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華泰
大洋洲的索羅門群島、巴布亞紐幾內亞是二個太平洋島國。熱帶雨林氣候,茂密的森林生長著諸多的木材,原木主要出口中國、日本、德國等國。
伐木工人主要生活的食物、用品通過「海洋農貿市場」交易獲得,得天獨厚的樹木稍作加工成小木船,來往於各島之間溝成了賴以生存的生活鏈,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據世界林業資料記載:1958年,在索羅門群島伊莎貝省的(Isabel province,San Jorrge Island)聖豪爾赫島,第一次採集到硬重,又黑不溜秋的一個樹種,就感覺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林業考察工作者,在森林裡艱苦的條件下安營紮寨,樹梢搭屋居住,搞科研。筆者曾也去過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搞過木種分類科研,也有同感,前輩的敬業精神令人敬佩。
2005年,由PeterGwilson和Pitisopa林業科學認證;官方林業機構命名為:Xanthostemon melanoxylon.種名源自希臘文:melas-anos Xylon.譯成漢文的意思:重硬黑色心材的樹種。
既然該木資源稀少珍貴,索羅門群島、巴新政府把它列入保護樹種,不許砍伐,以獲取更大的經濟價值。
2010年,在上海舉辦的世博會的太平洋聯合館,一件由索羅門群島展出的「亞歷山大紫檀」雕刻的工藝品,為一整塊木料刻有海洋動物:海龜、石斑魚、海豚、章魚等動物形象,巧奪天工,惟妙惟肖。這件工藝品不但雕刻工藝一流,而且烏亮的木材博人眼球。世博會結束後,這件木雕工藝品被澳大利亞雪梨國家博物館收藏。
2011年1月份開始,索羅門群島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同時開伐此木,但規定伐木者需持有伐木牌及出口批文,進口木商還應持有「頻危植物出口證書及森林資源部特許出口證書」,同時此木還需要加工削去樹皮,斷面封蠟以防開裂,然後再裝入貨櫃才可出口。
2011年夏季,筆者曾接觸過來自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一批木材。當時還只見木而不不知名,拿出木商提供的報關單:商品貿易名稱:英文名:Alexandria roswood.翻譯中文名:應該是亞歷山大紫檀。查遍了所有資料都沒有這個名稱,後來又查木材斷面代號「TUBI」也無結果。其實報關單也有所誤,沒有學名怎能查找真確的名稱。
後來木商經木材鑑定研究單位才有了正確的名稱:此木為桃金孃科:Myrtaceae.黑黃蕊木學名:Xanthostemon melanoxylon.是從希臘文翻譯過來,所以在拉丁學名中是查不到的。由此可見它不是豆科紫檀屬樹種了,而桃金孃科樹種從軟至硬,密度差異較大,從0.5-1.36g/cm3。
因為樹種名稱不能確定,雖然它的特徵頗像東非黑黃檀,又似盧氏黑黃檀,還有諸多優良特點,還是不能進入紅木類樹種的範疇。
到如今,該木還未列入中國進口木材樹種標準範疇。木材行業一般稱作:桃金孃料;黃蕊木屬;俗稱:亞歷山大紫檀、圖比、所羅門大葉紫檀、黑酸枝、黑黃蕊木、女王烏木、女黑金檀、女皇黑檀木等。
樹皮中至厚2.5-3.0以上,外皮灰黃褐色,內皮棕黃褐色,塊狀剝離。
木材特徵:心邊材區別明顯,心材紅棕褐色至深褐色,間有黑褐色條紋,邊材淺灰黃褐色。有光澤,無特殊氣味或滋味。散孔材,生長輪不明顯。木材鋸剖後顏色久漸變紫褐色至黑色。尺寸穩定性一般,要慢乾燥以免開裂、翹曲。木材紋理有山水花紋相當漂亮,紋理直或交錯,但細密光滑。木材有油性,在原生林成材木一般在400年以上,木材重硬氣幹密度1.30g/cm3。是世界排名第二的硬木,僅次於鐵樺木之後。
該木與東非黑黃檀之比:密度要高一些、木紋更細、尤其是木材圓滿度好,缺陷少,出材率高與東非黑黃檀3-4倍,但尺寸穩定性略差一點。
與盧氏黑黃檀之比:色澤、木紋性能接近,但密度要高與盧氏黑黃檀,在密度、順紋抗壓強度、全乾收縮率、硬度等還優於盧氏黑黃檀。所以人們一般俗稱它為所羅門大葉紫檀。
用途:在所羅門當地土著人稱該木為「國樹」,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主要用於雕刻藝術品,手杖、傳統的武器如棍子、斧頭柄。該木防蟲防腐性佳耐水侵蝕,可用於建築用材,海岸邊房屋立柱、棧橋和標杆。木材油性足,具有自潤滑功能,穩定性好,常被製成艉軸管等。
中國民間一般用於高級仿古家具,加工雖然有些難度,但如今木工機械刀具先進,刨切、雕刻能見光滑細膩的家具。
現在人喜歡享受,空閒時愛喝茶聊天,該木是製作茶几最好的材料,桌面山水花紋漂亮美麗,侃侃而談,其樂無窮。
當時該木噸價不貴,在1.8-2.8萬元左右。
目前,土著人一般採用簡單的機械鏈鋸,把砍伐的樹木,鋸剖成板枋,然後運到首都荷尼阿拉,裝箱上船出口到中國等國。
本文以索羅門群島為例,相同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的TuBI亞歷山大紫檀Alexandria rosew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