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報6月24日訊 23日上午8點,本報「愛心號」直通車載著省城12戶愛心家庭從山東新聞大廈出發,冒著細雨前往章丘看望了當地4個孤困兒童。4個孩子身處逆境卻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打動了這些愛心市民,愛心家庭鼓勵孩子們「要勇敢地抬頭」,因為「陽光總在風雨後」,「我們會一直在你左右」。
本報「愛心號」先後到了章丘明水街道的後營村、三義村和牛牌村以及普集鎮東河北村,分別看望了韓文超、李蕭、王梓宇和景元林4名小朋友。
上午10點,近30名愛心市民和當地婦聯同志聚集到了韓文超家中,狹小的院落一下子顯得格外擁擠。看到與文超相依為命的媽媽有精神病,兩人只能靠村裡的救濟為生,文超小小年紀就已經承擔起家裡所有家務時,現場不少市民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其實,這些孩子們更需要心靈的呵護。」每到一戶孤困兒童家裡,總有愛心市民上前索要這個孩子的家庭地址,並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以後有什麼困難,就隨時聯繫我們。」不少愛心市民都表示,以後他們會經常來看望這些孩子,有機會也會把孩子接到城裡去,跟他們多聊天、多交流,給予他們不光是物質上的,更多的也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援助。
大多數愛心家庭都是帶著自己的孩子前來參加活動的,「讓孩子學會如何愛別人,只有學會了愛,才能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有愛心的人,最後才是一個成功的人。」一位家長在回來的路上對自己的兒子講,應該向這些孩子多學習,學習他們的堅強,學習他們的孝心,學習他們的責任心。
當天的天氣並不好,在看孩子的路上,天下起了雨,本來就坎坷的鄉間小路變得更加泥濘,但整個行程中並沒有一位愛心市民對此抱怨過。「實際上,這幾個孩子給我們這些大人也都上了一課。」帶著女兒前來的白女士表示,這幾個孩子讓自己感受到了一個家庭的不幸和貧困,但更重要的是在這些不幸和貧困面前,這些孩子仍頑強地生活著,一個個學習都那麼優秀,實在讓人感動和欽佩。
四封特別的愛心信箋
臉上掛著淚痕,12歲的景元林低頭坐在沙發角,瞅瞅城裡的叔叔阿姨們堆在面前的書包、文具、食品等,一言不發。只有當姜通塞到他手中一封信箋,並說了聲「希望對你有用」時,他才抬起頭,注視著這位比自己略長的小哥哥。
這是18歲的姜通在此次活動中送出的第四封愛心信箋。剛從濟南外國語學校畢業的高中生薑通,此次和兩位同學張龍圖、梁媛結伴,每訪一個孤兒,他總會將一封白色信箋塞到弟弟妹妹手中。
經記者再三追問,姜通有些羞澀地道出:信封裡是自己寫給這些不幸的孩子的一封信,同時每封信裡還附有自己打工掙的50元錢。
「和他們相比我們太幸運了。」儘管已被學校保送至北京大學日語系,姜通並不認為自己足以成為這些孤兒的榜樣,「只是我們成長得比較順利,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優秀。」
和姜通一樣,他的兩個朋友,已被保送至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的張龍圖和被保送至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的梁媛,每從一戶孤兒家出來,總是面色凝重。「對於他們來說,堅強和勇敢是最重要的。」張龍圖慨嘆。
「相信有愛!」姜通將這句話寫入每封信,他說自己和朋友們能夠做的,就是通過文字傳遞一種力量,幫助這些孤兒保持積極上進的心態,「希望他們一定要有信心,一定相信未來是值得為之付出努力的。」
「愛心號」車隊成員全家福。
■側記
愛,總被堅強打動
再大的雨也擋不住獻愛心的腳步。
23日,生活日報「愛心號」開到章丘,體驗章丘市四名孤困兒童的生活。四名孤困兒童的父親都去世了,家裡的「頂梁柱」塌了。這讓他們的童年有了更多的磨難,孩子們承受了更多心理壓力的同時,也變得更加堅強。
韓文超、李蕭、王梓宇、景元林四個孩子對他人的幫助特別敏感。景元林住在姥姥家裡,面對大家的關心,這個小男孩始終低著頭,最後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面對前來的弟弟妹妹和叔叔阿姨們,13歲的女孩王梓宇收下了禮物,還是倔強地一句話也不說。王梓宇的奶奶說,「有人來家裡看小宇,她都不大說話。孩子覺得沒有父母在身邊,不想讓別人覺得她差了別人一截兒。」
13歲女孩的倔強,讓人難以走進她的心裡。在大家冒著雨離開的時候,王梓宇在門口一直看著大家離開,想要開口卻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手舉了起來想要跟大家說再見又縮了回去。就是這樣一個細微的舉動,還是讓前去的市民發現了這個小女孩的善良與友好。
四個孤困兒童中,韓文超是最早熟的一個,也是家庭生活最困難的一個。父親去世,母親有精神疾病,還要照顧讀小學的弟弟,12歲的韓文超努力讓自己成為「頂梁柱」。現在韓文超不僅會洗衣、做飯,而且在待人接物方面都很麻利。
可是畢竟只有十多歲,看著已經上小學的弟弟比同齡人矮了不少,韓文超很想給弟弟補補營養。看著好心的叔叔阿姨給她的錢,韓文超哭了。
本報記者 楊黎明 尹玉濤 李萌博 邢婷
■花絮
李大爺替孫女含淚捧起愛心
6月23日上午10:30,在持續不斷的小雨中,記者和20多名愛心市民來到明水街道辦事處三義村,專程來看望孤困女童李蕭。令人遺憾的是,13歲的李蕭當時正在學校上課,雖經多次電話聯繫,最終李蕭也沒有回到家裡。
沒有辦法,愛心市民們只好把一包又一包的物品和現金交給了她的爺爺——70歲的李玉元。看到愛心市民紛紛捐助物品和現金,李玉元一時間忍不住老淚縱橫,他接連向愛心市民們鞠躬,並緊緊握住大家的手表示感謝。
聽到這個家庭的悲慘遭遇後,不少愛心市民也是眼中含淚,幾個女士則側過臉去,用紙巾偷偷地擦眼淚。
把把雨傘成為鄉間一道風景
剛出濟南時,天已微陰,雖然有些準備,但一場突如其來的中雨還是將走在鄉間土路上的一行人澆得狼狽不堪。
團隊中年紀最大的64歲的劉展勝老人已經足夠小心,但不小心一個趔趄,險些滑倒。他努力保持住身體平衡,同時攥緊了手中的袋子,裡面裝滿了給王梓宇準備的文具。
在爸爸劉濤的傘下,10歲男孩劉任飛像個鬥志昂揚的小兵,走得意氣風發,肩上扛著一箱牛奶絲毫都不含糊。
走到一處不淺的水窪前,在前面的市民紛紛提醒身後人「小心」,一個傳一個,花花綠綠的雨傘成為鄉間的一道風景。
女司機膽大心細 愛心路有驚無險
本期「愛心號」依然是由濟南公交總公司恒生公司免費提供的一輛大客車。客車駛進後營村時,村中的路非常窄,旁邊都是民居以及堆積的雜物,車需要掉過頭來才能繼續前進。正在大家為此捏著一把汗時,「愛心號」駕駛員林寧寧並不慌亂,向前找了一個空間稍微大點的胡同,先把車往後一倒,然後往前一拐,只見客車擦著旁邊的一棵大樹掉過頭來,隨即車內發出了一陣歡呼聲。
「這一路上最辛苦的就是咱的司機了!」活動結束時不少市民都說。由於此次「愛心號」探訪的四個孩子的家都在偏遠的村莊,村裡的土路都很窄,同時天又下著雨,道路變得非常泥濘,但「愛心號」在林寧寧的駕駛下,一路上都是又快又穩,讓愛心市民們有驚無險。
本版稿件採寫 本報記者 李萌博 尹玉濤 楊黎明 邢婷 本版攝影 本報記者 郭建正
韓文超(左二)在接受小朋友的愛心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