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據公安部網安局消息,經過3個多月的縝密偵查,浙江溫州蒼南警方在多地開展行動,成功偵破一起開發微信「清粉」軟體,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案件。初步查明涉案金額800餘萬元,而團伙頭目是一名85後的北大高材生,曾放棄近百萬年薪,選擇辭職創業。肖某妻子也是研究生學歷,還留過學,夫妻倆有個可愛的兒子。
「清粉」程序
暗藏重大風險
「系統正在檢測刪除我的人,勿回」、「清粉請見諒。關注公眾號可免費檢測」……你朋友圈裡是否有人給你發過這樣的「清粉」信息,或者自己也用過這樣的「清粉」服務呢?
據介紹,在微信通訊錄群發這類軟體程序,便能將那些拉黑或刪除你的好友一一篩選出來,不少微信用戶都使用過這樣的「好友清理服務」來控制自己的微信好友人數。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網友黃女士就遇到了這樣一件煩心事,今年年初她在使用「清粉」服務後,很快發現微信中有大量陌生人向其提出添加好友的請求,還莫名關注了許多微信公眾號,甚至還有人仿造其微信帳號添加她的親友試圖騙取財物,對其個人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黃女士嚴重懷疑自己的個人信息已被「清粉」軟體盜取。
事實上,黃女士的懷疑不是沒有根據的,而且她也不是個例!此類情況的頻繁發生,引起浙江溫州蒼南警方的高度關注,莫非該類「清粉」服務中暗藏玄機?
今年2月份,蒼南網安部門對此類「清粉」程序進行深入分析,發現此類程序有別於一般微信外掛的「插件」。簡單說,不法團夥通過這些所謂的「清粉」程序誘騙用戶授權登錄後,通過「雲端程序」非法獲取用戶的微信通訊錄。
一旦有用戶因為想要清粉被誘騙在他們的軟體中進行了掃碼授權登錄,微信帳號就在那一刻成為「傀儡」,在用戶不知情的狀態下,主動關注大量微信公眾號並進行點讚、轉發、收藏。更可怕的是,用戶的個人信息數據、好友信息將被不法分子獲取,極易滋生出網絡盜竊、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
作案手段極為專業
頭目是北大高材生
2020年5月初,蒼南警方成功鎖定了一個專門開發製作「清粉」軟體的犯罪團夥。然而,在對該團夥展開調查時,卻發現困難重重。
首先這是一家 「高新」企業,團夥成員幾乎全部由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掌握最前沿的網絡技術,連公司會計都精通計算機技術。4名核心技術人員均為計算機專業畢業,長期從事編程工作,整個團隊技術實力處於行業第一梯隊,作案手段專業性極強。
他們為需求方提供定製服務,共製作並售出20餘款清粉軟體。除了計算機技術,這夥「學霸」還精通法律,老闆肖某以不整合涉及轉帳功能的業務,遊走在灰色地帶,以逃避法律處罰。肖某還自作聰明地把伺服器架設於境外,就此以為萬無一失。
6月初,蒼南警方理清犯罪團夥脈絡後,在北京等7省市開展統一抓捕行動,一舉拿下了以肖某為首的網絡黑產犯罪團夥。
「該犯罪團夥開發的『清粉』軟體在行業內具有一定的『技術』領先性,具有方便操作、危害大、被害人感知小、傳播範圍廣的特點。」辦案民警介紹說,掃碼後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該軟體會自動給好友發送「清粉」二維碼廣告,並發布朋友圈,但用戶難以發覺。
令人唏噓的是,該團夥的「頭目」肖某是一名85後,是北京大學計算機系研究生。畢業後,他先後在多家知名網際網路公司工作過,年薪近百萬,在深圳有車有房,但肖某最後還是選擇辭職創業。
值得一提的是,肖某妻子也是研究生學歷,還留過學,夫妻倆有一個兒子。
對於「清粉」軟體的頻繁使用,微信等社交軟體始終沒有及時進行管理,這也是社交軟體所暴露的服務軟肋,就是重運營輕監管。
近日,全國首例利用「清粉」軟體非法獲取信息案告破。當前,不少人用微信「清粉」連結來控制好友人數。其實,這些連結,不僅會自動在朋友圈發送廣告,還可能盜取用戶個人帳號信息,售賣牟利。專家就此提醒,用戶需謹慎點擊不明來源的連結和二維碼。
「微信清粉」已經存在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筆者時不時就會收到某個微信好友的「清粉」通知。而「微信清粉」從看似為用戶提供的便利服務,異化為類似於「病毒」、侵犯用戶隱私的違法工具,也暴露出社交軟體存在的種種服務軟肋。
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軟體成為網際網路時代人與人溝通的重要渠道,由於微信的功能非常強大,不僅有文字留言、語音留言、視頻及語音通話等各類通訊功能,而且還有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內容服務,以及朋友圈等分享功能,由此成為帶有強社交屬性的平臺,這也讓其成為幾乎人人都在用的社交軟體。
然而,由於微信逐漸取代電話,成為人與人接觸的第一連接方式,從最初的熟人社交擴展為陌生人社交,大量「陌生人好友」經過一段時間後,對於用戶已經不存在任何可用價值。再加上微信為了控制社交冗餘,又設置了5000人的好友數量限制,導致越來越多的用戶需要對好友圈定時清洗,刪除長期不聯繫或者沒有持續溝通價值的「好友」。
這也就給了「微信清粉」以可乘之機。用戶認為,利用「清粉」軟體可以精準、高效地篩選無效「好友」並加以清除,從而完成微信關係鏈的優化。然而,單方面輕信各類「清粉」軟體,而沒有仔細查看其來源,很容易導致用戶中招,在無意中成為不法分子盜取用戶個人信息的幫兇。
對於「清粉」軟體的頻繁使用,微信等社交軟體始終沒有及時進行管理,這也是社交軟體所暴露的服務軟肋,就是重運營輕監管。網際網路行業常用的一個詞彙就是「用戶運營」,也即通過各種運營手段提升用戶對平臺的貢獻量。而類似於「清粉」這樣的做法,某種程度上也是推動用戶朋友圈的活躍度提升,因此社交軟體其實是鼓勵用戶手動或者利用軟體「清粉」的,這恐怕也是微信對於「清粉」軟體大行其道保持旁觀者姿態的原因所在。
而對於「清粉」軟體的來源合法性、是否獲取用戶信息數據及非法使用等行為,加以監管,需要耗費社交服務平臺大量資源,造成了社交軟體對「微信清粉」監管動力的缺乏。
隨著權威媒體的曝光,微信等社交軟體估計很快會對「清粉軟體」開啟清理整頓,不過,姍姍來遲的平臺服務,也會讓其公信力下降。因此,需要提醒微信等社交服務平臺的是,某個平臺一旦做大,就可能會衍生出種種問題,比如忙於用戶價值變現,而忽視了應有的服務質量提升。而這樣的現象長此以往,隨著政府管理收緊,用戶投訴增加,平臺用戶流失率就會越來越高。從當初的「微商」涉嫌傳銷及兜售假冒偽劣商品、到前一陣「刷臉」軟體盜取用戶生物數據,再到如今的「清粉」騙局,頻繁發生的負面事件也是對社交軟體的提醒:在服務質量改進這方面,還要拿出更多的管理誠意,加大應有投入,不能讓「社交」變成騙子橫行的寄生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