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的「第四屆馬克思主義理論青苗工程暨2020年全國優秀大學生『新時代新思想新徵程』夏令營」在騰訊會議舉行,自全國37所高校的50多位同學以在線形式相聚在紅色七月。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孫偉平出席並致開幕詞,學員代表方少威及夏令營指導員艾慧副教授進行發言。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高立偉主持開幕式。
孫偉平從上海大學的辦學歷史出發,介紹了上海大學的紅色傳統,並就學院智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研究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價值思想的中國化研究、思政課的教學改革與創新等方面的研究進行介紹,並表達了當前學院在建設中廣聚天下英才、共建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殷切希望。
在之後的活動中,夏令營安排了多場以「新時代新思想新徵程」為主題的專題講座,設計了名師座談、主題討論、學員互動等豐富多彩的學習交流活動。
活動中,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老教授協會會長胡申生作題為「傳承紅色基因,創建一流大學」的主題報告,他從「新上海大學」、「原上海大學」、「老上海大學」三個概念出發,闡述上海大學的紅色底蘊之源。他強調營員們要深刻理解「武有黃埔,文有上大」、「北有五四運動的北京大學,南有五卅運動的上海大學」兩句話的紅色內涵,並勉勵即將報考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營員們同樣也要有這種傳承紅色基因使命擔當的大局意識。
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邱仁富首先從20世紀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需要回答不同的時代問題,以及21世紀產生的新變化這兩個問題引出了「在21世紀馬克思主義要回答什麼問題」這一主題,繼而談到了本次專題報告的核心問題——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性。邱教授從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時代性、規範性、整體性以及實踐性這五個方面向大家詳細講述了在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性。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孫力在進行縱向的歷史比較和橫向的國際比較中,帶領著學員們回顧了社會主義五百年的發展歷程,著重分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新的時代價值與文明意義,論證了中國開拓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紀元。
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歐陽光明結合中國自身發展探索道路為大家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勉勵大家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的堅定信念的同時要志存高遠,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當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修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個偉大夢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場講座高屋建瓴、立意深遠、角度各異、講解透徹,同時,夏令營特別安排了「學員論壇」板塊,12位同學針對三個主題在會上依次輪流發言,專家針對其反饋逐一進行點評,整個交流環節氛圍非常熱烈、營員們的回答也各有所長,充分地調動起了全體夏令營師生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術問題探討的興趣和熱情,甚至在交流會後,營員同學們也依舊興致不減,在微信群組內繼續針對「唯流量論」、「消費主義」等熱點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7月12日,夏令營活動圓滿閉幕,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劉紹學出席閉幕式並講話。劉紹學指出,夏令營的初心即整合學院優質資源,努力打造開放式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高端平臺,挖掘和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優秀青年後備人才。充分肯定學員的表現,且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中國石油大學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的兩句話即「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回應並寄語本屆夏令營全體學員,期望新時代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能在磨練中成長,接續前輩的奮鬥精神,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力量。
據悉,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上海市示範馬克思主義學院,擁有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智庫、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高峰高原學科等學科平臺,每年定期舉辦夏令營,面向全國招收優秀學生開展學術交流和培訓,不斷培養具有時代擔當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青年人才,是上海大學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以及「四史」學習教育在理論及形式上的開拓創新。
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艾慧、黃麗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