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人放下獵槍,服侍猴王十年

2020-12-17 藍字計劃

餘建華在白馬雪山下蒼茫的密林裡,發現了一具屍體。

一個簡陋的鋼絲套,幾個月大的滇金絲猴被困在裡面,被餘建華發現的時候,還沒有腐爛。

或許再早一天、半天過來,餘建華有機會救下它,但一切已經太遲。他沉默著走過去,把鋼絲套拆開,那雙被藏地風沙吹出無數裂口的手,小心捧起已經僵硬的幼猴。

同行的巡山人遠遠看著,這個六十多歲的老人蹲到地上,刨開堅硬的高山凍土,把幼猴捧著放進去,又俯下身子在說著什麼。

雪山上的風太大了,沒人聽清餘建華顫抖的聲音。

那一趟巡山,比以往都漫長,餘建華調動起全部的敏銳,像獵犬一樣,搜尋著所有可能的陷阱,捕獸夾、鋼絲套,成堆成堆被他清理出來。

怎麼能最高效地用陷阱殺死野獸,在這座山裡不會有人比他更熟練,在成為巡山人以前,他曾是整個白馬雪山的獵人王

獵殺傈僳族「先祖」

在川滇交界的藏地叢林裡,餘建華是一個傳奇人物。

作為被當地人封王的獵人,無論是捕獵的敏感與嗅覺,他都超群於常人。在藏地高山的獵人們匯集在響古箐時候,相當於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感覺。人們都希望在一場獵殺比武裡獲勝,加冕新王。

正當獵人們在密林裡穿行時,百米開外的地方,一頭林麝掠過,身影稍縱即逝。在獵人們反應過來,正要跑動起來去追逐時,餘建華早已抬起了槍,槍口準確地朝向林麝將要飛奔的路線,一槍斃命。

響古箐所在的白馬雪山,在藏語裡叫扎拉雀尼,意思是「十二戰神」,神山之首卡瓦博格在東方的十二位武士,生長在這裡的傈僳族人,皆以悍勇為榮,對狩獵技術超群的獵人格外推崇。

白馬雪山響古箐(圖片來源:陳峰)

和藏傳佛教的其他流派不同,這裡的傈僳族人信奉苯教,在祭祀神山時,不會用象徵純潔的清水、乳汁,而是用獵物溫熱的鮮血和烈酒向神山祈願,討要更豐饒的獵場,更強壯的獵物。

和外界來往並不頻繁的年代,村寨附近的獵場是他們唯一的指望,獵人們不僅要在這裡殺戮,也要維護這裡的生態,讓自家的獵場被動物們喜歡。

至於那些大山更深處的危險地帶,只有真正被神山青睞,熟練而硬朗的獵人可以涉足。

餘建華就是這樣的獵人,從成年禮時被父輩允許抬起獵槍開始,他就一直在和野獸搏殺,野雞、獐子、野豬、黑熊,凡森林裡的飛禽走獸,幾乎都逃不過他的槍口。

唯一的例外,是傳說中裡屬於神山的精靈——滇金絲猴。

這種黑白相間的猴子,一般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只在偶爾會因為尋覓食物而下山,即使是當地人,也極少能夠見到他們的身影,只有那些敢於深入雪山深處的老獵人,才能有緣遇上。

以神山為信仰的老一輩傈僳人,把這種從不打擾人類,與神山為伴的猴子稱作「米布(白猴)」,他們相信,這些猴子是人類的「先祖」,更是和神住在一起的使者,在雪山身側傳播吉祥。

滇金絲猴的長相(圖片來源:龍勇誠)

在獵殺相爭的世界裡,背叛必然會在某個時候出現。

村子裡開始出現外人,就意味著舊的規則要被打破。他們背著竹簍,挨家挨戶收購猴子的毛皮和骨頭,他們還總會有意無意地問上一句,「有白猴的嗎」?

餘建華不知道,白猴的骨頭在山腳下的市場上,最低可以賣到8元一斤,而餘建華這個村子裡最好的獵手,忙活一整天也就能賺到十幾塊錢。

獵殺滇金絲猴的風氣,早在計劃經濟時代就已經出現,距離響古箐三百多公裡外的西藏芒康,滇金絲猴生存範圍的最北端,就曾有革委會成員公開到當地村子裡收購滇金絲猴猴皮,一張猴皮,在那時只需要兩塊五。

這股獵殺風氣不斷往南,漢人、納西人、藏人,都開始加入到獵猴人的隊伍,當收購猴皮的人出現在響古箐的時候,已經有無數偷獵者盯上了白馬雪山裡的猴群。

距離響古箐不遠,德欽的葉通村,和餘建華一樣卓越的獵手培布,開始帶著兄弟們大肆捕殺傈僳族人的「先祖」。最瘋狂的一次,他帶著六個兄弟一起走進密林裡,用兩天時間狩獵71隻,幾乎殺絕了一個中等規模的滇金絲猴群落。

被殺死的猴子,相對完好的皮毛被整張剝下,骨頭被剔下來賣錢,猴皮一般會被當地人留著做成襁褓,猴骨拿到市場上則可以賣到8元一斤,至於剩下的肉和內臟,由於缺乏保存運輸的能力,要麼被吃了,要麼被隨意丟棄在山林裡,慢慢腐爛。

萬年銀白的純淨冰峰之下,暗流湧動起來。

被勒令放下槍的「猴王」

在盜獵、砍伐、放牧活動影響下,滇金絲猴種群生死一線,白馬雪山保護區緊急建立,試圖挽救這個瀕危物種。

保護區建立以後最明顯的變化,是餘建華失業了:這個曾經被響古箐村民們當作驕傲的獵手,被勒令放下獵槍,家裡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此中斷,餘建華還因為「案底」,成為保護區的重點監管對象。

日子總是要過的,往日的獵戶們,會漢語的出山打工,不會漢語的要麼種地,要麼養豬養牛,也有不願意改變的,依然扛著獵槍走進山林,冒著風險成為偷獵者。

但外邊湧入的偷獵者越來越多,這延綿的高原密林,早已成為無差別吞噬一切動物的屠場。

餘建華開始帶著本地獵人們保護起山林,他們一遍一遍,成群結隊走入深山,一邊防範著偷獵者的黑槍,一邊清理隱藏在林木間的捕獸夾、鋼絲套。

但高壓電捕獸器這類新的技術施用,更像核彈般摧毀這裡的生態。至於滇金絲猴,被揀完最後一根屍骨,只是時間的問題。

維護舊的秩序,舊的方式往往收效甚微。他們的力量實在有限,而偷獵者源源不絕。

要保護滇金絲猴,他們需要更有力的支持。

支持的力量,最先來自政府,而後騰訊公益等企業和社會力量也開始入局。

就在餘建華搖擺不定,不知道該做什麼的時候,維西縣林業局局長找到這位響古箐最有名望的獵人,問他:「現在不能打獵了,你要不要來保護滇金絲猴?」

巡山人的日常(圖片來源:龍勇誠)

餘建華這時才知道,自己曾經在大山深處見過的「精靈」,就是那些偷獵者們幾次三番衝進傈僳族獵場所追求的珍稀獵物。他沒想到,這種白猴子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國寶。

他更不會想到,自己為了保護獵場,和偷獵者之間的對抗,無意中保護了這些滇金絲猴。收到邀請後,餘建華幾乎沒有過多思考就答應了下來,他說這件事值得去做。

但他身邊的人不這麼認為,家人總覺得他不可理喻,冒險打獵一天能賺十幾塊,幹這行以後每天只有六塊錢的工資。最讓他難受的是,過去做獵人時的朋友和他劃清界線,身份的轉變,帶來的有牴觸甚至仇恨。

餘建華唯一的朋友,似乎只剩下猴子。

一開始,尋找滇金絲猴的過程幾乎稱得上苦修,由於數量銳減,且被長期盜獵以後對人類有所警戒,餘建華成為巡山人以後,發現滇金絲猴變得十分難以接近,「一聽到人的動靜,即便是二百多隻的大猴群也瞬間跑得無影無蹤,人們只能聽見樹枝咔咔的折斷聲」。

好不容易看到猴群,也難以接近,大多時候是餘建華在地上追,猴群在林間跑,他看著猴群越跑越遠,覺得自己好像永遠不可能攆上他們。

每天跑四五十公裡山路,腳趾甲一個一個走沒了,但就算趾甲掉了,餘建華還是天天走,時間長了趾甲就不長了,變成厚厚的老繭。腳下的解放鞋,幾天就穿爛一雙,每個月一百八十元的工資,大部分花在買鞋上。

除了最基本的衣服和鞋,巡護山林還需要更多的裝備:天黑時能支持走幾小時山路的手電筒;下雨時一套不會輕易被樹枝劃破的雨衣;馬蜂蜇傷要塗的萬金油;巡山人數量多了以後,用以通聯的對講機……這些,對於他來說,都是不敢奢望的「高端物資」。

即便艱苦,餘建華心裡倒是得到安慰和更加堅定的。因為近十年時間,他終於被滇金絲猴接納。

那天,餘建華還是像往常一樣,一睡醒就開始去找猴群,黑白相間的猴子們在樹林間搖來蕩去,餘建華彎著腰,小心翼翼往前靠近,他覺得哪裡不太對,一時半會兒又想不起到底什麼不對。

直到猴子們和他近在咫尺,他才反應過來,猴群已經不怕他了,他被接納了。

看著自己遞去的食物被一隻滇金絲猴接過,餘建華已經有些蒼老的臉上表情複雜,他的嘴微微張開,停頓了很久,才小聲說出一句「謝謝」。

滇金絲猴的社會組織,是以一個個家庭為單位,家長則由武力勝出的公猴擔當。也就是說,這相當於猴王的角色。無論哪個猴子,要去接納餘建華給予的食物,都需要得到猴王的首肯。

這個昔日的獵人王,融入的不只是一個猴群。隨著一系列猴群的接納,餘建華成為這些諸侯王般的家長們都認可的角色。保護區的人都覺得,他就是這些諸侯王們共同擁戴的「丞相」。

後來他下山的時候,數百隻滇金絲猴毫不猶豫,成群結隊地跟在身後,陪著他一起跨過漫長的海拔落差,定居在白馬雪山國家公園所在的山谷周圍。這是前所未有過的事。

帶著猴群下山,這簡直是白馬雪山值得寫入歷史的傳奇。

跟著餘建華下山的猴群(圖片來源:白馬雪山保護區)

每天六點不到,餘建華就會雷打不動地起床,帶著哨子走進猴群裡,為了不影響猴子們的生活,他把幾十年的菸癮也戒了。

有一次滇金絲猴棲居的樹下面冒起白煙,那正是滇金絲猴休息睡覺的時段,餘建華看見以後瘋了一樣狂奔過去,大喊著「我的猴子」。

鍾泰那時也在現場,看著餘建華急得不知所措,撕扯起自己的頭髮,他突然發現,眼前這位曾經的傈僳族獵人,「真的把這群猴子們當成了家人,融入其中」。

猴群下山,只是改變的開始。除了餘建華這些巡山人個人的裝備需要升級。系統的管理與保護,就要要求更現代的技術。比如檢測猴子們的健康狀況,處理猴子與人類之間的關係,甚至只是簡單的一個監控,就需要相應的成本。

鍾泰算過一筆帳,一隻猴子一年的保護、餵養等費用在二十萬上下,要負擔這筆巨額的開銷,除了依靠財政的撥款,來自社會的資金支持也必不可少。

但只是傳統的公益支持,能實現的額度也有限,並且資金支持的持續性也會成問題。傳統公益在信息觸達和透明度、資金籌集和送達效率等方面,都曾遭受質疑。網際網路公益的介入,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可能。

網際網路塑造了一種全新的可能,作為一個已連接超4億人次網友的公益平臺,騰訊公益打破籌款難的僵局,讓公益以高效、透明而直觀的方式運轉起來,將海量的陌生人與滇北山林這些巡山人與滇金絲猴連接。

像餘建華這樣的巡護員,常年在山崖與樹梢間攀爬。十多年間,有人摔傷重創,也有人從樹上跌落失去了生命。在他們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證的時候,相應的公益機構可以在騰訊公益平臺的籌款,為他們購置衣服、靴子、防摔落的保護裝置,還了購置人身保險。

那時候網際網路公益剛萌發,公益機構利用騰訊公益這個平臺,短短兩天,籌集到了26萬元,為巡護人提供了物資的支援。

這筆錢的意義,對於這個深山老林意義超出了人們想像。如果不是網際網路連接全國十幾億人的愛心,那麼他們的一件冬衣,都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靠微薄的工資更是天方夜譚。而今,因為這些陌生人的支持,餘建華和他的同事們再也不需要從捉襟見肘的工資裡,摳出錢來買鞋子。

無論是巡護員的物資與保障,還是滇金絲猴的研究與保護,甚至是白馬雪山生態的重構,當地人類與猴子關係的調整,都有了專項基金精準有效的助力。四年時間,通過騰訊公益平臺,以保護保護野生動物和生態多樣性為目標的「諾亞方舟留住家園」等項目,已累積籌款達1038萬餘元。

來自全社會的公益力量,在騰訊平臺匯合,湧向白馬雪山這片「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核心腹地。

藥材鋪裡的滇金絲猴屍骨

鍾泰和龍勇誠,都曾是和餘建華同一時期,一起滿山追著滇金絲猴跑的。

白馬雪山保護區成立後不久,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蟲研究室的龍勇誠,來到這裡做昆蟲調查。跟白馬雪山保護區的巡山人聊天的時候,他發現這裡的巡山人們自己都不知道滇金絲猴長什麼樣,「全地球連一張滇金絲猴的照片都找不到,搞研究的人也幾乎都沒見過活的滇金絲猴」。

這種神秘的生物,勾起了龍勇誠的好奇。

以16歲的年紀,最早一批進入保護區工作的鐘泰還記得,在最初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以為滇金絲猴是金色的,這個印象來自於上級單位給他們培訓時用的照片——川金絲猴。

後來到村民們家裡宣講政策的時候,許多村民聽鍾泰的描述,誤以為要保護毛色偏黃的獼猴,對政策充滿了牴觸,抱怨獼猴數量巨大,經常襲擊田地、屋舍,不知道為什麼要保護。

後來,龍勇誠無意中發現,就在保護區管理局不遠的集市上,有人叫賣滇金絲猴的骨架,整整12副,順著線索,他衝去藥材公司裡翻找,又找出來3副。

這時候,他也顧不上心裡難受,腦子裡「滇金絲猴沒滅絕」的念頭突然冒出來。龍勇誠決定到山裡看看,尋找滇金絲猴的蹤跡,皮膚黝黑、身高體闊的納西族小夥鍾泰,被指派成為他的助手。

年輕時的鐘泰(左1)、龍勇誠(左2)

龍勇誠背著儀器,鍾泰扛著食物、帳篷、被褥,在當地藏民嚮導柯達茨裡的指引下,追逐著滇金絲猴的腳步踏入190144公頃的白馬雪山。

滇金絲猴的活動範圍海拔落差極大,下至2700米,上至4600米,都可以是這些大山精靈的領地。因此,柯達茨裡帶著龍勇誠和鍾泰一路攀援,進到高山之上,海拔4300多米的「希艾底」。

山高,日夜溫差巨大,中午最高溫有10℃,晚上則只有零下10℃,三個人不得不頭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飯,避免第二天早上醒來後,水都凍結成冰。

幾天過去,眼看給養越來越少,滇金絲猴卻毫無蹤影,柯達茨裡決定一個人再爬到更高處,尋找「尼隆頂」裡僅有四個人的避世小村,向村民們求助,龍勇誠和鍾泰則留守營地保存體力。到了那天下午,留守的兩人又累又餓,掙扎著爬到崩熱貢噶山脊,森林上限的最邊緣,眺望著腳下連綿似無盡的樹海。

龍勇誠說,他那時看著面前那些冷杉,心裡只能希望出現奇蹟。

奇蹟似乎發生了。龍勇誠癱坐在地上的時候,看到遠方深綠樹林裡,流星般耀眼的光點一閃即逝,他高興地蹦了起來,大喊「滇金絲猴!」一旁的鐘泰連忙轉頭,只看見幾百米外的那片樹林靜默著。

1992年,龍勇誠第一次拍到滇金絲猴

兩個人又沉默下來,像溺水的人拉住稻草一樣,死死盯著那片樹林,十分鐘、二十分鐘、半個小時,就在他們眼睛乾澀,決定放棄的時候,接連不斷的光點湧現,森林裡下起了流星雨。

鍾泰抬著望遠鏡,興奮地手都微微抖動起來,又怕驚擾了猴群,只敢在把望遠鏡遞給龍勇誠的時候小聲地感慨「好大一群猴子」。

那天晚上,龍勇誠幾乎沒有睡著,閉上眼睛全都是滇金絲猴遊蕩在樹林間的畫面,第二天,在鍾泰和柯達茨裡配合下,龍勇誠大致估計了這個猴群的種群規模,足有300多隻

後來,研究者們在崩熱貢噶建立基地,開始近距離觀察神秘的滇金絲猴。直到餘建華帶猴群下山,對滇金絲猴的觀察條件進一步改善,「墓本等級」、「依靠等級」等滇金絲猴社會生態學的基本理論被先後提出,要研究滇金絲猴,就要到白馬雪山保護區,幾乎成為科學家的共識。

巨大的貢獻背後,是同樣巨大的風險。

在SEE諾亞方舟項目介入以前,巡山人不僅缺乏防護設備,在面對風險時也毫無保障,因公殉職、負傷,能輕易擊垮他們的家庭。

從騰訊公益平臺募集資金以後,鍾泰為巡山人們買了每人50元的商業保險,開了林業系統先河。買保險後不久,一位巡山人在夜間的山路上墜亡,家屬拿到20多萬保險金以後,不敢相信地問鍾泰。

「在白馬雪山(保護區)死了人,原來還能賠錢?」

給猴子送寄生蟲的人

在白馬雪山觀猴點,距離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最近的距離甚至不到兩三米。

昔日只出現在高山密林的「山神使者」,如今已經全然不懼遊客。

這份人與猴之間的親近,讓從事生物學研究的KOL提出尖銳的質疑:人工餵養滇金絲猴,會不會導致種群退化?

如今的白馬雪山保護區,除了承擔保護、科研職能,也開始面向公眾提供旅遊服務,觀猴,是這裡的重要旅遊項目。

事實上,在保護區打算將滇金絲猴聚居地當作旅遊景點開放的時候,鍾泰也明確提出過反對,「畢竟滇金絲猴是野生動物,與人類過多地接觸必然會影響其種群的生活習性,而且到白馬雪山的遊客還存在不可控的因素」。

但他一個人的聲音並不能決定整個保護區的走向,觀猴點還是被作為景點開放了,儘管在遊客參觀前再三提醒,必須和猴子保持5米以上的距離,但到了參觀現場,大多數遊客還是會不斷嘗試往前靠近,個別遊客甚至會直接伸手和滇金絲猴進行接觸。

觀賞猴群的遊客(圖片來源:白馬雪山保

守在猴群旁邊的餘建華,每天都要死死守著警戒線,哪怕是來視察的領導試圖越界,他都會當場發火,「你不許進來!趕緊退出去!」

到目前為止,白馬雪山還沒有發生過遊客和滇金絲猴之間的直接衝突,但鍾泰每天都提心弔膽,生怕遊客會傷害到滇金絲猴,或者反過來,滇金絲猴會不堪煩擾攻擊遊客。

每天進進出出的幾十個遊客,在鍾泰眼裡,就是幾十顆行走的定時炸彈。

這也是來探訪的KOL們擔心的問題,有人直接問鍾泰,能不能把所有猴群全部送回原本的生活範圍?鍾泰無奈地搖了搖頭。

事到如今,已經沒辦法輕易地再把猴群和人分開,一方面,科研人員需要這個猴群進行研究,另一方面,猴群也習慣了人工餵養。

人工餵養,是應對2008年雪災時,白馬保護區不得已採取的應急措施。

那年暴雪忽降,白馬雪山的雪堆積到胸口,餘建華推開門,艱難地開闢著通往猴群棲息地的道路,在那段每天都要經過的路上,這個五十多歲的男人度過了漫長的十個小時。

特大雪災帶來嚴重的食物短缺,跟著餘建華下山的猴子們難以尋覓到足夠的松蘿——這種營養成分不足,但具備抗菌和抗原蟲作用的絲狀地衣門植物,佔滇金絲猴主要食物來源的50.6%。保護區工作人員只能從其他山林裡搜集松蘿,幫猴群捱過這個寒冬。

問題接踵而至。

根據一份對於黑猩猩的研究顯示,過分依賴人工投食的黑猩猩,會失去取食自然食物的本性,一旦投食停止或縮減,黑猩猩會因不再適應自然環境而死亡。另外,如果滇金絲猴長期習慣與人類共處,也可能增大人獸共染疾病相互傳播的危險。

餘建華投餵滇金絲猴

2010年底,人工餵養的猴群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猴子表現出異常,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收集滇金絲猴的糞便化驗過後,鍾泰他們發現猴群腸道內孳生了鞭蟲。

這是首次在滇金絲猴體內發現鞭蟲寄生,根據過往研究,這種寄生蟲只在剛果的大猩猩體內發現過,雖然同屬靈長類,但剛果大猩猩的治療經驗對於滇金絲猴很難起到實質上的幫助。

各地的專家們聞訊趕來,卻都束手無策。鞭蟲成蟲會以細長的前端侵入腸黏膜、黏膜下層甚至肌肉層,以組織液和血液為食,由於蟲體的機械性損傷及其分泌物的刺激,可致腸壁組織充血、水腫或出血等慢性炎症,嚴重可以致命。

如果不儘快控制病情,好不容易跟著餘建華下山的滇金絲猴群,或許將全部覆滅。

由於鞭蟲僅僅爆發在人工投食的猴群中,在白馬雪山棲息的其他猴群均沒有發現這種寄生蟲,鍾泰判斷生病的原因是出現在人工投食環節,在給滇金絲猴投餵的食物品種中可能漏掉了某些具有抗菌功能的食物,導致了新種寄生蟲的暴發。

順著這個思路,他們開始搜尋白馬雪山本地具有抗菌或藥物功能的植物,經過廣泛調查,最終將目標鎖定在漆樹籽上。

對於人類來說,漆樹可以誘發過敏反應,甚至導致中毒性腎病,但在自然界裡,有不少野生動物依靠食用漆樹籽來達到殺死體內寄生蟲的目的。

這次嘗試是正確的,猴群在食用漆樹籽後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雖然有驚無險,但鍾泰依然後怕,「猴群在某些方面與野生群出現了差異化,我擔心下次還會出現其他病症。」

他有時會想,也許犧牲一小部分滇金絲猴可以換來整個滇金絲猴種群的安全。

但如果有足夠的支持和關注,這樣的犧牲或許可以避免,這正是網際網路平臺介入的意義,把這些公益機構現實的狀態和困境展現出來,連接來自全社會的力量,一起尋找出路。

網際網路公益,除了資金的支持,還能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比如這些項目自身具有的公共價值,需要更充分到位的傳播。並且,利用網際網路,可以讓捐贈者更多地看到、參與到公益項目裡。

在騰訊公益平臺上,有著上萬的公益機構,近10萬個項目,籌款總額已突破百億。與此同時,他們還會隨時組織各類探訪活動,著力於挖掘有社會討論價值的公益故事,讓人們看到、了解、參與到真公益行動中,並感召更多人以各種方式參與到公益行動中。

2800米海拔開槓的騰訊直播間

海拔2800餘米的白馬雪山半山腰上,開起一場獨特的直播。

來自騰訊公益的探訪者、生物學研究者、媒體、白馬雪山保護區巡山人餘建華和SEE「諾亞方舟」項目創辦人蕭今坐在一起,圍繞滇金絲猴保護的話題展開論戰。

蕭今是香港中文大學退休學者,在退休以後投入環保事業,在SEE基金會(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支持下,帶領團隊創立諾亞方舟項目,並和麗江高山植物園等科研機構達成合作,在白馬雪山保護區附近鄉鎮開設喜馬拉雅蜂養殖、瀕危藥用植物種植等一系列培訓。

SEE基金會以環保公益行業發展為基石,聚焦荒漠化防治、氣候變化與商業可持續、生態保護與自然教育三個領域,主張資助和扶持中國民間環保公益組織的成長,打造企業家、環保公益組織、公眾共同參與的社會化保護平臺,共同推動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秉承基金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蕭今和SEE諾亞方舟項目長期致力於探索人類社會與生態系統友善依存的關係,推進中國西南山地核心區域生物多樣性全面保護探索機制,推動當地人主導和參與的落地保護,可持續利用當地生物資源,讓當地人在保護中受益。

她認為,要徹底改變當地村民的觀念,還是一個經濟問題,提高村民收入,才是保護自然生態的重要手段。

這個問題,長期進行滇金絲猴保護研究的龍勇誠也想過,他曾經公開表示過自己的擔憂——他怕老朋友餘建華會老無所依。

餘建華今年67歲,除了每個月作為巡山人的工資,什麼額外的生活保障都沒有,即使如此,他也已經比其他「下崗」老獵人們幸運得多。

回顧過往,白馬雪山的生態破壞,根源在於村民生活困難,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能通過砍樹賣木、打獵維持生活。無節制的人類活動,成為滇金絲猴棲息地受到破壞的核心原因。

星火計劃直播現場,蕭今(左1)、餘建華(右1)接受採訪(圖片來源:藍字)

和餘建華一樣,最早成為滇金絲猴巡護員的餘新華,已經從蕭今踐行的新路徑中直接受益。成為巡山人以前,他的主業是養殖牛羊,後來加入保護區,在養殖之外多出一份工作收入,但改善的幅度也極其有限。

2011年,餘新華的兩個兒子先後升入中學,出於經濟壓力,他辭去了巡山人的職務,在保護區支持下開始向SEE請來的培訓老師學習養蜂。

鍾泰說,當時選擇餘新華去接受培訓,是看中他腦子靈活,餘新華沒辜負他的信任,很快成為村裡養蜂和中草藥示範員和負責人,主要培訓該村巡護員和村民開展養蜂和中草藥種植。

「養殖了喜馬拉雅蜂后,我自己對周圍的山和樹更不敢破壞,生怕破壞了蜂的採蜜環境。」餘新華明白裡面的邏輯,「只有這裡的環境越來越好,蜜蜂才能採帶好花粉,蜂蜜的質量才會更好。」

不再從掠奪身邊的自然資源而獲得生計所需,讓保護環境與村民們的經濟利益直接相關,保護白馬雪山成了他們自發的責任。

白馬雪山的變化越發明顯,不僅是居民收入增加,人們對環保的理解和認同也在不斷深化。曾經餘建華轉行做巡山人的時候,家人對他充滿不解,而現在,他把在麗江一間銀行裡做運鈔員的兒子叫了回來,接替自己,繼續守護滇金絲猴們。

餘建華的兒子並沒有牴觸,反而很快適應了新的角色,成為保護區新生代優秀巡山人,鍾泰對小餘的評價,幾乎和對老餘一樣高。

曾經追著滇金絲猴們滿山跑的那代人都老了。

鍾泰(左1)、餘建華(左2)、龍勇誠(左3)(圖片來源:龍勇誠)

龍勇誠學術研究越來越忙,泡在保護區裡的時間也越來越少;鍾泰打算離開了,他在保護區工作了37年,到該退休的年紀,計劃著新局長一來就馬上離開,好好休息一陣,打理打理自己在白馬雪山山腳下的小木屋,享受幾天安生日子。

餘建華還要留在這裡,他要「陪滇金絲猴到80歲」。

根據中科院最新的統計,白馬雪山保護區附近,已經有了近3000隻滇金絲猴生活,曾經命懸一線的保護動物,被這些人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

面對騰訊公益組織的探訪隊伍時,餘建華說自己保護猴子,只是因為相信這樣做會有福報,福報似乎也發生了,響古箐村民們的生活在肉眼可見地越來越好。

隨著外界關注不斷升高,SEE諾亞方舟開始做更多的事情,除了進一步擴大當地村民的草藥種植、蜜蜂養殖規模,為巡山人們採購更先進的防護器具以外,他們在嘗試建立林間防護預警系統,把網際網路數位化和動物保護進一步結合起來。

然而,最重要的還是改變人們的觀念,除了在當地的社區、村寨、學校開展宣傳教育,SEE諾亞方舟和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都在嘗試直播、網絡推廣等手段,這一次騰訊星火計劃的探訪,正是一個新的階段的開端。

這樣的探訪與直播,不外乎是在給人們傳遞,動物保護不是個大眾領域,籌款時未必轟轟烈烈,但它關係到生態、可持續、脫貧、鄉村振興。

餘建華在星火計劃現場進行直播(圖片來源:藍字)

鍾泰還記得,幾年前他組織員工去和當地「活佛」溝通,邀請宗教力量幫忙宣傳環保時發生的事。

按照藏區習俗,活佛會為他們「摸頂」賜福。

但看到眼前的這些人,活佛的手停住了,他說自己沒有辦法為他們賜福,因為「你們身上的功德,比我還多」。

相關焦點

  • 猴王信任的獵人
    為了說服老餘「改邪歸正」,有獵人經驗的龍勇誠每天帶著他去看猴子,講猴子家族的戰爭故事。傈僳人很喜歡這種黑白色的猴子,覺得它們是山裡的精靈,和山神住在一起。還有,和獼猴不同,它們從不打擾村民的生活。1997年,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招集護林員時,老餘的妻子和他的獵人朋友都反對,但他還是加入了隊伍。
  • 太多野豬出沒 日本女性拿起獵槍
    野豬在日本的數量過去幾十年迅速增加,部分原因是獵人數量減少。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女性拿起獵槍。48歲的錦織悅子住在離東京大約2小時車程的靜岡縣熱海,是當地獵人俱樂部少數女性成員之一。俱樂部大部分成員是平均年齡大約70歲的男性。錦織4年前開始獵豬,2017年10月與朋友建起野豬肉加工廠。
  • 獵人、女孩和花朵
    從前有個獵人,他有一條跑得比箭都快的獵狗。獵人帶著獵狗滿山轉,獵狗給人出主意。他們不停地向山裡的動物們索取:吃不完的兔子肉,暖和的豹皮圍裙,閃亮的牛皮靴子,威風的狐狸皮帽子……   獵人還得到一把槍,準備取虎大王的皮當坐墊。這時,來了一個叫鏘鏘的小女孩。她不害怕狗,她喜歡狗。她不認識獵槍,她把獵槍變成了花瓶。她的出現結束了這一切。獵人開荒種地,也和動物們重歸於好做了朋友。
  • 緬甸猴王的殺戮生意:中國客人只要猴腦
    我夾了幾個蟬蛹,炸的太老,其他的就不想嘗試了,放下筷子,從兜裡掏出兩張紅票子擺在桌上。我剛要出門,老闆把我攔了下來,伸了兩根手指,「200。」猴王說,這些年金三角穩定多了,之前每天都在殺人和被殺中度過。走山貨的都是獵人出生,對山林有著深深的敬畏。
  • 《美國末日2》獵槍怎麼獲得 獵槍獲取方法介紹
    獵槍獲取方法介紹 2020-06-22 18:01:36 第三人稱射擊TPS 人氣值:加載中...收集攻略 | 常見問題 | 新手指南 美國末日2獵槍怎麼獲得?獵槍是遊戲內的強力武器,是艾比線才有的,不少玩家找不到獵槍的位置,馬上帶來美國末日2獵槍獲取方法介紹,一起來看一下吧。
  • 草根「美猴王」爭奪猴王桂冠
    草根「美猴王」爭奪猴王桂冠 (6/7) "← →"翻頁
  • 服侍
    拉法福音每天分享牧師的講道錄音和文字講章。
  • 衰漫畫:大灰狼略施小計就拿下「雙殺」,不料卻遇獵人剋星!
    導語:《格林童話》中的小紅帽是被獵人救下的,在日常生活中獵人也都是大灰狼的剋星,不管狼再怎麼兇殘都鬥不過獵人的獵槍,衰衰遇到的大灰狼也會如此害怕獵人嗎?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故事吧!衰漫畫:大灰狼略施小計就拿下「雙殺」,不料卻遇獵人剋星!
  • 私藏雙管獵槍觸犯刑律
    20多年前購買兩支獵槍後一直藏於家中,前幾年公安機關要求上繳時又留了個心眼,只上繳了一支,前年初冬用獵槍打兔子時,牛某被派出所民警查獲。經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該區法院判決,牛某犯非法持有槍枝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  已過花甲之年的牛某是農村居民,20多年前他從外地購買了兩支獵槍、30餘發子彈,用於獵兔子、野雞等。
  • 桐柏公安朱莊派出所第一書記呂欣:真情打動除隱患 收繳獵槍保民安
    9月11日,呂欣在走訪入戶的過程中,收到了群眾自覺上繳的制式獵槍 1支。1當日上午,朱莊派出所民警輔警在第一書記呂欣和負責人李彥勇的帶領下,深入朱莊鎮朱莊村陳小莊組走訪群眾,排查化解矛盾糾紛。走訪的第一站就來到了村民王某家中,因為他是民警們的老熟人了。
  • 《印度猴王》系列:猴王降生
    一提到「猴王」,我們就會想到《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他神通廣大,一個跟頭就是十萬八千裡……印度神話傳說中也有個「猴王」,他的名字叫哈奴曼(Hanuman),也是個頑皮的「潑猴」,他也是神通廣大,幫助羅摩(Ram)打敗了長著十個頭顱的大魔王,成為了印度家喻戶曉的天神……在印度
  • KFC攜手上海美影致敬猴王 「美猴王」玩具受追捧
    「紅人」,而肯德基「猴王當道」大禮包也成為最熱門的話題。而本次「猴王當道」的「美猴王」玩具,不僅是肯德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又一次致敬,更是肯德基對經典文化繼承與發展的一次努力。&nbsp&nbsp&nbsp&nbsp這次肯德基「猴王當道」套餐是肯德基與「美猴王」形象的創作單位、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合作推出,除了禮包內置的美猴王玩具外,連裝套餐的大聖桶都可以改制為美猴王手工製品,此外還附贈一冊由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編寫的《漫畫西遊》四格漫畫書,用新穎易懂的方法,重現傳統西遊記的故事。
  • 島內少數民族替獵人王光祿陳情 蔡英文關切
    島內少數民族團體26日到「府」遞交陳情書,要求臺當局研擬大赦因獵捕保育類動物遭判刑的獵人王光祿。臺「中央社」圖     島內少數民族團體今天到「府」遞交陳情書,要求臺當局研擬大赦因獵捕保育類動物遭判刑的獵人王光祿。王光祿正因病住院,「府」方說,蔡英文日前指示幕僚關心他的健康。     布農族男子王光祿3年前因92歲母親吃不慣平地油膩豬肉,吵著要吃山上動物。
  • 服侍主,,就得主的祝福
    我發現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在教會參與服侍的老年同工居多,而年輕的同工很少。其主要原因是教會對於人材的培養缺乏看見,再有就是在教會參與服侍會經歷很多困難。讓人望而確步,不敢向主委身,停留在業餘服侍的狀態中,多年工作,教會不能發展,自己也成長緩慢。在此,我想提醒那些徘徊在服侍上帝十字路口的年輕弟兄姐妹們,不要看環境,要勇於奉獻,敢於付出。
  • 08 人人服侍 全民皆兵-01
    今天在你所服侍的教會,需要有更多人意識到我要去服侍!我們可以先擺出幾處的經文來思考。一、主耶穌在服侍上所樹立的榜樣只要提到服侍,我們很自然會想到我們的主耶穌。主耶穌在服侍上是祂門徒最好的榜樣!祂說:「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捨命做多人的贖價!」
  • 2017年猴王香菸價格表圖:猴王香菸怎麼樣?
    2017最新百樂門香菸價格表(附圖):百樂門香菸哪裡買  =====全文閱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6月21日訊  陝西中煙猴王香菸品牌:有神韻、磨砂、金、硬紅、軟紅五個系列。「猴王」牌過濾嘴香菸是以雲、貴、豫、陝等省等高檔菸葉為原料,人工選葉、去梗,並配有特製進口專用香精。
  • 賈玲新劇《歡喜獵人》小兒科但有點意思
    由賈玲、包貝爾、張小斐等主演的電視劇《歡喜獵人》正在播出,口碑不盡如人意,有些網友吐槽太差了,這有點。有網友從《我和殭屍有個約會》抄襲吐槽,他們買下版權,直接改編,剽竊不能說。由《歡喜獵人》賈玲演奏的獵槍看起來真的像玩具槍,他被排成行,就像一個小朋友的玩具圖書館。拿一把小槍殺死一個外星人,首先,用混亂的舞蹈迷惑他,然後用小槍射擊。被射中的生物的腹部慢慢膨脹,直到爆發,腹部的藍色血液到處都是。這是一個像肚子腫脹和破裂的把戲,只有孩子們的大腦才能想到。
  • 第一次服侍媽媽
    從醫院用擔架抬回到我家,第一次,我來服侍媽媽。這是我有記憶後,成人後第一次與媽媽身體有接觸。她躺在床上不能動,大小便都要在床上用便盆接。第一晚,我把手機放床頭柜上,媽媽小便就打我手機。那晚夜裡,我自動多次醒來,看看手機,生怕媽媽打電話我沒聽到。
  • 《真假美猴王》上映,劉德華兩大替身同框,吳孟達金巧巧參演
    由杜奕衡、賀剛、吳孟達、金巧巧、程野等人主演的網絡電影《真假美猴王之戰神歸來》已經上映播出了,杜奕衡在片中飾演美猴王孫悟空,賀剛飾演六耳獼猴,杜奕衡、賀剛的長相酷似天王劉德華,這次也是兩人首次同框,二人的長相和電影《真假美猴王之戰神歸來》的創意高度吻合。
  • 網紅媛媛與猴王是誰什麼關係 媛媛和猴王為什麼要尬舞
    最近網上有位叫媛媛的女子因為經常在鄭州某廣場尬舞很火,與她一同尬舞的還有一位叫「猴王」的青年男子,隨著媛媛與猴王的走紅,鄭州各大街頭廣場,都湧現出一批批尬舞者,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網紅媛媛與猴王是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