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給我點零花錢」,三位媽媽做法不同,孩子的格局差距立現

2020-11-09 墨墨說育兒

每次回家的時候,為了買零食吃,小侄子總是換著花樣的問我要錢,你家是否也有這樣的孩子呢?

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孩子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也漸漸懂得了向家長要錢買東西。那麼當孩子向你伸手要錢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呢?

其實家長的做法對孩子的影響頗大,我們看一下當孩子說:「媽,給我點零花錢。」時候三位媽媽不同的做法吧!

第一位媽媽:「要多少,給你,夠嗎?

一般這樣的媽媽養育出的孩子多是花錢大手大腳,未來生活不能自理,靠啃老而生存。萍萍是家裡的獨生女,在家裡備受寵愛,家裡人秉著「富養」的原則,對萍萍的要求是有求必應。

每次萍萍說:「媽媽,給我點零花錢的時候。」媽媽都是想也不想就說:「要多少,給你,夠嗎?」每次對萍萍出手都很闊綽,還總擔心不夠花,委屈了孩子。

就這樣,把萍萍養的花錢大手大腳,畢業工作以後,工資也不算低但每個月都不夠花。母親不想讓孩子受苦,只好每個月接濟孩子,也不只一次告誡萍萍少花點錢,但是絲毫沒有效果,萍萍還是該怎樣就怎樣,沒錢了就找爸媽要。

漸漸地父母的退休工資也不夠萍萍揮霍了,面對這一境況,母親才深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悔把孩子養成現在這個樣子,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像萍萍媽媽的這種無底線的溺愛是萬萬不可取的,家長要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對待孩子的花錢,該花的花,不該花的不花。

孩子要錢的時候,不要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令孩子對金錢沒有概念,養成孩子向你伸手要錢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慣性思維。

第二位媽媽:「你知道從你出生到現在花了多少錢嗎?,還天天要錢。」

這樣養出的孩子多是沒有格局,自卑膽小或者沒有自尊自信。周末的時候,安安受到同學邀請一起去街上玩,就去找媽媽想要20塊錢。

剛開口說:「媽媽,給我點零花錢。」就被媽媽打斷說:「你知道你從出生到現在花了多少錢嗎?交了那麼多學費,整天不知道好好學習,就知道花錢,你以為錢是大風颳來的嗎?」

說完又問孩子要多少錢,安安顫顫巍巍地說20塊錢。媽媽聽了扔給安安10塊錢說:「就10塊錢,愛要不要。」安安拿起錢和同學一起去了街上,一整天都悶悶不樂的。

多年以後,安安長大了,收入也不錯,但是性格有些自卑懦弱,人際交往上也不是很好,總感覺自己低人一等。而且賺了錢總是存起來,能不花就不花,這都是兒時留下的「後遺症」。

在孩子伸手要錢的時候,不要用金錢帶來的權力傷害到孩子,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無形中給孩子留下不可磨滅的傷害。

第三位媽媽:「可以告訴媽媽你要錢做什麼嗎?」

這樣養出的孩子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能清楚地知道什麼需要買,什麼不需要買,花錢比較有規劃。這天越越放學回到家對媽媽說:「可以給我5塊錢嗎?」媽媽笑了笑說:「那你能先告訴我你要錢買什麼東西嗎?」

越越回道:「我想買一個玩具,我同學很多人都有。」媽媽又說:「我們的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沒有必要再去買了,媽媽可以明天帶你去超市買你喜歡吃的餅乾可以嗎?」

越越想了想說:「好的,媽媽,我就玩我以前的玩具好了,我們把錢留下來去買餅乾。」越越長大工作以後,雖然收入不高,但是小日子過得卻有滋有味,房子車子都有了,還經常在假期出去旅遊。

父母教育孩子時,自身一定要先有一個正確的教育觀念。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對待孩子不要過於闊綽也不要過於吝嗇,無論什麼事情,過猶不及。

家長要有一個度,不要讓孩子肆意揮霍,也不要將貧困轉移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感到自卑。

保障孩子的物質生活,讓孩子吃點苦頭,受點挫折,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拓寬孩子的眼界。這樣的孩子才會謙虛,獨立,堅強,氣質高雅,格局大。

你是如何對待伸手向你要零花錢的孩子呢?

相關焦點

  • 「媽媽,我丟錢了」,三位媽媽不同做法,長大後娃的格局差距立現
    導讀:「媽媽,我丟錢了」,三位媽媽不同做法,長大後娃的格局差距立現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我丟錢了」,三位媽媽不同做法,長大後娃的格局差距立現!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給我點零花錢」,三位媽媽做法不同,孩子未來格局也不同
     生活中,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向父母討要零花錢。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不同的方式對孩子的發展存在有很大的影響,不知道大家知道嗎?。「媽媽,給我一些零花錢。」這是小孩的詢問。三位母親用三個種不同方法,造就三個孩子有不同的未來。
  • 「媽媽,給我點零花錢」,兩位媽媽的做法,決定孩子今後消費觀
    導讀:「媽媽,給我點零花錢」,兩位媽媽的做法,決定孩子今後消費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給我點零花錢」,兩位媽媽的做法,決定孩子今後消費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知愈心理:「媽媽,我想要零花錢」父母的反應,決定孩子的格局
    我是小知,點擊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心理學乾貨,關注公眾號「知愈心理空間」聊天對話框回複數字「11」,送你一份價值600元的育兒大禮包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感受,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孩子對金錢的渴望也漸漸變得強烈。很多時候,孩子會伸手向父母「索要」零花錢。而面對孩子要零花錢的請求,不同的父母就會有不同的反應。
  • 當孩子說「媽媽,給我點零花錢」,你的做法影響他一生的幸福
    所以當孩子對你說:「媽媽,給我點零花錢吧!」這句話時,以下三句話最好不要說。1、「這麼小要什麼零花錢,想買什麼告訴我,我給你買」其實這就是一種變相拒絕。媽媽覺得孩子小,不需要零花錢,想買什麼自己可以給他買。但父母卻忽略了一點,孩子要零花錢,實際上是為了有自己的支配權。
  • 「媽媽給我點零花錢吧!」3種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家長們一定對這種情況不陌生:「媽媽給我點零花錢吧!」「爸爸我要買作業本給我10塊錢吧」……這時候,家長到底該給還是不給?怎麼給呢? 如果孩子開始知道」金錢"並且會伸手要錢的時候,作為父母該怎麼辦?父母這時候的做法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甚至影響到孩子一生的金錢觀。當孩子要零花錢時家長的這3種做法,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金錢觀。
  • 愛打扮和不愛打扮的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20年後三方面差距立現
    導讀:愛打扮和不愛打扮的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20年後三方面差距立現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愛打扮和不愛打扮的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20年後三方面差距立現!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的這種「節儉」,毀掉的是孩子的格局與眼界,長大後差距立現
    兩個鄰居討論起一個媽媽,說這個媽媽很有意思。現在天氣熱,家裡需要開空調降溫,這個媽媽不捨得開空調,就帶孩子在電梯裡玩,因為電梯裡有空調,很涼快。父母的這種貪小便宜,會毀掉孩子的眼界和格局,長大後差距立現!
  • 「爸媽,給我點零花錢」,你的回答,或決定了孩子的格局和眼界
    作為家長,難免都會碰到小孩子找你要零花錢的境遇,而每個家長的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家長會直接大方地給孩子零花錢;有的家長會對孩子說錢來的不易,需要好好珍惜;也有的家長會鼓勵孩子通過做家務來獲得報酬。父母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孩子造成不同的價值觀,對於孩子未來的格局和眼界也不同,下面我們來看看幾種不同家長遇到小孩子要零花錢的做法。
  • 「媽媽,給我點錢」兩位媽媽不同做法,孩子長大後格局不一樣
    當代社會條件越來越好,人們對生活不僅有了更高的追求,在育兒方面也更捨得花錢了,除了、穿、用等方面,給孩子零花錢也不能少,但對於給孩子錢這件事,不同的家長卻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有些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不應該拿錢!‍
  • 孩子在超市偷巧克力,三位媽媽做法各異,路人態度說明好壞
    」三位媽媽的三種做法,十年後孩子成長對比明顯話說回來,孩子在超市偷東西被發現的時候不同的做法可能影響孩子的未來,我們不妨慢慢看!」★三位媽媽做法各異,可能導致孩子十年後成為一個富有勇氣、自信的人,他們的格局非常大,遠遠領先於前兩位媽媽的孩子。
  • 孩子剛上幼兒園就天天要零花錢,媽媽的錯誤做法,讓孩子由要變偷
    很多媽媽會覺得孩子年紀還小,要零花錢沒用,或者覺得孩子要得太頻繁,從而拒絕孩子的需求,卻殊不知,這種拒絕可能埋下隱患。孩子剛上幼兒園就天天要零花錢,媽媽的錯誤做法,讓孩子由要變偷表妹家的兒子瞳瞳今年3歲了,平日裡十分乖巧聽話,博人喜愛,可就當全家人都誇孩子懂事的時候,一個消息卻讓家庭群裡炸了鍋。
  • 「媽,我沒錢了」,當孩子伸手要錢,媽媽的做法影響孩子未來格局
    導讀:「媽,我沒錢了」,當孩子伸手要錢,媽媽的做法影響孩子未來格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我沒錢了」,當孩子伸手要錢,媽媽的做法影響孩子未來格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的這種"節儉",會毀掉孩子的格局和眼界,長大後差距立現
    你的這種&34;,會毀掉孩子的格局和眼界,長大後差距立現說起節儉,大家都知道這是傳統的美德,古代的人就很崇尚和注重節儉,但是有一些思維如果延續到現在,並不符合當代的現狀,有些傳統美德可能成了錯誤的思想,讓孩子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 「媽媽,我被打了」,三位媽媽的不同反應,造就娃的不同性格
    「文/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孩子在外,遇到被欺負的現象很正常,如果你知道了,你會怎麼做?是讓孩子忍下去還是打回去還是採取其他做法?不同的做法對孩子有著不同的影響。「媽媽,我被打了」,三位媽媽的不同反應,造就娃的不同性格媽媽A:別就知道哭,別人怎麼打你,你就打回去!
  • 「媽媽,我能買這個嗎」三位媽媽的不同回答,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她很懂得體貼家人,覺得爸爸媽媽工作非常辛苦,每天下班小雨還會給他們把拖鞋遞到腳下。有很多同齡的孩子,因為父母不給買喜歡的玩具在商場滿地打滾,但是小雨的爸爸媽媽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小雨小心翼翼、非常不好意思地問:「媽媽,我可以買這個嗎?」媽媽聽了之後心裡就好笑又感動,覺得自家的寶貝真的太懂事了,她笑著說:「寶貝,咱家沒有這麼窮,你快上小學了需要新書包,媽媽給你買!」
  • 「媽媽,能給我十塊錢嗎?」兩位媽媽的不同處置,決定孩子的財商
    「文/微夢媽咪育兒經,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很多家長對於小時候,都一個共同的記憶:特別羨慕那些有很多零花錢的小朋友,要是媽媽哪天高興,給自己點零花錢,就能高興好久。等到了自己當父母時,卻發現當孩子想要錢時,怎麼給、給多少,還真是個不好處理的問題。
  • 媽媽,能給我點零花錢嗎?父母的回應方式,影響著孩子的「財商」
    「零花錢」在孩子的童年,似乎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和同學交談時總是離不開這個話題。等到孩子到了一定年級的時候,就會和媽媽說:「能給我點零花錢嗎?」或者是「我錢不夠了」,這個時候家長不同的回應,對孩子來說可能會影響著他的財商。媽媽,能給我點零花錢嗎?
  • 「媽媽,可以給我零花錢嗎?」你是怎麼回答的?
    到了一定年齡後,幾乎所有孩子都向父母提出過關於零花錢的要求。當孩子說「媽媽,可以給我零花錢嗎?」的時候,我們的回答對孩子至關重要。給不給零花錢,如何給零花錢,不在於父母有錢沒錢,而在於父母的格局和見識。
  • 「媽媽,我想吃漢堡」,兩位媽媽不同的做法,孩子的差距越來越大
    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方法。而父母們因為經歷的不同,所以他們經常帶給孩子的影響也不同。孩子們長大的差距也是慢慢的拉大了。小名和小強是同班同學,兩個孩子的媽媽也經常在校門口接孩子,一來二去,也慢慢熟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