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上冊《曹衝稱象》,這位老師的筆記讓我豁然開朗!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級語文上冊《曹衝稱象》,這是一篇歷史故事,整篇課文一共分為5個自然段,我們先把每個自然段的重點內容標記出來。
第一自然段介紹文章信息,
有個人叫曹操,在介紹大象不是買的而是別人送的;曹操非常高興,所以帶著官員和兒子一起去看這頭大象。
第二自然段寫明了「稱象」的原因。
又高又大的大象到底多重呢?大家都很納悶。「身子像一堵牆,腿像四根柱子」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大象的身子比作一堵牆,腿比作四根柱子,非常生動的寫出了大象體型的高大。
第二自然段還出現了ABAC式的短語-又高又大,關於ABAC的詞語再一年級上冊我們就已經講過,有需要的家長可以自己往前翻閱一下,不做贅述。
第三自然段提出了「稱象」遇到的問題。
曹操聽了官員們的議論後,也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是大家提出的「造大秤」的方法顯然不科學,所以曹操聽了「直搖頭」,這三個字說明了曹操不贊成官員們的辦法。
這裡的「直」我們也可以換成「不停地」或者「不住地」都是可以的。
第四自然段曹衝完美的解決了這個難題
曹衝才七歲,其中一個「才」字突出和強調了曹衝只有七歲,年齡小,本領卻大,善於思考。
曹衝用了「等量代換」的方法圓滿的解決了問題,總共分三步,第一步把大象趕到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裝到畫線的地方為止;然後稱一稱船上石頭的重量,石頭有多重大象也就有多重。
這裡有三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是平時老師教的時候很容易忽略的,就是上面用粗線標記的「把、再、然後」,這三個詞讓把曹衝稱象的步驟銜接非常自然,簡單明了!
第五自然段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微笑點了點頭」和前面的「直搖頭」形成鮮明的對比,說明了曹操對曹衝的辦法很滿意。「果然」表示事情的結果和設想的一樣,表示曹衝的方法真的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多音字
杆 gǎn 一桿秤
杆 gān 旗杆
量 liàng 力量
量 liáng 測量
近義詞
下沉-下降 果然-果真 高興-愉快
反義詞
下沉-上升 高興-難過
議論:對某個問題進行討論。
到底:表示深究,一般用於問句。
稱:量輕重。
直搖頭:表示否定,不停地搖頭。
船舷:船兩側的邊兒。
為止:截止,終止的意思。
果然:確實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等量代換」的不止有「稱象」,剛剛提到的「詞語解釋」也會常常會以「等量代換」的方式出現在考試當中,說法就是「寫出文中的近義詞」。
文中一共14個二類字,10個一類字,在二類字裡需要注意的是「曹、重、量」三個字的筆順,這是一個易錯點。
一類字裡的「稱」和「秤」是這篇課文需要重點強調的兩個字,低年級的孩子很容易弄混。要區別這兩個字,同學們可以記住下面這個小口訣:「稱」重要用「秤」。
「稱」,這個字多數用於動詞、形容詞,常見的詞語包括:「稱重」「稱號」;「 秤」就是純粹的名詞了,是一種衡量重量的器具,一般組詞有:「秤砣」「秤桿」。
如果您有更好的幫助孩子來進行識記的方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學習。
我是小學教育淘氣老師,感謝您的關注。
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課文的重點圈畫,關注以後大家就可以隨時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