主導啟動了「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最終,文牧野憑藉《我不是藥神》感動了無數觀眾。
2019年,吳京從客串到主演、投資人,臺前幕後都支持了一位年輕導演郭帆。最終,《流浪地球》成為了中國科幻片值得紀念的一步。
吳京說,《流浪地球》即使拍爛了也比沒拍強,因為有7000人參與了這部電影的製作,未來,這7000人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種子。
這種抱團取暖,相互扶持的氛圍,一定會讓更多中國影人成長起來。
2017年,吳京上過一檔電視節目,這樣說道:
「有人說,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預備的,我不認同。我覺得機會長什麼樣啊,什麼時候來啊,以什麼樣的形式來啊,既然不知道,我怎麼準備,我準備什麼啊。你只能是用自己的勇氣迎上去,哪怕那是一條,你從來沒有走過的路。在我的字典裡,我覺得機會是給那些勇於開始,而執著、堅持的人準備著的。」
誠然,他是熱愛電影的,所以他知道成熟良性的電影工業,錢要花在刀刃上,他敢於打破大明星+大IP+高宣發的圈錢套路,專注拍攝並支持自己喜愛的熱血燃向的作品;其次,他選擇的戲路正順應了大勢所趨:大國崛起,國人需要樹立自信強大的文化符號,用好產品、好內容對外文化輸出,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外來文娛的滲透。
O姐記得在電影《哈利·波特》裡,當哈利·波特懷疑自己的時候,鄧布利多告訴他:
「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吳京沒有忘記他的選擇,他要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時代。
中國的電影,需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與獨特魅力,也離不開積極革新,融入世界領軍大潮。在這樣一個時間的門檻上,吳京用自己的匠心與情懷給我們上了一課。在時代東風的沐浴下,中國電影的大花壇正百花齊放,奼紫嫣紅,希望這份匠心能夠化作一粒粒種子,讓更多優秀的作品在泥土中生根,發芽。
好演員自然會用好作品來說話,其背後付出的很多汗水我們可能是看不見的。不過有付出總會有收穫,這也或許是吳京成功的秘訣。
吳京今天的成功,也給我們普通人一個啟示:順應大勢所趨,堅持做自己擅長和喜愛的事情,總會有好的回報。
此時此刻的你,是否一邊做著暴富的美夢,卻一邊渾渾噩噩地混過每一天呢?
天下沒有那麼多的一夜成名,更沒有毫無準備的大器晚成,有的只是十年磨一劍的厚積薄發。
那些真正大器晚成之人,心中始終有一團少年之火。而正值少年的你,又怎捨得讓那團熊熊之火熄滅呢?
不要因為一時的領先就竊竊私喜,更不要因為一時的落後就自暴自棄,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道路,不必拿別人的經歷作為參考。
沒有誰比誰早一步,更沒有誰比誰晚一步,有的只是踏踏實實地走好當下的每一步。
就像《阿甘正傳》這句臺詞說的那般: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將會是哪種。
或許此時的你豔羨那些整天「買買買」的有錢人,但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你就會成為讓他們也嫉妒的金鳳凰。
人生就是這般妙不可言,只要你足夠努力,大器晚成一些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