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寶寶在4個月前後長出乳牙,七歲左右始脫落然後長出恆牙。
外婆常說以前的人牙齒好,不經常刷牙都沒問題,沒有「山珍海味」吃東西也香,到現在孩子能吃的美食變多牙齒卻壞了。
幼兒園一個班級,五個小黑牙
記得上小學時在換牙期間不敢大笑,怕別人知道我是個小豁牙子,現在的孩子還沒等上幼兒園就「豁牙」了。
這個現象幼兒園老師夢夢最了解,她帶的班級裡全是四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5個人是小黑牙了。
有的寶寶是大牙蛀掉,有一個小男孩上面一排牙齒只剩黑色的牙根,說話時發音怪怪的。
每到吃飯時,他不能用前面牙齒咬斷食物,只能歪著嘴用後面牙直接咬斷,或者乾脆將整塊食物放進嘴巴裡。
家長說孩子並不愛吃糖果,不知道為什麼牙齒蛀得這麼厲害。後來在一次班級衛生課上,夢夢發現了孩子生活習慣問題。
原來孩子一直被老人帶著,老人認為乳牙不用刷、蛀牙不用治,以後還會長出新的,所以有時吃完飯只是簡單漱口。
你的寶寶牙齒情況怎麼樣?
家長知道孩子的恆牙要使用一輩子,所以只重視孩子恆牙的情況,而忽略乳牙的健康,以為只要不吃糖就不會有蛀牙。
其實,導致小寶寶乳牙發黑的原因不一定是糖果,而是常見的食物和不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你的寶寶現在牙齒很好請繼續保持,如果中了以下幾點錯誤情況要立刻改正,保護好孩子的牙齒。
毀掉孩子牙齒的不一定是糖果
1)經常吃粘牙的食物
有些食物不是很甜但吃過後會附著在牙齒上,比如饅頭、餅乾、咀嚼後非常細膩,進入到寶寶牙齒縫隙中。不及時清潔,會發酵產生酸性物腐蝕牙齒。
乳牙的傷抗齲力比較弱,經過幾次腐蝕會產生小牙洞,這些牙洞是不可恢復的,會隨著時間久了慢慢擴大、變黑、爛掉。
2)新鮮的水果和果汁
家長擔心外面賣的果汁有添加劑,會選擇在家裡給孩子做,以為這樣對孩子的牙齒沒有傷害。
實際上新鮮水果裡面也含有糖分和酸性物質,吃過之後不漱口同樣會造成齲齒。
3)太早讓孩子獨自刷牙
家長會鍛鍊孩子自己刷牙,卻忽略他是否徹底清潔,導致食物殘渣仍存在口腔內,發酵後腐蝕牙齒。小孩子畢竟能力有限,家長要幫助他全方位清潔。
4)牙齒出現小問題時不重視
家長感覺孩子牙齒沒有大問題時不會看牙醫,看到孩子牙齒上有小黑點不在意。但這個黑點會一直擴大,塞進越來越多的食物殘渣,讓齲齒變嚴重。
因此除了平時注意清潔牙齒以外,發現牙齒有問題及時去看牙醫,避免出現滿口小黑牙。
一口好的乳牙對孩子很重要
乳牙健康不容忽視,乳牙的完整度影響孩子的咀嚼功能、說話時的發音,以及對孩子形象和心理健康,現在開始好好檢查下寶寶乳牙。
出現齲齒的原因中,日常吃食物類型佔一部分,更主要是孩子刷牙的問題。
但家長很無奈,自己的孩子特別不喜歡刷牙怎麼辦?可能是你沒用對方式,不能用強迫的方式,你需要用一些小故事來引導寶寶。
讓寶寶愛上刷牙,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孩子不愛刷牙可能是覺得不舒服,根本原因是他對牙齒細菌並不了解,還以為家長是在嚇唬自己,可是解釋得太深奧他聽不懂。
因此家長可以通過繪本向寶寶展示,細菌究竟在做什麼、有哪有危害、該怎樣消滅細菌,繪本中動畫的形式更易被寶寶接受。
這套繪本中不僅給寶寶講了牙齒上的細菌,還包括手上的細菌、腸胃裡的細菌等,讓寶寶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