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以「一條鐵路——正太鐵路,一個工廠——中車石家莊車輛有限公司(原稱鐵路大廠),一座城市——火車拉來的城市石家莊,一所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為主題的石家莊鐵道大學鐵路文化園建成開園。
石家莊鐵道大學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工程學院,創建於1950年。石家莊鐵道大學黨委書記楊紹普在開園致辭中介紹,石家莊鐵道大學作為全國唯一一所「鐵道大學」,源自「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英雄鐵道兵,在石家莊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已有整整70年的辦學歷史,培養的近20萬鐵路建設者和各類優秀人才,遍布海內外和祖國的四面八方。
該文化園以圖片、雕塑和實物展示的方式,向遊人展示正太鐵路和鐵路大廠的前世今生。據了解,正太鐵路是為連接盧漢鐵路,以輸出晉煤、晉鐵,與法國合作建設,於1904年開工建設至1907年竣工。1951年至1982年,它進行過5次線路改造,由窄軌鐵路到寬軌鐵路,再到電氣化複線,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電力機車牽引,是我國鐵路建設的一個縮影。
在石家莊鐵道大學歷史文化展區,文化園以「三面紅旗」「6組圖片」形式,向遊客展現鐵道大學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重要貢獻。在文化園的最高處,矗立著學校自主研製的SLJ900/32型流動式架橋機。該型架橋機可靈活穿越隧道,輕鬆在隧道口架橋,使山隧混合地區高鐵建設暢通無阻。架橋機上「逢山鑿路 遇水架橋 鐵道兵前無險阻」幾個大字,也是鐵道大學自成立以來,克服重重困難,取得長足發展的真實寫照。
文化園的軌道試驗區展示了一段套軌軌道,即同一線路橫斷面鋪有三根或四根鋼軌,讓使用不同軌距的列車都可行駛的雙軌距鐵路。研發套軌軌道,是石家莊鐵道大學為適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鐵路運輸需求,適應中歐班列的順暢開行,研發「一帶一路」國際鐵路網互聯互通套軌鐵路成套關鍵技術,為實現套軌鐵路最高運行時度達到甚至超過100公裡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