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千年歷史裡,大多數情況下男人和女人的分工都是男主外女主內,什麼意思呢?就是男性在外面賺錢養家餬口,而女性在家生兒育女洗衣做飯,在那些醫學知識欠缺的年代,女人被打上了所有不能生育因素的標籤,如果這個家庭是不能生育的,他們會說這個女人連自己女人的本分都做不好,如果沒有生出兒子就說女的沒用。
在幾千年的歷史影響下,即使是現在文明發展迅速的今天,這種思想依然刻在很多人的骨子裡,那些人從心裡不願意去接受新的思想。女性在生育這件事情裡的付出遠遠是要超過男性的,懷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不能生育的原因不只是女性的責任。
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既影響了女性也拯救了不能生育家庭,雖然如此,但是試管輔助生育這個過程並不輕鬆,打針吃藥是常態,一份痛苦一份希望,對於做試管家庭來說,只要最後的結果是好的,過程辛苦些也是值得的,但至今為止試管輔助生育技術成功率都不是百分百的,依然有家庭為了做試管傾盡所有。
霞姐從年輕時候起就非常喜歡有年代感的東西,並且她非常嚮往爺爺奶奶年輕時候的生活,在她看來那個年代才是最真實的,不管是休息還是工作她都喜歡穿著旗袍畫著柳葉眉,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這樣神奇的女子是被人喜歡的,而最終霞姐選擇了那位畫家,因為有個性的人是相互吸引的。
藝術家和普通的家庭是不一樣的,他們追求自由尊重自己內心的選擇,於是在年輕適合生育的時候,他們選擇不要孩子。都說有什麼樣的因就會造成什麼樣的果,年輕時候的逍遙自在讓她們錯失了懷孕的機會,後來等到他們想要孩子的時候,時間已經一去不復返,生育已經成為很大的問題,於是只能選擇做試管輔助生育技術。
對於霞姐來講,孩子是她年過半百後最希望完成的心願,如果沒有孩子她未來會很煎熬,所以選擇試管是她必須要做的事情。做一件事最難的就是開始,事情只要開始,一切的問題都會得到解決,試管助孕也是如此。
促排的過程是艱難的,霞姐辭了自己高管工作,一心只為做試管。霞姐曾用一段話來向說訴說這段經歷,她說:「過程是坎坷的,結果不是最好的,但是滿意的,雖然和自己愛了30年的人揮手道別,但是孩子的到來也是一個滿意的結果,曾經任性讓我快樂現在得失我也負得起結果」。
兩個人能夠相扶到老其實很不容易,他們夫妻都是任性且感性的人,並且能夠為了自己的未來和生活放棄一些東西,離婚也許是遺憾,但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也是開始,重新開始。人能回望過去珍惜現在,唯獨不能預言未來,我們誰都不知道未來會遇上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決定,不留遺憾是我們對自己最大的安慰。
前幾天霞姐寶寶出生了,去醫院看她的時候那個畫家老公也在,他們之間相處的氣氛非常的和睦,我們聊天的時候他一直靜靜地看著霞姐說話,深情的就像熱戀中的小情侶一樣,兩個人在婚姻裡待了30年還能如此,真的是我見過最令人羨慕的一對,大概是他們感情純粹的沒有雜質吧!
在我快30的年歲裡,他們這對才真正的讓我明白,想被愛先愛自己。都說生一次孩子就知道身邊這個人是不是真心愛你,其實不孕不育會讓你更加清楚自己嫁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當然我也很感激自己生活在這個醫療技術發達的時代,因為如果沒有試管輔助生育技術,有更多的家庭會支離破碎,甚至分道揚鑣,希望所有的家庭都不吃沒有孩子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