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統籌 信息時報記者 丘敏華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丘敏華 孫小鵬 實習生 盧輝源 黃雅靜 專題攝影 受訪者供圖(除署名外)
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廣州啟動線上教學,老師們成為了新晉「網絡主播」,錄製電視課堂和在線上網課。複課後,他們又經歷線上到線下的轉變……一路過來,他們經歷了什麼?如何踐行教育初心?信息時報記者記錄了廣州8位老師的故事,以致敬「戰疫」中的網課老師,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一起來看看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廣州市協和中學語文老師張徵
講課追求「有趣」,愛用年輕人流行語
「讀逍遙之文,識逍遙之人。說起莊子,你心中浮現出的是白髮蒼蒼的古代老人,還是一個名字聽起來不明覺厲,仔細想想又有曖昧不清的模糊印象?」張徵一手插兜,一手指著課件,介紹作者並誦讀全文。時而嚴肅緊張,時而幽默風趣,這節18分鐘的電視課堂尤為生動有趣。
「表面看著挺淡定,其實內心很緊張。」張徵笑著說,在錄製過程中,面對的是四臺攝像機而非學生,「哪個攝像機燈亮,我的眼睛就要看向哪裡,有時會反應不過來。」從幻燈片的設計到教師的視線位置,以及課堂講授時長,張徵一一進行打磨。最終,他在兩個月裡錄製了13節課。
張徵的每節課都頗受歡迎。「我有個原則,一節課講得不有趣,就幾乎算是失敗的。」張徵說,「一方面我喜歡傳統和現代的東西,另一方面我有個習慣,看到年輕人常用的流行話語都留意查一下,然後運用到課堂上。」線上教學時,為了保證直播效果,張徵在家用兩臺電腦,一臺用來講課,另一臺用來監控上課效果,還時刻打開手機熱點以防網絡卡頓。作為班主任,張徵還每周開線上班會課,給學生推薦書目,使學生保持平穩的學習狀態。
返校後,張徵第一件事就是找學生「聊天」,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他說,有些同學在上網課時「划水」導致跟不上課程,就會鼓勵他們找相應的學科老師補課。「我挺喜歡跟學生聊天。」張徵笑言,「不論線上還是線下,我都鼓勵學生來找我聊天,不管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上的話題。」
廣州市第六中學生物老師谷小慧
錄課兩個月,除了吃飯睡覺都在電腦旁
今年3月至5月初,谷小慧錄製電視課堂錄了兩個月。在2月底接到任務後,谷小慧回了學校兩趟,把幾乎所有相關的書籍資料全部搬回了家中,從早上到深夜不停查閱,並聽完了多門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大學課程。「要保證資料的精準性,基本上除了吃飯睡覺就坐在電腦旁沒有動過,一直在準備。」
接下來,谷小慧精心備課、不斷磨課,首先是反覆做課件和修改課件,大到每一個知識點,細到每一個標點符號。接著,開始自己錄製說課視頻,進行幾輪試聽和修改,「每天晚上睡覺前、早上起床後,我都在思考如何優化課程。」
上網課期間,谷小慧讓學生按興趣自由組成小組,並邀請一位導師加入,「他們會在小組裡分享自己的學習情況、優秀作業等,這樣就給學生們提供了平臺交流和學習。」給學生上網課時,谷小慧發現學生提問的頻率高,消息經常「刷屏」。考慮到學生要集中精力,她讓學生每天晚上在群裡接龍一天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並把解答整理成文檔,避免了問題的重複性。
學生返校後,谷小慧作為班主任密切關心學生的狀態,常常在課間時走進課室觀察學生的狀態。上課時,她沒有顧著講課追進度,而是尤其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動態和精神狀態,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谷小慧回憶,有一位個性很強的學生返校後狀態不佳,溝通得知他網課期間喜歡通過視頻網站「自學」。於是,谷小慧與該生達成協議,以期中成績為檢驗。考完試後,該生主動給谷小慧寫了一封信承認錯誤。隨後,谷小慧針對該生每科成績進行分析,找出問題所在,並將其他同學好的做法反饋給他,後來該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變好了很多。
廣州市第九十七中學校長、2020年「感動廣州的最美教師」林黎華
假期三天錄製全市思政課,一次就通過
作為校長,林黎華始終奮戰在防控工作及教學管理第一線,多次召集政治科老師線上備課,提出探尋線上最美思政課堂。得知要面向全市中學生錄製一節抗疫專題思政課時,她一口答應。
由於平時工作應接不暇,林黎華只能利用清明節三天假期來備課。前兩天,她潛心準備材料,形成思維框架,組織教學內容,教案好幾次推倒重來,再細心修改。假期第三天,她回到學校,獨自一人反覆試講。最終,「學英雄勇擔當,嚴自律好少年」這節思政課僅錄製一次便順利通過。課程通過廣州電視課堂、網絡平臺等,將思政教育輻射到省內外。隨後,她又應邀為廣東省師生錄製一節高三思政專題複習課。
線上教育期間,林黎華還率先連線「粵-黔-渝」,給結對幫扶學校——貴州省甕安中學和重慶巫山白坪初級中學,開展「雲幫扶」工作。通過她的組織策劃,學校與幫扶學校開展了系列教學交流活動,進行「雲課堂、雲教研、雲集備、雲分享」,實現跨省、跨市、跨校間的無障礙相互學習與借鑑。
從線上到返校學習,林黎華指導老師首先給學生查缺補漏,其次調整知識結構和內容,最後複習時嚴控訓練量,重質不重量。今年新學年開學,林黎華擔任高一一個班的思政課老師,每周上兩節課。她從教31年,27年兼任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期間擔任高三政治教學18年。如今任校長、黨委書記職務的同時,她仍堅持在教學第一線,「我是一位校長,更是一名思政課老師。校長能夠上好課,校長領導力才能真正發揮示範引領的作用」。
廣州開發區第二小學英語老師陳丹虹
收到「律師函」,原來是學生家長感謝信
回到學校發現有律所寄了「律師函」過來,這是怎麼回事?距離錄製的廣州電視課堂播出已有一段時日,陳丹虹在返校做複課準備工作時,無意中發現一封律師事務所寄來的英文信函。懷著緊張而好奇的心情打開這封信,陳丹虹心頭一暖,臉上展露舒坦的笑容。
原來,這是一封外校學生家長寫的感謝信,因為通過廣州電視課堂看到陳丹虹錄製的英語課程後印象深刻。於陳丹虹而言,一切的辛苦似乎都顯得特別值得了。
作為二孩媽媽和班級老師,陳丹虹白天不是奉獻給自己的孩子,就是奉獻給班裡的孩子,基本沒有時間可以備課,深夜才是她和團隊成員的自由時間。低齡段的孩子學英語,怎樣才能讓他們覺得好玩又願意學習呢?為此,陳丹虹他們冥思苦想了好久,最終想到與小玩偶現場對話的妙招。
「其實就是手裡拿著一個小玩偶,然後我模仿它的語氣,和我完成英語對話。」陳丹虹說,每一節課的玩偶都不同,讓小孩們可以期待下一節課又會出現什麼動物,激發他們的興趣。
這個妙招也給她啟發,可以在線上線下課堂都嘗試「變身」玩偶的方式。回到線下課堂後,陳丹虹更為注重和孩子們的互動和溝通,用線上教學的技巧活躍線下課堂。
「我覺得教師是一個非常有溫度的職業。」對於即將到來的教師節,出身於教師世家的陳丹虹認為,能看到孩子慢慢長大、與孩子們分享東西,就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