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學習很辛苦,在課餘時間可以適當的看點電影放鬆下。選擇電影時,那些純娛樂搞笑的片子真的沒什麼營養,在電影史上,有很多影片可謂是封神之作,而看過後的觀眾,都會陷入沉思。
在這些經典電影中,又有一些在我心中被評為「神作」的電影,每次觀影后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針對高三的同學,我給大家推薦幾部在我心中推崇至極的電影,每部電影的結局都很爽,一直看結局一直爽。
一、三傻大鬧寶萊塢
在這裡我不想去介紹什麼電影劇情,一來是電影已經很老了,再去講故事的情節會使人厭煩——我初看這部電影時還在上大學,現在已經參加工作八年有餘了!
二是避免劇透,如果你沒看過這部電影,想了解劇情可以自行度娘,當然我的建議還是親自去看電影,畢竟有很多語言和情感,是度娘中的眾大神也無法清晰表達的。
由於我本身就是教育行業,又在應試教育的「關懷」下長大,因此看了這部《三傻大鬧寶萊塢》後大呼過癮,它似乎把我多年來想吐槽卻又無法用語言表達出的那些東西,全部用一種近乎喜劇的方式表達了出來。
這部電影我看了數次,隨著年齡的增長每次觀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大學時覺得主角和系領導的「對抗」很有意思,當時的我只是對電影角色的崇拜,只期望有一天能和他們一樣優秀,同時電影中對教育的觀點擊中了中國教育的痛處,我還把電影分享到班級群,希望領導們也好好的看下,然而並沒有X用!
後來參加工作了,由學生搖身一變變成了教師,這時的我反而有些同情那位被學生作弄的院長。想深入一點,院長大人定時高瞻遠睹,會不懂學生的這些小把戲?院長更是尤其理解教育的弊端所在。
但是院長不能去改變,只能墨守成規。認識到某件事的不足,卻無法改變,只能將錯就錯,不就是今天的自己嗎?
二、阿甘正傳
非常勵志的電影了,在人生低潮和迷茫時非常值得觀看。
這是一個講述智障青年的傳奇故事。美國大片都習慣於創造英雄,動不動就拯救世界,舉手投足間就毀天滅地,或者是傳播「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思想,看多了這些美國大片,難免會審美疲勞。
而《阿甘正傳》不一樣,雖然也不能免俗於英雄的塑造,但「阿甘」這個英雄並沒有拯救世界,相反他只是盡力的做好自己。現實生活中想成為英雄的人多的去了,但最後都難免淪為世俗,有的反而在理想和現實之間難以找到平衡的點,徒增自身煩惱。
所以,當一個平凡的人看了這部電影,會有很強的代入感,甚至還會有超越「英雄」的感覺——電影中的主角是個智力低下者,自己好歹還是一個正常人!
影片中的阿甘由於智力低下,反而對自己做的每件事都尤其的專注,正是這種專注造就了他的成功。生活中有無數的人都想「幹大事」,但想來想去最終還是否認了自己的觀點,最終一事無成,碌碌終身!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聰明反被聰明誤」?
關於影片中的愛情觀,也是讓人感動的點。專注於愛一個人不愛自己的人,會讓自己的這份愛顯得格外的傻,但也正是這份傻,使這份愛顯得格外的純真和偉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能遇到的都是愛自己的人,但自己用心的愛過,也無怨無悔。影片中的接盤甘最終不也覺得很幸福嗎?
三、肖申克的救贖
經典的勵志電影了,無數次被捧上神壇,直到今天在度娘上搜索「勵志電影」,得到的答案都一定會有這部。
這是一個關於自我救贖的故事,其中「救贖」二字非常有韻味。就筆者看來,這裡的救贖包含了兩個方面,首先是對自己內心的救贖,然後才是身體上的救贖。
可以這樣說,我們大部分人,活在這世間都只能算是「苟延殘喘」——缺乏信仰,缺乏信念,每天都是重複昨天的故事,這些人,哪怕活得再久,生命的長度也只有一天。
筆者也不能免俗,曾經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把劍當了都不夠路費回家,現實就是這樣。電影中的主角如果也像筆者這樣,也只能是在肖申克監獄接受現實,默默的度過一生。
然而主角定然有不同於常人之處,在經歷心理絕望之後,更加堅定走出肖申克監獄的決心,完成對自我的救贖。其中主角的隱忍和堅持,是對觀影者內心最大的震撼,也是本部電影最為勵志之處。
當美國大片都善於讓主角去完成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藝術雖來源於現實,但畢竟要高於現實。有網友調笑,要是關在我國,你讓主角也「救贖」一次我看下!
以上筆者推薦的三部電影,都比較適合高三階段的同學觀看。而且觀看英文版,會對英語的學習有幫助哦。只要隨便記住某句經典臺詞,寫英語作文時開頭一表,逼格瞬間提升,改卷老師眼前一亮,後面的你懂的。
正如前文所說,影片的藝術是不能用語言來敘述的,更況且筆者文筆有限,未能把電影中震撼人心的效果表達出來,想要真正的體驗到這種被震撼的感覺,還是親自去觀看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