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各位家長一個問題:想要學會一門語言,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答案是:詞彙量、發音標準、語言環境。
詞彙量是任何一門語言的基礎,目前對於小初高英語詞彙量有這樣一個標準:小學750個,初中1600個,高中3500個,其實要求並不高,但是為什麼我們的孩子還是提起英語就頭疼,看到英語就犯怵呢?
問題的關鍵在於語言首先是一種工具,它絕不是僅僅用來考試,同一個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下意思常常會發生改變,而大多數孩子僅僅是死記硬背單詞,而忽略了發音和語言環境,哪怕詞彙量再高,也很難真正意義上掌握一門語言。
這也是為什麼,90%的孩子學不好英語、不會用英語的關鍵原因。
那到底怎樣學英語才能既提高成績、又能熟練運用呢?
擁有10年英語教學經驗的老師的答案是:從優秀的英文電影中學習英語!看電影學英語能幫助我們掌握詞彙的精度、廣度和深度,將單詞與經典電影融會貫通、有機結合。這樣既能創設合適的語言情境,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調動其語言學習的積極性。
學了幾十年的英語卻不會說,說出來也是老外聽不懂的句子,為什麼?因為你把語言當成了科學知識來學。看外文原版電影才能把外國人的思維、文化和語言一起"泡"來吃。
哪些電影比較適合用來學習外語呢?選擇電影有三看:一看語言含量是否大,二看內容是否貼近生活,三看發音是否清晰地道。以上三個方面幾乎涵蓋了語言學習中語音、語調、節奏、用詞、思維、感情等幾大要素。
第一步:硬著頭皮看電影。在看一部新電影之前,千萬不要看劇本,看不懂也要硬著頭皮上,至少能對情節有所了解。
第二步:邊看電影邊研讀劇本,電影中的有些對話看起來很費勁,裡面充斥著習慣用法和美國人獨有的思維方式,要多看多聽,才能適應它。
第三步:反覆精聽。爭取聽懂每一個單詞,可以採取聽寫的方法。
第四步:背誦。一開始可以用中文思考美國人的邏輯思維,邊思考邊背誦,大約堅持10天左右。之後可以大體上用英文思考,把美國人的邏輯慢慢變為自己的。背誦時重視模仿。
融入原則:不要把自己看成旁觀者,而要是當成局內人看待,要與角色同呼吸、共命運,產生場景感覺。
突破原則:關鍵在於模仿,模仿不能離開背誦,熟練直到能脫口而出。
擴展原則:首先要在詞彙和句式層面上擴展;其次是在此基礎上,「泛看」電影,電影題材可以不受很大限制,但每部影片都至少要看三遍以上。
挖掘原則:此時不能僅限於看懂表面意思,而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去挖掘語言背後深刻的文化內涵,變被動為主動,以此達到聽說的最高境界。
小柯老師為大家找到100部英文電影
每部電影都有可調節的中英文對照字幕
按照難度劃分
非常適合孩子學英語
下圖掃碼
立即領取100部英文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