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術修煉:靜坐時必須有的三種心理動機

2021-01-07 唐元期

每個教派或許都有著自己的修煉秘籍,但有一個動作必不可少,那就是靜坐,各自代表著各自的含義。從道家修煉的方術來講,「欲出離人世間」,靜坐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同時也是最基本的一個動作。

前面我提到人們靜坐時必須要問自己的兩個問題,第一是人為什麼要靜坐?第二我是出於什麼目的靜坐?養生?養心?歸心?在一些修道者看了之後,或許已經發現自己修煉時的靜感不同以往,心思沒有那麼亂了。意識、思想不可停止,但我們控制好它們或許會成為一種好習慣。那我們應該讓它們有什麼樣的意識?

從靜坐的角度而言,最起碼的是我們要有道家的宗教意識,有長生不老的欲望,有成道成仙的想法。吸引力法則有這樣一個觀點,有心理暗示和心理想法的人比沒有的人成功更容易,因為自己在路途前進或猶豫時,無意間就會朝著那個方向走。所以道術修煉時的靜坐也一樣,或多或少都要有一些其觀念和成仙欲望。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

自己有了心理暗示,接下來就培養自己喜歡探討的愛好,在不斷的交流中前進。任何道術的修煉之法,都必須掌握基礎的修煉理念。這些東西我們從哪裡獲取,如果有老師帶還好,沒有老師帶我們或許最基礎的門路都不知道。即便有老師,我們也需要清楚一點,老師也有局限性,有時候老師也是一頭霧水,我們在交流探討中提升自己,最終也可飛仙。

最重要的一點,不斷祈求自己長壽和健康。靜坐過程中,我們或許都會受道家神仙丹法的觀念影響。有很多初學者不了解,我在這給諸位解釋一下。所謂道家神仙丹法,主要的一個理論就是「人身原來有藥醫」,即返老還童思想的體現。不過需要注意一點,這裡的藥並不是醫學上的藥,是我們俗稱的「外金丹」。外金丹對於修道者來說,是靜坐時的一種力量來源。

總之,修習靜坐和修煉道術靜坐不可或缺,我們在掌握了最基本的原則性東西時,還要弄清楚這些道理和該有的動機,從而更好的修煉靜坐。如果只是一味地修煉,甚至「盲修」,想必也不會領略到真正的道門精神,更不會達到我在前文所說的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境界,若真是這樣那我還是勸你回歸俗塵吧。

相關焦點

  • 道術
    道術一詞,源出《莊子天下篇》與「方術」、「方技」是一個意思,也有稱為「仙術」的。道教中人常有「道無術不行」之說,道寓於術,行術即是演道之意。道教的道術很多,如佔ト、符籙、祈禳內丹、外丹、爐火黃白、辟穀、導引、行蹻、方藥、服氣、存思等等宋馬端臨《文獻通考》曾對道術扼要介紹,他說黃老列莊之書,所講是清淨無為,而略及煉養;赤松子、魏伯陽只言煉養而不言清淨;盧生、桃少君、欒大言服食而不言煉養;張道陵、寇謙之言符籙而不言煉養、服食;杜光庭以下只講經典科教。
  • 中國傳統道術——五術,不是迷信,是文化
    五術即五種道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繁雜的道術的主要分類。五術源自《易經》,是解釋宇宙萬事萬物的術法,是中國古人修行、求知宇宙未知的術法分類總稱。山之術也稱為仙之術,就是利用食餌、築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來修煉自己的肉體和精神的方法,說白了就是利用食療、靜坐、修心、習武、誦經等方法來鍛鍊自己,是自己趨向於完美,達到山(仙)的境界。一個肉體和精神都沒有任何缺陷完美的人,就是「仙」。
  • 道術修煉:打坐入定最實用的兩種方法
    一些修道者在修煉時談靜坐,但不了解還有入定這樣一個狀態。這兩個字在多數人看來似乎是一個很模糊的定義,通俗一點講,就是人處於一種凝固的狀態,即上升到了忘我身心的境界。那我們在靜坐時如何達到入定呢?而修道者在靜坐時該如何達到這種狀態呢?第一點觀呼吸,這也是打坐一種最快的入定方法。而保持呼吸正常的前提是人的精神充足,通俗一點就是睡夠了。如果沒有充足的睡眠,就算進入上述的狀態,那也如同睡著一樣,頭腦並不清醒,道教方面將其定義為定力不足。其實就是坐著睡著了,沒有足夠的精力來維持清醒。
  • 激發內在動機離不開這三種根本的心理需要
    、外在動機和基本心理需求,提出了顛覆性的動機理論「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他認為努力追求財富、地位、美貌等社會外部目標時,反而可能會破壞自己的潛能,面臨各種心理問題。讓人更有動力和能量的,是這三種心理需要。
  • 南懷瑾先生 | 靜坐時,背部和頭部反應
    再為分別說明如次:(一)病態的反應:這是指一般體弱有病或年老的人,他們在修習靜坐時的現象。所謂體弱有病,包括肺病、胃病、肝臟、心臟等等內臟的病症,或者病根隱而未發。如果是有這些病症的人,當他練習靜坐到達某一階段時,就會感覺到背部脹痛猶如重壓,腰軟乏力或有疼痛等感覺。
  • 靜坐對大腦的影響~記憶、情緒、態度、恐懼
    、分層次修煉的。02靜坐對人體大腦的影響: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薩拉·拉薩爾發現人大腦在靜坐八個星期後,5個部位的體積變大。TPJ整合的信息即來自於外部環境,也來自於軀體內部,個體在區別自我與其他事物時,該腦區發揮著重要作用。2、杏仁核靜坐使杏仁核的體積變小,從而起到減小心理壓力等作用。杏仁核的主要功能為產生和傳入大腦新皮質的各種外界信息相適應的情緒。
  • 道教修煉文化:「丹道」探秘!
    早在戰國時,莊子始在仙文化中注入了道的內核,又描繪了令人嚮往的藐姑射山神人形象,使仙文化與鬼神文化合流,成為「方仙道」。秦漢以來,仙文化進一步吸收諸如導引、食氣、合氣、精思等各種養生術,並逐漸吸收道文化精髓,仙、道初步合流,稱為黃老道,再演變成晉唐的道教,道教便成為以虛無大道為根本(實質),以神仙崇拜為表徵(現象),以道術為手段,以濟度為功德,以得道成仙為目的的宗教。
  • 飛天遁地、借屍還魂,這些傳說中的道術真的存在嗎?
    關於道術的記載,始見於《莊子·天下》:道術將為天下裂。當然,莊子所說的道術是一個哲學名詞,實際上,道術可以簡單地解釋為修道者所修之術。上古時,方士為求長生不死而修煉仙術,前僕後繼,最終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財富:道術。我國古代的道術主要包括內丹、外丹、服食、房中等,為上古方士修道的主要內容。
  • 道教內丹學的功夫修煉
    然而憑那些理論,僅能可以讀懂丹經,進入參悟內丹學之門,尚 不到究竟的境界,因之以後隨著內丹學功夫修煉的講解,還會隨時從見地上向道的境 界逼進。二是修證。即具體的功法修煉步驟。法、財、侶、地等皆是修煉的準備步驟。有 志於此道者必須有緣、有學、有錢、有閒,才能有條件步人修證階段。
  • 心理諮詢師的三種境界——第三種
    第三種境界:存在就是一種療愈第三種心理諮詢師,他已經沒有了角色的概念,整個人都和諧統一了,因而他並不會特意地裝扮自己當他出現在你面前時,你也許會覺得這是個特別樸實平凡的人。這時候的他,經過修煉和頓悟,已無所謂自信不自信,自卑不自卑,當你靠近他時,不能感覺到任何外顯之氣,只能感覺他的內心,就象大海般的深湛和平靜。無論是直接的或委婉地,你都不會聽到他對別人所下的結論或評判,他也斷乎不會指出任何人的任何問題。哪怕他只是心神合一,靜默少言地呆在那裡,你也能感覺到從他身上發散的那種對全人類的悲憫之情。
  • 心理動機與人生成敗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1《楊一笑傳》:史上最強墓志銘初從文,三年不中。後習武,校場發一矢,中鼓吏,逐之出。可嘆之餘,讓我們看看支持人生成敗的重要因素:心理動機。2心理動機動機是心理傾向或內部驅力,它激發和維持有機體導向某一目標。 動機在心理現象中屬於心理狀態,被心理學家武德沃斯1918年最早應用於心理學,被認為是決定行為的內在動力。
  • 多學靜坐,以收斂浮氣
    真正擁有大福德與大智慧的人,他們的舉止會安詳和緩,而不會浮躁。浮躁的人辦不成大事,不知道反省,看不見自身的缺點,成就自然會很有限。  從古至今建立有大功業的人,他們面對生活、事業的態度都是十分端正的,不僅認真而且踏實,善於修煉內在功夫,而不是一遇到困難就從外部找原因。
  • 丹道修煉中的大忌,我們一定要了解,防患於未然
    丹道修煉是否必須有師傅?有人說丹道修煉必須拜名師,必須有一個指導自己的師傅,理論上講這個當然是對的,無可非議,但是我們是在現實的社會中生存,我們肉眼凡胎怎麼辨別出來誰是真師誰是假師?丹道第一忌:心浮氣躁如果你在修煉的過程中心浮氣躁,我只能說你的慧根還有待提高,心浮氣躁是常靜的天敵,如果你無法控制心性,你是無法理解真靜的,沒有真靜也就無法煉精化氣,做事不實,性情浮躁,這不僅僅是修煉的大忌,這是我們做所有事情的大忌,做什麼事必須腳踏實地才行,不然一切都是鏡花雪月
  • 多學習靜坐以收斂浮氣
    從古至今建立有大功業的人,他們面對生活、事業的態度都是十分端正的,不僅認真而且踏實,善於修煉內在功夫,而不是一遇到困難就從外部找原因。佛家說看一個修行人修行得有沒有功夫,不用看別的,先要看他的色相,從色相就能看出他的修行好不好。為什麼呢?因為心地清淨不浮躁的人,色相上會表現出來一種平穩的氣質,能讓人看出來其兼具內涵。
  • 《荒神罪-蜀山傳》全心法道術詳解(道術篇)
    注意:1.道術只能學習一個。2.該系道術僅該系可以學習。3.道術可以通過消耗元會點進行升級,總共可以提升9重。4.道術提升的重數不會高於自身境界。5.每重提升20%傷害,每重提升消耗10點元會點。
  • 其實掌握三種方法就可以了
    所謂損者,在太和靜功修煉而言即是減少念頭,減少一節負累,減少一切心理負擔,減少不必要之人際關係,等等此須分兩方面而言之。於具體靜坐時而言,修煉之先,要把需要做好的事情事先辦好。需要考慮好的事情考慮好,以減少心理負擔與牽掛,以免到靜坐時又牽腸掛肚,兩相失誤。而且能夠專心專意,又有足夠的空餘時間去修煉靜養功夫,這樣心中不抱負擔,用「損」法減少各種靜坐負累。
  • 其實掌握三種方法就可以了!
    所謂損者,在太和靜功修煉而言即是減少念頭,減少一節負累,減少一切心理負擔,減少不必要之人際關係,等等此須分兩方面而言之。於具體靜坐時而言,修煉之先,要把須要做好的事情事先辦好。須要考慮好的事情考慮好,以減少心理負擔與牽掛,以免到靜坐時又牽腸掛肚,兩相失誤。
  • 金丹大道修煉基本法則1
    睜眼時財妻屬我,貪戀不休。閉眼時諸物一空,帶不去些子,只落的萬般罪孽,滿載而歸。何若早早看破世事,急訪明師,以求大藥。倘機緣相逢,大藥得遇,便是大福分,大根基。直下猛力修煉,即可出死入生,以了無常。若既遇而不下肯心修煉者,便是自暴自棄,痴愚之人」。  此乃教人看破世事,急求大藥,以脫生死矣。夫脫生死之道,學仙之道也。
  • 【乾貨】修煉的途徑就放在這裡了,祝各位學有所成!
    之前說過道教傳承「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核心修煉口訣是由師父親傳。於是很多人想修煉道術,卻又沒有門路,甚至在網上隨便找一套修煉方法就開始盲目修煉,這樣既沒什麼效果又可能會修煉出問題。但是一些最基礎的還是有的,可以使對道教有興趣想修煉的人,按書中所說修煉!
  • 教師資格證筆記:學習心理——學習動機、遷移和策略
    教師資格證筆記:學習心理——學習動機、遷移和策略教學高頻考點1.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兩個基本成分是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奧蘇貝爾將動機分為:(1)認知內驅力,是最重要而穩定的動機;(2)自我提高內驅力; (3)附屬內驅力,為了獲得長者的讚許或認可。在兒童早期,附屬內驅力最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