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0日)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常德市召開慶祝第36個教師節暨第四屆翦伯贊教育突出貢獻獎表彰大會。18位優秀教師和4個團體獲得翦伯贊教育突出貢獻獎大獎,總獎金高達220萬元,其中鼎城區共有三名教師獲獎。
翦伯贊教育突出貢獻獎是由常德市政府設立的全市教育系統的最高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個獲評對象獎金10萬元。此次獲獎的對象包括18名個人和4個團隊。
常德市第四屆翦伯贊教育突出貢獻獎獲獎人員(團隊)事跡簡介
董鐵舫
鼎城區蔡家崗中學教師,紮根鄉村37年,從一名村小代課教師成長為市級骨幹教師,連續20多年擔任九年級班主任,對學生嚴管厚愛,教學成績突出,發表論文10餘篇,是常德市首屆「鄉村紅燭獎」獲得者。
馬乾鳳
鼎城區堯天坪中學教師, 30年始終奮戰在鄉村教育一線,長期擔任班主任,用心關愛每一位學生,積極幫助青年教師成長,將一所山區學校的薄弱學科帶到了全區前列,所帶班級中考成績屢創新高。
蔣智萍
鼎城區善卷中學教師,從教28年來,始終用微笑面對學生,致力於教育教學研究,開創的「五步」英語教學法被大力推廣,在省、市級報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屢次獲得「優秀教師」「教研先進個人」等榮譽。
卓德剛
石門縣羅坪鄉慄子坪教學點負責人,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獲「湖南省最可愛的鄉村教師」等榮譽15次。他紮根鄉村教育40年,內引外聯自力更生籌資近300萬,確保了慄子坪教學點沒有1名孩子因貧失學,並將其建設成湘西北一流的教學點。
陳淑平
桃源縣一中副校長,分管教學教研工作,從教32年,是省特級教師、省高中英語新課改「實驗帶頭人」、省首批中學正高級教師、省正高級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教學、教研、管理等能力突出,教育情懷深厚。
朱福文
臨澧縣一中正高級數學教師、省特級教師、國培專家、省市兩級督學專家、常德市數學學科帶頭人及市數學名師工作室首席名師,從教25年,主持主研國家省市課題6項,主(參)編著作7部,發表論文100餘篇。
連雙剛
漢壽縣一中思政教師,從教23年,講課生動幽默,被譽為教學「段子手」。他完善 「五步」「四定」「五備」「六統一」集體備課法,創新 「合作—探究」思政教學模式,主編思政輔導教材4部,發表論文20多篇。
杜媛梅
武陵區工農小學專職音樂教師,省特級教師,常德市小學音樂名師杜媛梅工作室首席名師。倡導「樂」文化,力推「德」教育,有機融合了音樂教學與傳統美德。主編、參編著作6部,編排的50多個節目斬獲多項大獎。
陳 飈
常德經開區石門橋鎮中學正高級語文教師,省芙蓉教學名師評審專家,在鄉村任教37年,58歲的他仍是「骨幹」。教學風格獨特,多次主持省市教研課題,出版教學專著《初中文言文300問》,發表論文20餘篇。
熊光菊
澧縣碼頭鋪鎮中學教師,堅守高寒山區,執教36年。她教學能力出眾,教研能力突出,時常備課和批改作業到深夜,用愛心架設起師生之間的橋梁,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將頑石煉成真金。
何春貞
湖南幼專附小教師,湖南首位小學正高級教師,多個省級專業委員會負責人、委員和多個國培項目首席專家,教育碩士研究生導師,被譽為獲獎「專業戶」,主編出版21本教材教輔,100餘篇論文獲獎、發表。
於建安
安鄉縣出口洲中學教師,紮根鄉村教育25年,擔任班主任16年,省首屆初中「青年精英教師」、省首屆「研究型名師」培養對象,30多篇論文發表或獲獎,其名師工作室輻射引領全縣農村學校。
張 敏
漢壽縣毛家灘中學教師,鄉村從教25年,是公認的教學能手和心理諮詢師,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歷任多屆省、市、縣人大代表,致力於為鄉鎮教師發聲,在第十三屆省人大會上提出的關愛鄉村教師的建議受到廣泛關注。
庹國安
津市市一中物理教師,32年不間斷擔任班主任,從事高三班主任及教學工作16屆,輔導上百名學生獲得多項獎勵,積極參加省級教研課題研究,發表論文20多篇,多次獲得省市獎勵。
劉紅霞
安鄉縣三星咀中學教師,20餘年來,她是鄉村孩子的良師益友,她總會出現在最急需的學科教師崗位上,缺哪科、學哪科,教一科、強一科,練成多面手,獲得 「湖南省鄉村優秀教師」等榮譽。
謝德厚
臨澧縣丁玲學校教師,一個湘西土家族漢子,恪守對教育的鄭重承諾,堅守教育一線26年。從偏遠山鄉到縣城,從普通老師到學校骨幹,他初心不改,一直從事班主任工作,是享譽臨澧的「金牌」班主任。
湯真平
澧縣二中校長,中小學高級教師,從教30餘年,紮根農村16載,主持、主研國家、省級規劃課題6項,出版專著5部,發表論文30餘篇。獲「湖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等稱號,其先進事跡被央視等媒體報導。
劉鳳霞
安鄉縣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29年投身特殊教育,用老師加保姆的雙重身份呵護「折翼天使」,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持之以恆的堅守。她用千百遍的簡單重複,傾盡全部的愛來雕塑這些「殘缺的美麗」。
石門縣第一中學課程建設創新團隊
以「質量立校」為指導思想,牢固樹立「課大於天、質量第一」的理念,緊緊圍繞「規範管理,服務教學」這一中心,實行精細化管理,狠抓教學常規,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努力促進教學質量提高;多次以工作坊、工作室為載體,線下教研活動為形式,加強和外校交流,並向外輻射成功經驗。
桃源縣第一中學情感教育創新團隊
致力於服務育人,於一飯一食、一瓢一飲中塑造學生的習慣、人格與情懷,其故事通過媒體傳播,全網點擊量突破4億人次。全國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和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工作推進會上的經驗推廣,教育部校園食品安全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的典型發言,詮釋了「後勤即感情,食堂是課堂」的真諦。
常德市第四中學德育創新團隊
成立於2012年,目前共有22名成員,立足於德育理念科學、德育方法改革、德育活動創新,努力踐行「學習有進步,品行無差生」育人目標,在倡導廉潔文化、踐行核心價值、評選美德少年、建設家長學校、優化團隊共建等德育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獲得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常德財經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籌)智能製造團隊
堅持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職教之路,擁有2個省級精品專業與示範性特色專業、5門省級精品課程。擁有全國教學比賽一等獎獲得者1人,全國優秀指導教師、省級黃炎培優秀教師等名優教師6人。主持省市級課題數十項,發表論文近40篇,專利發明近10項,培養製造新軍200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