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一直是農民的重要存在,但是在農村,很多地方的宅基地無論是布局還是分配都不是那麼合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宅地都被閒置了。
去年出臺了政策,試點地區的宅地成為了買賣和擔保,雖然條件還很苛刻,但從以前的比較來說,已經很自由了,不少地方建設新農村,引導農民自願有償退出居民區,有的立退,有的直接出現,一位農民說不想從根本上退出宅基地,那是因為退出後的補償條件不夠,補償不足的話,退出後的安排不合適,誰都不想取消,所以如何安排很重要,總結起來有三種有效的配置方法。
就地放置
簡單來說就是換座位,以前住宅位置偏僻,周圍可能就要去耕地了,因為沒什麼人家,所以可以在村子裡比較集中的地方建住宅,原來的宅地可能會被拆除,重新作為耕地來填補,讓出住宅地的農民其實繼續有住宅地,只是位置變了,但是,從中可以得到很多利益。
集中部署在附近
選擇合理的點,建立小區,把周圍的農民聚集起來,分房子,現在這種情況很普遍,很多人也想上去,結果住宿條件稍微好一點,離原來的地方應該不遠,種地什麼的都晚不了。
直接拿錢
這樣的很多人也比較喜歡,現在很多人在城市工作,我一年到頭幾乎都在城市,我很少回村子,但是,城市的房價非常可怕,砍頭很難,如果放棄住宅用地拿到資金的話,一部分人會很高興,即使不買房子,手裡拿著錢可能也會覺得很安心。
無論哪種方法,都能真正讓農民感到安心,只有農民真的從現在的住宅區退出也放心,發自內心地主動退出住宅區,沒有了後顧之憂,大膽地放心地走在眼前的道路上,那麼,你覺得這三種方法哪個更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