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換人生28年背後:不應被遮掩的人性光輝和亟待解決的人生困境

2020-12-22 上海一杯咖啡心理

近日,轟動一時的因醫院事故導致抱錯嬰兒28年案終於有了結果。

河南開封當地的法院判決涉事醫院以超過全國精神損害賠償金一倍以上標準,對該案的受害者進行了賠償,其他各項賠償共計76萬元,並承諾對於後續的治療也會按比例進行給付。

從法律角度來看,這可能是最大程度的幫助了。但是,我們都很清楚,這筆錢不僅不足以彌補治療所需,更沒辦法彌補兩個家庭六個人這28年的骨肉分離之痛。

然而,當關注焦點放在孩子是怎麼會被抱錯的時候,很容易忽略掉這一案件背後兩個家庭所展現出的人性光輝,以及值得大眾關注並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

概括起來,有三個關鍵點:

1、作為重疾的家屬,你該怎麼辦?

2、面對晚年即將失去晚輩照料的境地,你該怎麼辦?

3、如果自己身患重疾,你又該怎麼辦?

在瀏覽了幾乎所有主流媒體就此案進行的深度採訪之後,我進行了一些思索,並和大家作一定分享。

一、面對身患重疾的家人,家庭成員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健健康康的,自己的父母親、伴侶、孩子都能夠健健康康的,最好不要有任何的病災。

但是對有些人而言,這可能就是一種奢望。

比如錯抱案的當事人,28歲的姚策。今年2月份時,他不幸查出患有肝癌,而且情況已經比較嚴重。按照當時醫生的說法,如果不進行治療,他只有三個月的壽命。

面對這樣的情況,家人該做怎樣的選擇?

1、明知是個無底洞,依然費錢費力去救治他?

2、還是,更「現實」一點,接受這個結局,吃好喝好?

當然,我們不宜道德綁架他人,但是姚策的家人所做的選擇,確實令人動容:

整個「錯抱案」之所以會被翻出來,恰恰是因為姚策患病後,心急如焚的養母許敏(當時還不知道)為了救兒子,想要捐肝給兒子,接受初步檢查的時候才發現血型不匹配。

在「錯抱案」成為輿論焦點的同時,我也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位沒能成功捐肝的養母許敏她當年的勇敢:

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做這樣的嘗試,要知道捐肝對自己的身體就有損耗,而且這樣的手術也未必就能成功。

這就是一個母親的偉大之處。

當然除了捐肝之外,也希望大家不要忽略掉:

為了救治姚策,老兩口基本上已經掏空了家底,為其支付各項醫療費。

姚策本身也就28歲,患病前,剛剛結婚成家有孩子,自己是沒有多少存款的,當然只能由老兩口來填補這個窟窿。

更為緊要的是,在發現抱錯孩子之後,在他們明知這不是自己親生兒子的情況下,他們依然陪伴在姚策的身邊,籌措各項資金幫助他。

試問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這一點?

站在姚策的角度上,這可能是令人難以承受的一種精神負擔。但是,他的養父母身上閃爍著的人性關輝,實在令人為之動容。他們作出的選擇,讓我們看到,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父母之愛,可以超越血緣關係。

在這個時候,他的親生父母也現身了。

他們在得知親生兒子患病之後,也作出了許多努力:

1、也基本掏空了家庭的儲蓄。

2、兩位老人到他的身邊來陪伴和照顧他。老父親比較會燒菜,他就盡心伺候,雖然作為肝癌患者,姚策實際上也吃不了多少,但他依然每天都儘量努力配好菜。親生母親本身也是肝癌患者,可他也拖著病體,陪伴和幫助病情更重的兒子。

在這裡,還有一個人不能忘記。

就是那個跟他互換身份的孩子,同為28歲的郭威。

要知道:

兩家老人都把費用用於姚策治療,其中至少有相當一部分本來是屬於郭威的。

兩家老人都在努力照料姚策的時候,郭威自己也有兩個孩子,等於也都得自己照料。

姚策的生母杜新枝就很愧疚地跟郭威說,現在弟弟(姚策)病了,媽媽也是沒辦法,總要先去照料他。

沒想到,郭威也是一個非常通情達理的人,他對於這樣的照料和財產安排,沒有什麼抱怨之言,相反是很支持的,還經常寬慰兩邊的老人,希望能讓他們開心一點。

要知道,有不少「血濃於水」的親兄弟,常常因為爭奪財產而爭執不休,而像他們這樣,只是因為「事故」才牽扯起命運的兩人,所謂的「兄弟」,卻能夠有這樣的大度心胸,願意捨棄這些,足以可見其品質。

在這一樁人倫悲劇之下,也有著不可被遮掩的人性光輝,而且每個人都熠熠生輝。他們雖然都是「小人物」,但是他們的抉擇和善良足以感動世人,發人深省。

二、雙方的老人,將來該怎麼辦?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如何養老都是非常關鍵的命題。

這在親子關係相對更疏遠的西方人看來,是不太能理解的。很多歐美國家的孩子到18歲便不跟父母親居住了,父母親也不會幫他買房結婚,當然孩子也不會幫老人養老。

而在中國,在集體主義的文化大框架下,這樣的模式是「不可思議」的。

這些年,很多理論家一直強調,中國人要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年輕人要如何「自立自強」,大有甩開老人自己單獨生活的架勢。

但是必須指出,歐美模式的可行之處在於他們的老人並沒有花費太多的資源在子女的身上,所以他們有這個資源去滿足自己的老後生活,而我們的模式是通過對子女的悉心培養,投注各種資源,同時也期待子女可以在自己老了以後能夠善待自己。

因此,不存在你既想要中國模式的優點(佔據父母的資源),又想要歐美模式的清閒(不想負擔老人的晚年),那是自私罷了。

所以,絕大多數中國人還是遵循古老的法則: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錯抱」案中的父母,也是如此。

姚策的養母、郭威的生母許敏夫婦,對姚策從小就非常寵愛,可以說從小就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帶他上各種培訓班。

他長大後,立志闖蕩江湖,創業打拼等,父母雖然不情願,但是也提供了部分資金支持。到後來,成家立業,更是傾盡全力。他後來創業失敗,家裡也拿了一部分錢幫他填補窟窿。

郭威的養母、姚策的生母杜新枝夫婦,雖在農村,家庭條件沒有許敏夫婦那麼好,但是也把他們能提供的資源幾乎全都給了這個心愛的兒子。

長大後,幫他買了房子,結婚成家,後來幫助帶孩子,而這也把家裡大部分的積蓄都掏空了。

所以,杜新枝後來說,早知道這樣,自己的肝癌就不治療了,這樣能夠把錢節約出來給姚策治病。這就是樸素的中國農村母親,寧可自己受委屈,也不想讓兩位孩子受委屈。

由此可見,這兩位母親,從照料子女的角度看,真的已經是傾盡全力了。

我們實在很難想像,他們這樣的好人,到了晚年會落到無人照料的境地。

但是,因為姚策的身體情況不容樂觀。正如醫生所言,哪怕進行積極治療,可能也只有一年的生命,活過三年的概率幾乎為0。

所以在這樣的處境下,實際上不管雙方把誰當兒子,他們註定都是要失去一個兒子的。

所以,無論哪一方,都將面臨一個殘忍的局面:

接下去誰來為他們養老的問題。

顯然,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兒子:郭威。他本人也也表態,希望能夠組成一個「重組」家庭,四個老人他都能夠照料。

但是:

1、老人體諒兒子。要知道,這等於是給他更大的負擔了,誰都不願意給孩子增加負擔。

2、對居住在不同城市,彼此經歷完全不同的老年人來說,已經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又豈是說「重組」就能湊在一塊的?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人性的光輝:

姚策的養母、郭威的生母許敏是這樣做的:

1、姚策畢竟是養了28年的兒子,首先要把他照料好。

2、如果將來發生不測,郭威畢竟是別人悉心培養了28年的兒子,寧願自己孤獨終老,也不要把他接過來,讓別人又是喪子又是沒有人照料。

而姚策的生母、郭威的養母杜新枝是這樣做的:

1、先照顧好姚策。

2、郭威如果要回到原來的家庭也是很應該的,畢竟別人骨肉分離了28年了,怎麼能阻止?就當自己和這個孩子只有28年的緣分。

這兩位母親,是不想把孩子留在身邊嗎?

當然不是,從情感上和個人後顧之憂的角度,她們當然都希望自己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但是,在面對這種人性抉擇的時候,她們都閃現出了人性的光輝:

寧願自己遭受到委屈,寧願自己承受最大的壓力,也不願意讓孩子受委屈,不願意讓其他人受到委屈。

當然,他們也很能分清輕重緩急。

他們寧願把這個話題往後擱置,把重心放在如何照料好生病的兒子身上,不希望他被這些事情所擔憂。

這些年來,我們聽到過不少因為贍養老人引發的矛盾糾紛,無一不令人唏噓,也為老人們的晚景悽涼感到可悲。

我們當然也很關心這件「錯抱」案背後的贍養問題,希望這些用心培育孩子的老人能夠安享晚年,但是他們對待這個問題表現出的大氣和謙讓,既讓人心疼,又讓人崇敬。

三、身患重疾的人,該如何度過餘生

在「錯抱」案中,每個人的命運都令人唏噓,但是我特別心疼的還是姚策。

因為,無論如何,對別人來說,始終是團圓,對他而言,則意味著訣別。

而且,他會在如此年輕的時候,生如此重的病,有大原因跟「錯抱」有關。要知道,即便沒有注射針劑,但是如果知道生母有嚴重的肝病,自己對健康問題會更加重視,在選擇是否賣力創業還是做一個普通打工仔的問題上,大概率會選擇後者,父母也不會放任他這樣的選擇。

但是,即便他是受到最大冤屈的人,在整個過程中,他也展示出了人性的關懷:

1、他是一個即將要失去的兒子、丈夫、爸爸。對他而言,活在人世的意義是什麼?

他曾經想過要自殺。這樣放棄自己的話,也省得家裡面再掏那麼多錢了。

但是,他後來發現,他活著對這些老人們、對家人的意義更大。

他能夠繼續活著,對他們而言,就是一種寄託。

特別是因為「錯抱」,從未見過他的親生父母來說,更是如此。

在父母面前,家人面前,姚策是不允許自己脆弱的。在許多採訪中,他都是寬慰父母的人。當然,他越是這麼做,越是令人心疼。要知道,他才是那個最該被寬慰的人啊!

2、努力做到「自力更生」,不給家人增添負擔。

癌症患者的治療費用是非常龐大的。這點很多人未必理解,他們認為醫保足矣,不會花費很多費用。

但是要知道有許多進口藥和特效藥實際上是進不了醫保的,更不要說,為了照料癌症患者,幾個成年人必須停工,家庭沒有經濟收入。

雖然76萬的費用可謂杯水車薪,但是他依然同意與醫院和解,恰恰也是為了可以儘快籌措看病的費用,不希望家裡再到處借錢,填補這個無底的窟窿了。

在身體還可以的時候,他還開設網絡直播,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近況。

對他來說,一來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二來也能通過這個方式籌措更多的資金。

當然,還有一些網絡捐贈平臺,他也積極地對接,希望獲得更多人的幫助。

有不少網友對此類行為是有所質疑的。實際上,今年以來,類似這樣的抗癌博主,似乎都會受到這樣的攻擊。我其實挺理解他們的做法,希望他們能夠儘量換位思考一下:

1)他們並不是賣慘,他們是真慘。誰願意得這樣的重病呢?不是走投無路了,誰願意展現病容,把最難堪的一面給人看?

2)要看到他們依然有求生意志,也要看到這個社會也有很多善心人士的存在。你即便不願意幫忙,也沒必要歪曲別人的求生意願,更沒有必要自以為「很聰明」指教善心人士怎麼做,他們比你更清楚該把自己的錢給到誰。

3)不必等到「雪崩」再做「雪中送炭」的事。很多人會質疑,為何看起來他們家境還可以,就要人捐款,不能先砸鍋賣鐵,家底掏空再捐款?我則認為,我們為何要一定讓別人過得生不如死的時候,再行善呢?難道別人過得還可以,就不能做好事嗎?另外,救人恰恰就要在別人還有一線生機的時候施救才是恰當的,怎能等別人陷入絕境之中呢?再說,難道別人不要生存了?

特別是姚策,他的處境是尷尬的。雙方都是父母,但某種程度上雙方都不再是父母了,以他的處境,他或許寧可自己早點死去,也不想更多動用兩邊的財產吧。這種心境我相信很多捐助者能夠理解,所以願意對他施以援手。所以,其他人為何不能給予更多的同情和理解呢?

3、「託孤」,也讓老人的生活有寄託。

他還有一個三歲的兒子。他又怎麼辦?

姚策最牽掛這個孩子,也希望兩邊的父母,能夠替代自己,把孩子照料好。

當然,對老人而言,這個孩子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姚策生命的延續,以及自己在他走後的生命寄託了。

這或許也是姚策的一種安排:

他在給老人一個能夠從悲痛之中走出來的「盼頭」。

以上這些,是他不能言說於口,但是我在他的字裡行間解讀到的。

作為一個危重病人,他本應更多考慮自己,但是他身上所體現出的人選光輝依然令人動容。

我們希望,奇蹟能夠在他的身上發生,至少讓他能夠多陪伴家人一些時光。

四、「錯抱」案背後三個亟待解決的人生困境

「錯抱」案浮在水面上的問題,自然是如何避免這樣低級的醫療事故。希望全國的醫務系統能夠藉此案吸取深刻的教訓,不讓這種泰劇才有的戲劇情節再度發生。

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掉「錯抱」案背後,除了上述的人性光輝以外,也顯露出三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1,對於重疾的患者,該如何救助的問題。

顯而易見的是,我們的保障系統,現在抵禦不住這樣的重疾。

像姚策這樣的,家境本還是不錯的,但是一場疾病過後,基本上已經被拖垮了。

從某種程度上說,他還是「幸運」的,因為他是兩個家庭的孩子,有兩個家庭來做後盾,不僅提供物質支持,也提供了情感和照料支持。

如果他其實並沒有被抱錯,就是一個家庭的孩子,也是生了這樣的重病,那不是處境更糟糕嗎?

因此,我們要從姚策的身上看到更多重疾患者的切實處境,想一定辦法幫助他們的家庭不至於「因病返貧」:

1)提倡年輕人注重身體健康,同時購買一些具有對衝風險作用的商業保險以作保障。

2)建立更周全的重病疾病保障,通過「建檔」的方式,對重病疾病家庭進行一定的專項補助,確保其治療,也確保其家庭成員不因為照料對方沒有任何物質保障。

2、「失獨」老人的照料問題。

姚策如果不幸離開,對這些老人來說,他們就變成「失獨」老人了。特別是,如果孩子是因為身患重疾,整個家庭的儲蓄已經被掏空的情況下,這些老人的養老問題,該怎麼解決?

所以我一直不支持重疾患者只能把家庭財產全部變賣後才能獲得捐助的提法。這種說法既是道德綁架,又是說風涼話,是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死活的冷酷無情。

要知道,對廣大捐助者來說,20元,50元,100元的捐助,並不是實際影響自己的生活,又能積少成多,發揮幫助對方的作用,不讓其家庭因為經濟問題陷入崩潰,這才是捐助的意義所在。

當然,捐款不適合作為一個長效機制,只能作為補充手段,因此:

1)對於此類「失獨」家庭,應給予必要的社會保障,不能讓他們因為失去孩子,而晚年悽涼,那就太殘忍了。

2)要給予一些物質和情感關懷層面的照料,以幫助他們度過失去孩子的痛苦階段。

3、早年喪父喪母的幼兒的照料問題。

姚策的孩子,今年才三歲,卻將面臨即將失去爸爸,而因為爸爸重病,媽媽也很久沒有工作,家庭欠了一大堆債務……

可以說,他背負的負擔是非常沉重的。或者說,姚策的妻子將背負的壓力非常之重。

這個孩子的命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也代表了許多早年喪父喪母的幼兒的命運。

要知道,他某種程度上還是「幸運」的,因為有兩個爺爺奶奶,但是假如沒有老人可以依靠或老人身體也很糟糕,這又該怎麼辦?

而這種「假如」弄不好才是更常見的情形。前陣子,不少網友關注「安徽臨泉11歲男孩獨自跪地守護癌症媽媽」事件,這個孩子雖然更大一些了,但是依然處境堪憂,可見這並非孤案,需要統籌解決。

因此,我們也有必要做一些制度性的安排,以免這樣的幼兒從人生之初,就遭遇如此悲催的人生,也避免姚策妻子這樣的好人陷入喪夫又非常窘迫的境地:

1)可給予一定的幼兒補貼,保障其基本生活。

2)考慮到照顧重疾患者,其實也是幫助社會減輕負擔,應給予一定的照料津貼,讓這樣的家庭不至於毫無收入。當然,對於還需要照料孩子的家庭,應給予更多的支持。

3)可提供一些照料支持,幫助其更好地料理家庭。

希望「錯抱」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也希望這些案中之案,也可以得到重視和化解。

作者 | Arthur Chen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諮詢小時數:3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絡時代人際溝通。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

相關焦點

  • 「錯換人生28年案」開庭:原告向醫院索賠三百萬
    11日上午,「錯換人生28年案」將在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原告姚策及其親生父母要求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公開道歉,賠償精神損害賠償金每人60萬、撫養非親生子撫育費28萬、已產生醫療費74萬及判決後醫療費等共計約300萬元。
  • 「錯換人生28年」案最新進展來了
    楚天都市報記者 趙德龍今日(6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從「錯換人生28年」案當事人處了解到,姚策委託生母杜新枝今年8月將開封市衛健委告上法庭,案件於12月4日上午開庭。12月6日,原告杜新枝已經與被告開封市衛健委達成庭外和解。杜新枝已正式向開封市金明區人民法院提交了《撤訴申請書》。
  • 「錯換人生28年」案開庭!原告放棄28萬索賠
    9月11日上午,「錯換人生28年案」在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原告姚策及其親生父母要求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公開道歉,賠償精神損害賠償金每人60萬元、姚策已產生的醫療費、誤工費、營養費、交通費、住宿費等91萬餘元,姚策親生父母撫養非親生子撫育費28萬元、共計約300萬元。
  • 「錯換人生28年」當事人生母撤訴,律師稱原被告雙方已無任何紛爭
    12月6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錯換人生28年」案當事人姚策生母杜新枝處獲悉,其已經與開封市衛健委達成庭外和解。開封市金明區人民法院原定在2020年12月7日上午10時就原告杜新枝訴被告開封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案件宣判就不再進行。據記者此前報導,江西青年姚策2020年2月查出患癌,母親許敏欲「割肝救子」,才發現在生產的醫院抱錯了孩子,親生兒子其實是和杜萍(化名)生活在河南的郭威。一段「錯換人生28年」的秘密就此揭開。
  • 「錯換人生28年案」本周將開庭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趙丹 資料圖備受社會關注的「錯換人生28年」事件有了最新進展。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9月7日獲悉,案件本周開庭。此前,包括猛獁新聞·東方今報等諸多媒體廣泛報導:江西青年姚策今年2月查出患癌,母親許敏欲「割肝救子」,才發現在生產的醫院抱錯了孩子,親生兒子其實是和杜萍(化名)生活在河南的郭威。28年間,一個孩子進入當地公安系統工作,另一個卻受家族遺傳影響患有肝癌。一段「錯換人生28年」的秘密就此揭開。
  • 「錯換人生28年案」開庭:原告索賠300萬 調查未有結果
    9月11日上午,「錯換人生28年案」在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段彥超 圖9月11日上午,「錯換人生28年案」將在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原告姚策及其親生父母要求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公開道歉,賠償精神損害賠償金每人60萬、撫養非親生子撫育費28萬、已產生醫療費74萬及判決後醫療費等共計約300萬元。
  • 錯換人生28年案今日開庭,當事人向醫院索賠301萬,因手術無法出庭
    9月11日,「錯換人生28年」案在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開庭,當事人共計向涉事醫院索賠301萬元。身患癌症的原告姚策因手術無法出庭。此前報導:28歲的江西九江青年姚策被查出患有肝癌,母親許女士欲「割肝救子」卻發現兒子並非血親,最終揭開28年前一起醫院抱錯嬰兒的事件。
  • 開封市衛健委和「錯換人生28年」案當事人庭外和解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趙丹/文、視頻 受訪者供圖「錯換人生28年」案當事人姚策生母杜女士起訴開封市衛健委於12月4日開庭。12月6日,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了解到,開封市衛健委和「錯換人生28年」案當事人庭外和解。
  • 兩個被錯換了28年的人生
    阿斌和老婆帶兒子在公園玩,從手機上看到了「母親欲割肝救28歲兒子發現非血親」的新聞報導。看第一條,他覺得裡面人物像自己;看到第二條時,他確信自己就是「錯換人生」的主角了。他閉著眼睛,在公園裡坐了十多分鐘,「感覺腦子裡一片空白」。
  • 「錯換人生28年案」今開庭:原告向醫院索賠三百萬
    2020/09/11 12:28來源:澎湃新聞澎湃新聞消息,9月11日上午,「錯換人生28年案」將在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9月11日上午,「錯換人生28年案」在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 「錯換人生28年」當事人向醫院索賠273萬
    9月11日,「錯換人生28年」案在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開庭,當事人共計向涉事醫院索賠301萬元。身患癌症的原告姚策因手術無法出庭。9月8日,上海。「錯換人生28年」案當事人、身患癌症的姚策因手術將缺席11日庭審。姚策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不願糊塗死在醫院。曾在遞交給法院的意見書中寫道:就算躺在擔架上也要參加庭審。
  • 「錯換人生28年」案開庭,原告當場做了一個決定
    「錯換人生28年」事件最新進展9月11日上午,「錯換人生28年案」在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原告姚策及其親生父母要求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公開道歉,賠償精神損害賠償金每人60萬元、姚策已產生的醫療費、誤工費、營養費、交通費、住宿費等91萬餘元,姚策親生父母撫養非親生子撫育費28萬元、共計約300萬元。
  • 開封市衛健委和「錯換人生28年」案當事人庭下調解
    受訪者供圖「錯換人生28年」案當事人姚策生母杜女士起訴開封市衛健委已於12月4日開庭,擇日宣判。當天下午,姚策的生母杜女士和代理律師一起,同開封市衛健委進行了庭下調解,希望能拿到28年前錯換人生一事的調查結果。經過半個小時左右的溝通,開封市衛健委工作人員表示,將加快調查進展的速度,在15個工作日內給原告方及原告代理律師進行回復。
  • 母親割肝救子發現「錯換人生28年」,索賠273萬的要求不過分
    兩名產婦為何抱錯了孩子?文 | 李紅軍 備受關注的「錯換人生28年」事件有新進展。9月5日,當事人姚策的代理律師告訴新京報記者,姚策、姚策的生父生母與河南大學淮河醫院的糾紛,將於下周五在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 「錯換人生28年」當事人姚策生母起訴開封市衛健委
    備受社會關注的「錯換人生28年案」又有新進展。姚策生母杜女士表示,開封衛健委對於事件六名當事人提交的《關於「錯換人生28年案」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書》(以下簡稱「申請書」)未做出任何回應,所以她已經起訴開封市衛健委,開封市金明區人民法院已經受理,將於明日(12月4日)開庭審理。
  • 弄潮·視評丨錯換人生28年,不能再錯下去了
    錯換人生
  • 「錯換人生28年案」今開庭:原告索賠三百萬,調查未有結果
    9月11日上午,「錯換人生28年案」在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段彥超 圖9月11日上午,「錯換人生28年案」將在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2020年3月,28歲的江西人姚策確診肝癌,其母蔣明麗(化名)決心割肝救子,檢驗時,發現自己並非姚策親母。後經證實,28年前(1992年),蔣明麗在河南省開封醫專第二附屬醫院(現河南大學淮河醫院)生下一名男嬰,男嬰被護士抱去嬰兒房照管。三天後出院時,她們從護士手中接過孩子抱回家。2020年4月,蔣明麗夫婦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找到親生兒子郭威。
  • 「錯換人生28年案」將開庭,當年涉事的醫生和護士有望出庭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趙丹/文圖視頻 孫凱傑/剪輯9月11日,「錯換人生28年」案將在河南開封開庭。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最新獲悉,當年涉事的醫生和護士有望出庭。今年28歲的江西青年姚策查出患癌,其養母許女士決定「割肝救子」,意外發現姚策並非是她的親生兒子,懷疑在當年生產的河南大學淮河醫院抱錯了孩子。一段「錯換人生28年」的故事就此浮出水面。
  • 「錯換人生28年」醫院先賠10萬治病
    昨日,河南「錯換人生28年」案在開封市鼓樓區法院再次開庭審理。原告代理律師周兆成告訴記者,庭審中,他向法庭申請先予執行10萬元醫療費得到法庭認可。庭審後,法庭將河南大學淮河醫院支付的10萬元現金支票交給了他們。案件未當庭宣判。昨日下午,當事人姚策將去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尋找當年在婦產科工作的醫護,調查自己被抱錯的原因。
  • 錯換人生28年小夥姚策病危:大口吐血,血流不止
    延伸閱讀: 錯換人生28年案一審宣判,醫院判賠數字披露,審判長回應判決理由2020年12月7日,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對原告郭希寬、杜新枝姚策說,他會保留繼續上訴的權利,無論是金額還是責任,都希望爭取到一個更大的訴求,他認為,無論多少錢,都換不回錯失的人生,也換不回健康的身體。姚策說,希望2020年將這件事情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2021年重新開始自己平靜的生活,以及全家平靜的生活。 1月10日,廣西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