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大秦賦裡的郭沫若

2021-02-16 詩畫天地
↑點擊上方「詩畫天地」免費訂閱本刊

作者:孫言誠  原標題:《秦始皇與郭沫若》

原載:《歷史學家茶座》(第15輯) 山東人民出版社

讀中學的時候,我最崇拜的人是郭沫若。我崇拜他的詩,烈火一樣燃燒的句子、大海一樣翻滾的激情,狂奔的天狗、涅槃的鳳凰,無不令我心馳神往。我崇拜他的戲,燕市擊築的高漸離、竊符救趙的如姬、捨身殉師的嬋娟,個個使我如醉如痴。在我幼小的心靈裡,郭沫若就是中國的拜倫、莎士比亞。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又崇拜起郭沫若的學問。一個激情四射的詩人,竟然能沉潛入幾千年前死氣沉沉的甲骨金文,而其井噴一樣的學術成果,連界內的學人也禁不住瞠目結舌,真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我涉足過古文字,對於其中的艱難困頓,略知一二。郭沫若的研究成果有瑕疵,就像聞一多所調侃的,十句話有七句是錯的。但是他的《兩周金文辭大系》,西周斷代、東周分國,把林林總總的金文構築成一個龐大的體系,端的是大氣磅礴。他利用甲骨金文研究古代社會,闡釋唯物史觀,也確實別開生面。他的學術文章,既有梁任公的汪洋恣肆,又有王國維的縝密深邃,不愧為一代宗師!

從讀大學開始,我和郭沫若一起走過了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不知道為什麼,我心目中的偶像消失了。不是轟然倒塌的,而是像風雨剝蝕那樣,一點一點逝去的。時至今日,在我心中只留下一個斑駁陸離的底座。也許正是因為有這個底座,我對時下一些青年學人嘲諷郭沫若「懦弱」、「可恥」,頗不以為然。不錯,郭沫若吹捧過江青,歌頌過大躍進,罵過劉「工賊」,說過鄧「翻案不得人心」等等。這當然和他的《女神》、《天狗》、《屈原》、《虎符》不可同日而語。然而,凡是過來人都明白,諸如此類的事大家都做過,只不過因為名望、地位和性情,郭沫若的行事顯得更誇大、更荒唐,如此而已。

但是,不管怎麼說,現在的年青一代很少再崇拜郭沫若了。我們這代人心目中的「郭老」偶像,也被一波又一波的政治風雨衝刷得面目全非。一個在文壇上光芒萬丈、在學術上成績斐然的詩人、學者,在自己為之奮鬥幾十年終於舉雙手迎來的新社會裡,竟然一步一步淪為平庸、甚至令他自己也嫌惡的老人,倒真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我於是想到了一個和郭沫若糾纏了一生的歷史人物,那就是兩千多年來被人們說來說去卻總也說不明白的秦始皇。正是這個秦始皇,像鏡子一樣折射出郭沫若早年與晚年之間的巨大變化。

|四十年代:大罵秦始皇

四十年代初,郭沫若在重慶。當時,蔣介石一面製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一面加緊鎮壓國統區的民主運動,露出了法西斯專制的猙獰面目。「愛國同胞不斷被無聲手槍打死,民主報刊不斷被無聲手諭查禁」(唐弢《回憶·書簡·散記》)。郭沫若、陽翰笙、夏衍等人的160餘種劇本均被列入「取締劇本一覽表」,不準出版,不準演出。郭沫若的行動也受到特務的監視。他曾經說:「在重慶幾年,完全是生活在龐大的集中營裡,足不能出青木關一步」。

但是,郭沫若沒有屈服,他在《新華日報》上撰文疾呼:「連話都不讓老百姓說,那是很危險的事。」還對友人說:「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文禁愈嚴,總是滅亡之期愈近」(潘孑農《〈屈原〉的演出及其他》)。密布的文網,促使郭沫若把研究的目光投向了秦始皇。他寫出《呂不韋與秦王政批判》,收入《十批判書》。

不愧為歷史學家,郭沫若一出手便扼住了專制帝王的命門。他以呂不韋和秦始皇的對立,揭示了民本主義和專制獨裁的水火不容:「呂氏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而秦始皇則是:天下,一人之天下也,非天下之天下也。他要一世至萬世為君,使中國永遠是嬴姓的中國」(《十批判書》,以下引文同)。把天下視為一己之私,「不讓任何人有說話的餘地」,這就是秦始皇的統治術。「他的鉗民之口,比他的前輩周厲王不知道還要厲害多少倍。」周厲王時還能道路以目,而秦始皇則斬盡殺絕,連目也沒有了。此時,郭沫若的批判矛頭直指秦始皇的焚書坑儒。
這無論怎麼說也不能不視為中國文化史上的浩劫。書籍被燒殘,其實還在其次,春秋末葉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事實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對於坑殺儒生(據考是兩次,一次殺了七百,一次殺了四百六十多),郭沫若更是憤慨異常:呂氏門下的那批學者,可能是完全被消滅了。然而……人可以誅滅,真理總是燒不絕的。20世紀40年代的人都知道,郭沫若所批的秦始皇,就是蔣介石。面對蔣介石的屠刀,「郭沫若高呼:書是禁不完的,儒是坑不盡的,秦始皇是快死的。從左閭裡已經有篝火起來了」(見唐弢文)。他甚至讓戲裡的主人公高漸離公然呵斥秦始皇:「如今天下的人都是和我通謀的,天下的人都願意除掉你這個暴君,除掉你這個魔鬼,除掉你這個……」在白色恐怖籠罩下的重慶,這是何等的英勇無畏!在寫作《呂不韋與秦王政批判》的過程中,還有個小插曲。有個叫程憬的人,在中央大學《社會科學季刊》上發表了一篇《秦代政治之研究》,歌頌嬴政,意在拍蔣介石馬屁。郭沫若讀了程文,怒火中燒,一口氣完成了四萬多字的批判文章,那氣勢真如「長江大河,飛沙走石」。當年意氣風發的郭沫若,恐怕做夢都沒想到,自己後來也走上了程憬的路。歷史跟他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1948年11月,郭沫若應黨中央邀請,從香港到解放區來共商開國大業。12月6日,他和翦伯贊等一行三十餘人,安抵東北解放區首府瀋陽。按捺不住喜悅之情的郭沫若,高聲朗誦道:出乎郭沫若的意料,他的摯友、導師、心中的太陽,卻鍾情於秦始皇。其實,這信息早在重慶報紙發表《沁園春·雪》的時候,就已經透露出來了。但那時二人的關係尚屬諍友,郭的《甲申三百年祭》還被主席列為延安整風文獻之一。儘管郭文的原意是惋惜正直的知識分子李巖被殺,指出李自成失敗的原因是重用權臣、驍將,不用知識分子,為此他甚至想寫李巖和紅娘子的悲劇,以警後世。但毛主席卻從文章中總結出「革命勝利後不能驕傲」的歷史教訓。文章雖說見仁見智,可主席把郭沫若的史論當做革命的鏡子,卻是不爭的事實。有此一層關係,郭沫若罵罵秦始皇也就不會感到有什麼不便了。五十年代,情況發生了變化。右派向黨的猖狂進攻,使主席進一步理解了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良苦用心。事情是由范文瀾的一篇文章引起的。1958年5月8日,在八大二次會議上,毛主席說:這篇文章引了許多事實證明厚今薄古是我國的傳統,引了司馬遷、司馬光……可惜沒引秦始皇。秦始皇主張「以古非今者族」,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這時有人插話:「秦始皇焚書坑儒。」主席立予駁斥:"秦始皇算什麼?他只坑了四百六十八個儒,我們坑了四萬六千個儒……我們與民主人士辯論過,「你罵我們是秦始皇,不對,我們超過了秦始皇一百倍;罵我們是秦始皇,是獨裁者,我們一概承認。可惜的是你們說的不夠,往往要我們加以補充。」(大笑)如此明確地肯定秦始皇,而且是以和歷史學家范文瀾對話的方式發出來,並且點名民主人士「罵我們是秦始皇」,這不能不使郭沫若驚悸。於是,他開始了艱難而又苦澀的轉彎。
六十年代初,郭沫若出版了《讀〈隨園詩話〉札記》。全書凡77條,其中第8條就是《論秦始皇》。在《詩話》中,袁枚曾對羅兩峰的詩「焚書早種阿房火,收鐵還留博浪椎」,擊節稱妙。郭沫若駁斥袁枚:「何妙之有?」
先駁焚書:以焚書而言,其用意在整齊思想,統一文字,在當時實有必要。然始皇所焚並不多,書多藏在官家,民間欲學書者可就官家學習,此猶今之圖書館也。故始皇毀兵,在中國為銅器時代向鐵器時代之過渡。且毀兵器而為鍾,不更有偃武修文、賣刀買牛之意耶?
「普天四海大燒其書」變成了辦圖書館,為彈壓民眾所採取的「收天下之兵」竟成了「偃武修文」的創舉。為了轉過這個艱難的彎子,郭沫若可謂煞費苦心。1963年3月,郭沫若和翦伯贊在廣西不期而遇。翦將途中所作之詩錄請郭沫若斧正,郭遂將「雄才千古說秦皇」,改為「雄才今日識秦皇」。他是這樣解釋的:
因為古來都是罵秦始皇的,由毛主席的《沁園春》才把他肯定了。這樣說也和老兄的「不到靈渠岸,無由識秦皇」,扣合起來了(張傳璽《新史學家翦伯贊》)。雖然都是迎合,郭比翦顯然高了一籌。「古來都是罵秦始皇的」,輕輕的一句話,既蕩開了郭沫若當年的「錯誤」,又擺正了文人和領袖的地位,郭、翦二人目睹靈渠之後方才認識的雄才,領袖早在幾十年前就肯定了,史識之高下盡在不言之中。不久,郭沫若又在記遊詩中寫出:「秦皇畢竟是雄才,北築長城南嶺開。」用以和翦詩酬答唱和、聲氣相應。至此,兩位史學大師在秦始皇問題上,終於和領袖取得了一致,鹹與維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歷次運動中,郭沫若始終是以革命者的身份過關斬將、高歌猛進,風頭之勁,文藝界、學術界罕見其匹。文革初起時,郭沫若雖曾一度驚慌失措,發表過驚世駭俗的「燒書」高論,但因為有「要保護郭老」的最高指示,所以還是有驚無險。然而,七十年代風雲突變,郭沫若的地位一下子變得岌岌可危,禍根仍然是秦始皇。
原來,林彪反黨集團反對毛,手段之一就是罵他是秦始皇。在《571工程紀要》中,他們惡毒攻擊「借馬列主義之皮執秦始皇之法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並高呼「打倒當代的秦始皇」。耐人尋味的是,八大二次會議上那位插話者,恰恰也是林彪。如此分明的右派言論,主持批林整風的總理卻放了過去,一個勁兒地批極左,主席自然不滿。1973年7月4日,他召見王洪文、張春橋,先對外交工作發了通牢騷,話鋒一轉就談到了郭沫若:
郭老在《十批判書》裡自稱人本主義,即人民本位主義,孔夫子也是人本主義,跟他一樣……國民黨也是一樣啊,林彪也是啊!
這次不單是秦始皇了,連提倡人本主義的呂不韋丞相也被拉了出來。主席還寫了首打油詩調侃郭沫若:
別看是打油詩,分量卻字字千鈞。「名曰共產黨」,就在1966年3月,毛主席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談到吳晗、翦伯贊時說:「他們倆都是黨員,黨員卻反黨。」吳、翦的下場歷歷在目,屍骨未寒吶,現在輪到郭沫若了。
8月5日,毛主席又召見江青,讓她手記七律一首,題目是《讀〈封建論〉呈郭老》:
「文革」開始後,毛主席七年沒寫詩,第一次寫,竟是這樣一首,郭沫若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風聲越來越緊。9月23日,主席在會見埃及副總統沙菲時說:「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中國歷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金春明《文化大革命史稿》)。
11月,基辛格寫道:他(毛)突然問我是否見過「懂德語」的郭沫若,雖然在此之前「懂德語」並不是同我見面的前提。當我說還從未見過這位先生時,毛澤東說:「他是尊孔派,但現在是我們的中央委員」(基辛格《動亂年代》)。該來的終於還是來了。1974年1月25日,中央直屬機關召開上萬人的批林批孔動員大會。會上江青兩次把郭沫若叫起來,宣讀毛主席的兩首批郭詩篇。一位與會者記述了當時的場景:
郭老那天也去了,帶著病,低著頭坐在那裡。江青會上發言問:「郭老來了沒有?」郭老站起來說:「到」(《周南口述:遙想當年羽扇綸巾》)。
已屆82歲高齡的郭沫若,以帶病之軀,在大庭廣眾之下站起來蒙羞,此情此景,令人齒冷心寒。尤其讓郭沫若揪心的是,運動下一步如何發展尚難逆料,所以會後他體溫驟然上升,突發肺炎,住進了醫院。
聽說郭沫若病了,毛主席派人前往醫院探視,順便向病家索要《讀〈隨園詩話〉札記》。郭沫若的書。主席那裡大字本小字本應有盡有,他送江青看的《十批判書》,就是專門排印的大字本。要看書,何至於向郭老要?這其實是給郭老送去了一副良藥。果然,郭沫若的病軀很快轉危為安了。評價秦始皇本來是個學術問題,說好說壞,盡可百家爭鳴。但一些學者時而說壞,時而說好,甚至心裡說壞,口頭說好,就不是學術問題了。究其原委,乃是十幾年灌輸形成的思維定式——「為政治服務」。文藝為政治服務,歷史為政治服務……甚至科學也要為政治服務。大躍進時,一位大科學家提供畝產萬斤的科學依據,已經成了對此思維定式的絕妙諷刺。
更其荒唐的是,「為政治服務」又進一步演變成「為政治家服務」。政治家也是人,他能窮盡一切科學真理嗎?各學科都唯政治家馬首是瞻,學術的創造性也就被一筆勾銷了。
學術如此,文藝更是如此。郭沫若不止一次地對他的孩子說:「我很後悔當初沒有把李巖和紅娘子的故事寫成戲」(《郭老晚年二三事》)。當初沒有寫,後來就不能寫了。在知識分子被政治家視為資產階級的時候,怎麼能寫被李自成殺死的李巖?想寫的不能寫,為了「為政治服務」,郭沫若卻寫了被曹操拯救的知識分子蔡文姬。服務是服務了,可無產階級政治家們卻不領情。羅點點寫了這樣一件事:《蔡文姬》散戲之後,「一位將軍對他旁邊的人半開玩笑地大聲說:『曹操如果像郭老寫的這樣好,我就介紹他入黨。』當時康生也在場,我看到包括他在內的人都笑了。這種玩笑中包含的輕佻和不以為然,以及周圍人對這種玩笑心領神會的響應,卻留在我的印象裡……說來難以置信,我們這些小孩子也會勢利地在這種玩笑中辨別出一個人在黨內的地位是否重要」(《紅色家族檔案》)。
一個天才的戲劇家,淪落成連小孩子都譏笑的弄臣,實在是時代的悲劇。如果郭沫若寫的是李巖和紅娘子,我想將軍們是無論如何也笑不出來的。悲哀的是,郭沫若至死都還念念不忘地想寫李巖。
其實,對自己「在黨內的地位」,郭沫若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在《李白與杜甫》中寫道:「李白的值得譏評處是在他一面在譏刺別人趨炎附勢,而卻忘記了自己在高度地趨炎附勢。」李白「其實不過是御用文人的幫閒獻技而已。」

圖書

點擊上方關注詩畫天地視頻號

原創首發:現代詩5首;古韻10首合輯,20首專輯

投稿郵箱:1978227900@qq.com

投稿主編四世同堂微信:sstt500609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網頁

相關焦點

  • 《大秦賦》電視劇有哪些看點 《大秦賦》劇情介紹
    古裝大劇《大秦賦》首播6集就收穫一片好評,不僅服化道精緻,還盡力去還原歷史,宏大的戰爭場面讓觀眾直呼過癮,而主演團隊也是演技在線,非常值得一追,那麼《大秦賦》有哪些看點?下面帶來介紹。  《大秦賦》的內容看點  《大秦賦》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張魯一飾演)在呂不韋(段奕宏飾演)、李斯(李乃文飾演)、王翦(尤勇智飾演)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  先說尊重歷史的一面。這部《大秦賦》從秦國攻打趙國邯鄲,秦異人緊急回鹹陽講起,引入秦異人、呂不韋、嫪毐、華陽夫人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
  • 大秦賦的郎中是什麼官 大秦賦李斯是什麼官
    大秦賦的郎中是什麼官首先,在古裝歷史劇《大秦賦》中,有些官職大家應該比較熟悉,比如呂不韋擔任的丞相(相邦)這一官職,大家都知道這是百官之首。再比如蒙驁的上將軍,可以和三國時期的大將軍相提並論。不過,就李斯擔任的長史和蒙恬擔任的郎中,很多人可能就不太熟悉了。
  • 《大秦賦》:羋啟無奈叛秦,為之後大秦的覆滅埋下伏筆
    隨著《大秦賦》劇情的持續推進,觀眾原本以為可以安安穩穩的覆滅六國,再也不會有何波瀾,畢竟,《大秦賦》的結局早早就被人劇透了,那便是嬴政可以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可沒想到,《大秦賦》果然良心巨製,在劇情的後半部依舊跌宕起伏。
  • 大秦賦一共有幾集 大秦賦每周更新時間一周更新幾集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那麼,大秦賦一共有幾集?大秦賦每周更新時間!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秦賦一共有幾集?大秦賦每周更新時間!
  • 韭菜、乾電池,拼多多、大秦賦
    大秦賦,則把「韭菜」、「乾電池」的內涵、外延擴展了。《大秦賦》劇照:會打仗的農作物《大秦賦》劇照:會打仗的農作物面對「篡改歷史、美化暴秦」的指責,導演說:「我們為《大秦賦》這部劇所做的努力,就是想激起人們……願為國家慷慨赴死的豪情……這是全劇的魂
  • 大秦賦嬴政親政是哪一集?大秦賦劇情介紹(1-78全集)大結局
    網易娛樂12月17日報導 日前,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領銜主演的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正在CCTV-8黃金強檔、愛奇藝同步熱播。播出至今,《大秦賦》熱度不斷攀升,在同檔期劇集中以黑馬之勢,佔領各大平臺榜單榜首。
  • 《大秦賦》裡的毛遂,讓我們雲裡霧裡
    (《大秦賦》裡的毛遂)但毛遂也明白,用劍威逼楚王,是危險的,楚王可以當時答應,之後再反悔。所以毛遂又做了二件事,一是找到楚王心中的痛點,從心理上說服楚王。(《大秦賦》中的秦相呂不韋)然而,這一切並不真實,因為趙佾此人在歷史上並不存在,完全是《大秦賦》杜撰出來的人物,那麼毛遂設計讓趙佾去秦國做人質,然後立趙偃做趙王的事,也便是子虛烏有了
  • 豆瓣評分8.1的《大秦賦》,不合格?-虎嗅網
    這部開播前就自帶「神劇」光環的作品——或許很多人已經猜到了——就是最近剛剛開播的《大秦帝國》系列最後一部:《大秦賦》。因此,收視破1的《大秦賦》,顯然不僅僅是靠觀眾口中虛無縹緲的「質感」收穫了注意力。正如一位網友說的那樣,雖然劇裡緩慢的語速和時不時搶戲的慢鏡頭讓他忍不住用了1.5倍速,但整個故事看下來,卻還是感受到了看國產劇時久違的暢快感。
  • 趙偃郭開,大秦賦裡的阿呆與阿瓜
    《大秦賦》本該是部歷史正劇,可是每當看見趙偃和郭開這倆活寶,就像看到了一部喜劇老片,金·凱瑞和傑夫·丹尼爾斯主演的《阿呆與阿瓜》。據《戰國策》描述,趙偃和郭開疑似是同性戀人,這個觀點沒實據可靠。《大秦賦》中,趙偃和郭開視國事為兒戲,是歷史上著名的昏君和姦臣的關係。趙偃十分溺愛郭開,但凡郭開所求,趙偃基本上都能滿足。不管是金錢、官位還是兵權。以至於郭開坑死兩位趙國名將,廉頗和李牧,以一己之力幹翻了四大名將中的兩位,更是間接導致了趙國的滅亡。
  • 《大秦賦》,趙王偃正史裡怎樣死的?被戴綠帽子氣死?
    正在熱播的歷史劇《大秦賦》中,趙王偃與秦王政籤訂結盟書後受騙,在他派兵伐燕,無暇提防秦國時,秦王派大將王翦等趁機率軍攻趙,奪取鄴地九城,趙王偃生氣吐血病倒(《資治通鑑·卷六》:趙人伐燕,取狸陽。兵未罷,將軍王翦、桓齮、楊端和伐趙,攻鄴,取九城)。 趙王病倒,大權被倡後獨攬。
  • 《大秦賦》女人裡華陽城府,冬兒可愛,離秋耐看,趙姬一言難盡
    《大秦賦》是一部男人群像戲,女性角色在劇中很少,但少不代表不重要。如華陽太后,嬴異人之所以能成為秦王,就是因為他認華陽太后當了親媽,這部劇的開始部分,華陽太后是全劇最重要也最關鍵的人物,出場戲份非常多。
  • 我看《大秦賦》,閒話:大秦的「災星」——趙高
    趙高已在《大秦賦》中露臉了,隨著劇情的發展,趙高露臉的機會將大大增加。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權奸」和大秦帝國的「掘墓人」,趙高在《大秦賦》中的表現才剛剛開始!《大秦賦》中,趙高目前已隨王伴駕,地位低下,充其量不過是秦王嬴政面前「端茶倒水」和「跑腿」的角。別小看此時的趙高,呆在秦王身邊,與其朝夕相處,這些可都為趙高日後的「飛黃騰達」,打下了牢固的政治基礎。此時,滿朝的文武百官及宮中稍有地位的人,可能都不會正眼瞧他一下。趙高每天起早貪黑不說,還得小心翼翼,戰戰兢兢,說的最多的話也就是個「諾」!
  • 大秦賦rapstar李斯:冠軍被他內定
    《大秦賦》真的火了。豆瓣開分8.9,微博上的#大秦賦#話題已經有超過8億閱讀,26.2萬討論。劇不僅在傳統的中央八套黃金檔播出,平均收視率一度超過1%。同時也在愛奇藝和騰訊上線。依然是沒有流量,沒有十級美顏,沒有灑狗血,但不少過去對《大秦帝國》不算了解的小年輕和女性群體也加入了這場盛會。要論破圈,《大秦賦》真的有點牛。先來看看陣容,一如往常,《大秦賦》是一部戲骨雲集的作品, 幾位實力派叔圈男演員,搖身一變成了大秦版「披襟斬棘的叔叔」。
  • 無論叫《大秦賦》還是「大情婦」,都不屬於《大秦帝國》系列!
    要說年底最火的電視劇,《大秦賦》首當其衝,因為這部劇曾被認為是《大秦帝國》系列的第四部,此前該劇名叫《大秦帝國之天下》。在宣傳階段也是以該系列完結篇做宣傳的,沒想到開播後卻改名叫做《大秦賦》,讓人有些莫名其妙。
  • 熱播歷史劇《大秦賦》裡居然出現了燒烤架!
    日前,《大秦帝國》系列連續劇終結篇《大秦賦》正在熱播,該劇講述了始皇帝嬴政在眾多名臣猛將的輔佐下,奮六世之餘威,掃滅六國,一統天下,最終建立起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大秦賦》宣傳海報在劇裡的第三集,西周君率魏、趙等五國合縱攻秦,聽此消息,秦公子異人會見呂不韋商議對策。
  • 《大秦賦》和《大秦帝國》劇情脫節,實際上是《羋月傳》續集吧?
    先不談論歷史上的秦始皇嬴政和歷史上的秦昭襄王嬴稷,就只說說《大秦賦》裡張魯一演的這個滿40減27的呂政和《大秦帝國之崛起》的嬴稷。對比上一部裡的秦昭襄王的畫風。此外,還有更好笑的,《大秦賦》怕不是連自己上一部拍了什麼都不記得了吧?就在上一部《大秦帝國之崛起》裡,秦昭襄王綁架了自己的遠房舅舅兼老嶽父楚懷王並且撕票了,還發動鄢郢之戰,水淹過楚國鄢城、攻佔楚國郢都,不記得了嗎?而且歷史上秦昭襄王可不僅僅綁架撕票了楚懷王,還扣押過楚考烈王本人和春申君,並且在鄢郢之戰後把楚國的宗祠和祖墳一把火燒了。
  • 《大秦賦》裡反覆吟唱的「豈曰無衣」出自哪裡?都是什麼意思?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題是:《大秦賦》裡反覆吟唱的「豈曰無衣」出自哪裡?都是什麼意思?最近《大秦賦》在央視熱播,震撼的場面和宏大的背景,給人一種氣勢恢宏的感覺,加上跌宕起伏的劇情,成為其熱播的主要原因。
  • 大秦賦抱羊是什麼意思?大秦賦李斯為什麼抱一隻羊
    《大秦賦》裡為什麼要抱羊李斯前去拜訪呂不韋,懷中卻抱著一隻小羊羔,這個場景除了有些令人發笑,恐怕同樣也引發了大家的不解。關於這一幕,其實並非製作方無的放矢,乃是源自於周禮,至於李斯懷中的羊羔,其實就是見面禮。只是這個見面禮,卻不是隨便送的。
  • 《大秦賦》豆瓣評分出了!這個分數,你看公道嗎?
    2020年底最受矚目的電視劇作品,自然就是《大秦帝國》系列的完結作《大秦賦》。由張魯一、段奕宏領銜主演的這部古裝劇,儘管在播出之前,並沒有經過太多的宣傳,而且在正式上檔前幾天才公布消息。但是憑藉著《大秦帝國》系列一貫的高口碑,以及廣大觀眾對這部電視劇長久以來的期盼,《大秦賦》還是在開播之後,就引發了劇烈的反響。不但收穫了極佳的收視率成績,而且網絡播放量也是遙遙領先。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張魯一飾演的正是秦始皇嬴政。其實張魯一此前的熒幕形象,以溫和內斂居多。與秦始皇嬴政在觀眾心中的形象,確實有著一定的反差。
  • 大秦賦:羋月和秦始皇是什麼關係?
    近日電視劇大秦賦熱播,作為一部歷史正劇,引起網友熱議,這些年清朝宮廷戲被扒的體無完膚,但是對於秦朝,耳熟能詳的人必屬秦始皇,電視劇裡《羋月傳》算是比較火的一個,那麼羋月和秦始皇是什麼關係呢?回到《大秦賦》中,大秦賦中死的第一位老皇帝諡號就是秦昭襄王,就是羋月的兒子嬴稷,雖然老皇帝戲份不多,但他在秦國歷史上確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以為皇帝,勵精圖治,為秦國的發展做出極為傑出的歷史貢獻。秦昭襄王死後,就是其兒子秦孝文王嬴柱即位,不幸的是做了3天的皇帝就殯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