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泉,男,筆名:雨墨。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人。現為澳洲雪梨書畫網特邀藝術家,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理事、中國書畫篆刻家協會會員。
國畫作品梅、蘭、菊、竹等在澳大利亞、臺灣等世界各地多次展出並獲獎。
李玉泉喜歡文人畫,擅長寫意四君子,工筆牡丹和山水。
主要業績
1999年,國畫墨竹獲縣級書畫大展優秀獎。所作國畫四君子被縣級檔案館和圖書館永久收藏。
2017年
①國畫作品梅花,入展中澳雙城(中國.開封——澳大利亞.墨爾本)書畫展,獲優秀獎。
②國畫作品入展寧夏書協舉辦的「美麗鎮北堡」全國名家邀請展暨全國書畫大賽。
2018年
①山水畫作品入展「用作品說話.山水之間」全國山水畫展,獲優秀獎。
②國畫《梅竹圖》,入展中國臺北新聞協會、文化部和孫中山紀念館共同舉辦的「2018新聞界華人藝術創作聯展暨兩岸名家邀請展」,在中國臺北孫中山紀念館展出,獲優等獎。
③山水畫作品《雲霧山莊》,在北京「翰墨風華」全國詩書畫大展賽中獲一等獎。
④國畫墨竹入選「千載清風——紀念文同誕生一千周年《中國當代墨竹大展》」。
藝術評論
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眾白也!李玉泉先生一直生活在西北黃土高原的一隅,他和他的祖輩一樣一直過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讀生活,晴耕雨讀、苦度年華、幾十年如一日,無論生活如何苦難,他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夢想和追求。他的繪畫自始至終都是以傳統為基礎,以西北黃土高原的一草一木為題材背景。在他的筆下,呈現出的畫面是一個飽含歷史沉澱的滄桑,貧瘠的黃土高原與堅強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李玉泉先生的畫,簡約質樸,詼諧自然,寓意深遠,於雄渾中蘊含質樸厚重之意,於豪放中蘊含精妙之趣,可謂大樸不雕是矣!
其畫風,樸厚、無華,雖不刻意雕琢,儼然一派大家風範。在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苑中,他的寫意花鳥畫以立意新穎、筆墨精湛、氣韻生動、神採奪目的藝術魅力成為一枝獨特的奇葩,展現著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特色。李玉泉先生在探索寫意鳥畫的藝術道路上,睿智思考,艱苦跋涉,縱橫錘練,勇於創新,在他近半個世紀的藝術實踐中,深入研究中國繪畫幾百年來所積澱形成的「寫意流派」,並確立了自己的審美取向和藝術抉擇,其作品不論從思想內涵,繪畫技法諸方面,都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創立了一種直率、豪放的畫風,在當代畫壇獨具一格。
李玉泉以寫意四君子見長,蘭竹是中國畫創作的基礎,潘天壽先生曾說過「學畫要練基本功,練蘭竹,這就是基本功」,「中國畫的筆墨是由此生化而來的,一筆畫萬筆 ,千變萬化而歸於一化」。李玉泉先生說「半世畫竹,一世畫蘭」,我看兩者均須畢生心血。」論形,則板橋居多,而又有所變化;論神,則石濤居多,而又有所涵藏,李玉泉先生的蘭竹:其清在骨、其秀在神、其韻在墨、其雅在筆。畫由心寫,所以畫乃心畫也
李玉泉將蘭喻為「花中君子」、「空谷美人」蘭花輕雋、雅冶,蘭葉大小老稚,穿插得宜,折垂取勢,偃仰生情。同時,李玉泉先生梅畫菊更是別具風格,既不受近代吳昌碩的影響、也不受王元章、金冬心等前賢的規範、他說「畫梅,幹要硬,才能凸顯孤傲冷峻,畫菊要表現它的沉靜安謐」。 李玉泉的寫意花鳥畫將文人畫中的詩、書、畫、印四大因素予以整合,尤其是以具有靈性的詩意來表達閒適的審美趣味,具有獨特的藝術意境。
李玉泉的寫意花鳥受益多師,先後吸收了八大、徐渭、吳昌碩、王雪濤、趙少昂等大師的長處。八大花鳥畫最突出特點是「簡」。曾景祥的寫意花鳥畫往往以折枝花鳥為主,構圖簡括,惜墨如金,以一當十,其筆下的一株梅花、一束蓮藕、一簇松枝、一兩隻鳥往往乾淨、利落,筆墨雖然簡潔、概括,但是凝練沉毅,雄奇雋永,靜穆疏曠,形成閒適雅靜之趣、筆簡意足之韻。他用筆雖少,但少而不薄,少而不貧,少而不呆,少而有趣,簡而厚,精而潤,疏而秀,作品充滿隨和、生機、希望、豁達、樂觀之意,表現出一位年近古稀之人悠然於世、放任自然的閒適美感。
他在筆墨氣勢上吸收了徐渭的某些特點,用墨潑辣、老到、放逸,氣勢如虹。曾景祥喜歡小寫意,在放縱、奔逸之中又蘊含著嚴整、精巧,放中有收,收中有放,真正做到工寫兼備、收放自如。其作品還講究與書法的結合,以行書入畫,在嚴整與精巧上自成面貌。
李玉泉的寫意花鳥畫繼承了文人畫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優良傳統,在人品、學問、才情、思想四個方面均有不俗的建樹。他的寫意花鳥畫一方面摒棄了傳統文人畫遠離民眾、孤芳自賞的弊端,而是雅俗共賞、美美與共;另一方面又剔除了傳統文人畫孤寂、厭世的悲涼意境,而是表現出豁達、樂觀的積極入世情懷;他的當代寫意花鳥畫題材廣泛,筆墨技巧富於變化,毫無程式的羈絆,充滿著對自然、生活的愛戀之情,洋溢著對人生、社會的美好祝願,這就是其當代寫意花鳥畫與傳統文人畫的根本區別。在看似簡括的畫面後面,隱喻著道家精髓以及大智若愚的閒適與散淡,表達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豁達與妙悟。
(文/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