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波蘭AGH理工大學的邀請,我校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徐穎帶領學校代表團於5月15日至22日赴波蘭AGH理工大學執行「伊拉斯謨+項目」任務。
「伊拉斯謨+項目」是歐盟組織的一項高等教育交流項目,該項目旨在通過歐盟所屬國家與第三國的高等教育合作,提高歐盟以及其他國家相關高校的高等教育質量,同時加強歐盟所屬國家和第三國的教育資源流動,以推動相關高校的交流與合作,此次我校共有5位教師和3位管理幹部赴波蘭執行了該項任務。
訪問期間,波蘭AGH理工大學校長Tadeusz Slomka教授、副校長Jerzy Lis教授親切會見了徐穎一行。我校代表團和AGH理工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礦業與地質工程學院、測繪與環境工程學院、國際學生事務中心等單位負責人以及該校中國事務助理等人分別進行了座談,雙方就合作辦學、學生交流、教師互訪、學術交流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深入研討並達成共識。
我校測繪工程學院嚴家平教授、徐良驥教授、蘇濤副教授分別作了:《Control and comprehensive remediation of ground environment in minning area》、《Coal mining subsidence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Retrieval of soil water supplement using remotely sensed LAI and biomass at regional scale》等學術報告,我校能源與安全學院彭偉副教授、殷志強副教授分別作了:《Coal mine fire prevention and extinguishing techniques using three- phase foam grouting》、《Rock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eep coal mine》等學術報告。AGH理工大學有關學院師生聽取了以上報告,並現場與我校教師就報告的有關內容進行了交流。
此次出訪取得以下成果:加深了對「伊拉斯謨+計劃」項目的認識與理解,為今後通過該項目加強雙方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通過組織我校有關專業教師在AGH理工大學作學術報告,拓展了我校教師的國際化視野,促進了雙方的學術交流;雙方就開展測繪工程專業碩士生的交換生項目達成一致意見,對方將於今年10月接收我校相關專業交換生赴波蘭學習;雙方探討了開展測繪工程專業碩士生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可行性,並就共同逐步推進該項目達成共識;AGH理工大學計劃於10月派出代表團來我校參加「第36屆國際採礦巖層控制會議(2017』中國)」和「2017中國國際礦山測量學術論壇」;學習了AGH理工大學在本科生教育教學、研究生培養以及國際合作方面好的做法,為促進我校相關工作的發展提供了借鑑。
代表團還參觀了該校礦業與地質工程學院、測繪與環境工程學院的實驗室和教學研究機構以及學校圖書館,並在該校礦業與地質工程學院有關教師的陪同下深入波蘭Ziemowit-Piast煤礦進行了技術考察和參觀。
波蘭AGH理工大學建立於1919年,在2015年歐洲大學排名中列第45位。1985年,我校與AGH理工大學籤署了校際交流與合作協議,近年來兩校在教育、學術、科研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日趨頻繁。2016年,為進一步深化雙方交流,我校和AGH理工大學就共同參與「歐盟伊拉斯謨+計劃」項目達成共識,並明確雙方將在學生交換及培養,教師和管理幹部交流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
Tadeusz Slomka校長、Jerzy Lis副校長會見我校代表團成員
徐良驥教授作學術報告
會談雙方部分成員合影(攝影:對方工作人員提供)
(撰稿、核稿:國際交流與合作處 吳幼華、閔凡飛 編輯、審稿:宣傳部 夏雅鳳、董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