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團隊 湘潭大學-智能電力變換及其應用技術團隊

2021-02-15 中國電源學會


基本信息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郵編:411105

電話:0731-58292224

團隊帶頭人:鄧文浪  

團隊規模:4

主要成員:鄧文浪、譚平安、李利娟、陳才學

研究方向:電力電子技術及其應用


團隊簡介

湘潭大學智能電力變換技術及應用研究團隊主要從事電力電子技術及其應用方面的研究,近十年來在新型電力電子拓撲及其控制、電網安全 、功率半導體器件建模及可靠性、無線電能傳輸、風力發電控制技術等方面開展科學研究。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


在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考慮脆弱性指標的電力系統差異化規劃理論與方法」 (編號:51307148);

(2) 湖南省科技計劃項目「抗災型城市電網差異化規劃研究」 (編號:2013GK3168);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二階隨機佔有約束優化問題的高效數值算法、理論及其應用」 (編號:11301445);

(4) 國家自然科學天元基金項目「延遲微分代數系統的迭代算法及其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 (編號:11226322);

(5) 湖南教育廳一般項目「無刷雙饋風力發電系統控制策略的研究」 (編號:13C905).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51207134、半控型功率器件並聯均流控制的非線性穩定運行機理及安全域研究、2013/01-2015/12、25萬元、結題、主持。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柔性帶材電磁功率元件集成拓撲與設計方法,51577161

(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配電網故障時逆變型分布式電源的運行特性及短路電流計算方法研究

(9)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09C962、HAPF與SVC構成的並聯型電能質量綜合補償器控制技術研究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0877028、電力電子系統的小世界網絡特徵及動態故障診斷、2009/01-2011/12、35萬元、已結題、參與。

(10)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08JJ6029、基於自抗擾控制技術的雙級矩陣變換器控制策略研究

(11)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06C833、矩陣變換器電流控制策略的優化研究


科研成果

[1] Recent Progress of SiC Power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IEEJ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J], 2013, 8(5): 515-521. ( SCI)

[2] 多電平矩陣變換器的等效電路及其應用. 高電壓技術[J], 2013,39(3):741-748. (EI).

[3] Procedure and Model of Anti-disaster Differentiated Planning for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Journal of Energy engineering, 2015. DOI:10.1061/(ASCE)EY.1943-7897.0000267. (SCI)

[4] A novel model for wind power forecasting based on Markov residual correction. 2015 IEEE 6th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Congress (IREC): 1-5. (EI)

[5] 使用空間矢量調製的三電平矩陣變換器控制策略[J].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08, 28(9): 12-16.(EI)

[6]三電平矩陣變換器的電路拓撲與控制策略[J]. 電力自動化設備, 2008, 28(3): 63-67.(EI)

[7]基於精簡矩陣變換器的海上風電高壓直流輸電控制策略. 電力系統自動化, 37(8):34-37,2013

[8] 高頻鏈TSMC的雙極型空間矢量調製,電機與控制學報, 17(11):75-82,2013

[9] 基於雙級矩陣變換器的直驅永磁同步風力發電系統有功功率平滑優化控制. 電網技術, 37(12):3419-3425,2013 

[10]基於新型兩步換流的高頻鏈矩陣整流器控制.  電力自動化設備, 33(10):130-135,2013

[11]基於優化換流策略的雙級矩陣變換器實驗研究,電力電子技術,47(5):97~99,2013

[12] 基於電流空間矢量預測控制的HFLMR研究. 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 41(14):108-114,2013

[13] 應用雙級矩陣變換器的永磁直驅風力發電系統集成控制策略. 太陽能學報, 33(4): 577-581, 2012

[14]段斌.雙級矩陣變換器直驅風力發電系統最大風能追蹤.  電網技術, 36(5):73-78,2012

[15] TSMC勵磁的雙饋風力發電系統研究. 太陽能學報,31(5):  648-653,2010

[16]提高雙饋感應式風力發電系統故障穿越能力的控制策略. 電機與控制學報, 14(12):15-22,2010

[17]基於合成矢量的雙級矩陣變換器驅動感應電機電流控制策略. 電網技術, 34(2): 64-70,2010 

[18] A Frequency-tracking Method Based on a SOGI-PLL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to Assure Operation in the Resonant State[J]. Journal of Power Electronics, 2016, 16(3): 1056-1066.

[19]  Phase Compensation, ZVS Operation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Based on SOGI-PLL[C]. 2016 IEEE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APEC), Long Beach, CA, USA, 2016, pp. 3185-3188

[20] Adjustable Coupler for Inductive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to Improve Lateral Misalignment Tolerance[C]. IEEE ECCE Asia, 2016.

[21]晶閘管混沌行為的延遲反饋控制與尖峰電流抑制. 物理學報, 2010,59(8):5299. SCI 收錄號:000281024100023.

[22]  負微分電導下晶閘管的動力學行為與混沌現象. 物理學報, 2010, 59(6):3747. SCI收錄號:000278672300019.

[23] 基於微分幾何理論的參數失配系統時空同步研究. 物理學報, 2013, 62(23): 230507. SCI收錄號:000328931400013.

湖南大學-工業高效電能變換與電能質量控制理論與新技術研究團隊

研究方向:大功率冶金特種電源系統,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配電網電能質量控制,新能源分布式發電,微電網控制,企業綜合電氣節能

浙江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徐德鴻教授團隊

研究方向:高效率不間斷電源,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用電力電子變換器,高可靠性多能源儲能系統,功率半導體器件封裝及應用

浙江大學-馬皓教授團隊

研究方向:電力電子技術及其應用、電力電子先進控制技術、電力電子系統故障診斷理論和方法、新型高效功率變換拓撲與控制技術、電力電子系統網絡控制技術、逆變器無線並聯技術、電能非接觸傳輸技術、電動汽車中電力電子技術等。

華南理工大學-電力電子系統分析與控制團隊

研究方向:電力電子分析與控制、電力電子系統與裝置、電力電子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無線電能傳輸、電機與節能系統、工業電源裝置及其工程可靠性等。

華中科技大學-康勇教授團隊

研究方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哈爾濱工業大學-模塊化多電平變換器及多端直流輸電團隊

研究方向:模塊化多電平拓撲、模擬、控制與應用;多端直流輸電;電網穩定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模塊電源實驗組

研究方向:電力電子系統集成,包絡線電源跟蹤,超高頻電力電子變換技術,無頻閃無電解電容LED驅動電源,併網型逆變器,開關電源傳導電磁幹擾的建模與抑制

清華大學-電機系可再生能源與微電網課題組

研究方向: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微電網、主動配電網中的電力電子技術

清華大學-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研究團隊

研究方向:電力電子變換器、高性能電機控制、電氣化交通

清華大學-新能源與節能控制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及其控制技術、微網能量管理及控制技術、儲能系統狀態監測及應用技術、電力電子技術與電機驅動系統

西安交通大學-電力電子與新能源技術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電力電子技術在電能質量控制、輸配電系統中的應用;電力電子技術在新能源發電及新型電能系統中的應用;開關電源與特種電源技術;電力傳動及運動控制技術;電力電子集成封裝技術

為增加行業內對高校科研團隊的了解,促進產學研及科技成果轉化,特在學會網站設置「科研團隊」展示專欄,現中國電源學會已收錄國內77支電力電子及電源相關科研團隊,如您的科研團隊尚未被收錄,請點擊下載:「中國電源學會高校科研團隊調查表」,填寫後發送到學會郵箱:cpss@cpss.org.cn。

所有科研團隊的信息將收錄在中國電源學會科研資料庫,並在中國電源學會官網「科研團隊」專欄刊登。


目前,中國電源學會已收錄國內77支電力電子及電源相關科研團隊,點擊「閱讀原文」,獲取完整列表。

相關焦點

  • 科研團隊 | 湘潭大學-智能電力變換及其應用技術
    >湘潭大學-智能電力變換及其應用技術地址: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郵編:411105電話:58292224團隊人數:4團隊帶頭人:鄧文浪主要成員:鄧文浪,譚平安,李利娟,陳才學研究方向:電力電子技術及其應用湘潭大學智能電力變換技術及應用研究團隊主要從事電力電子技術及其應用方面的研究,近十年來在新型電力電子拓撲及其控制、電網安全、功率半導體器件建模及可靠性、無線電能傳輸、風力發電控制技術等方面開展科學研究
  • ——東北電力大學穆鋼教授為帶頭人的電氣工程教師團隊
    東北電力大學便坐落於風景秀美的北國江城——吉林市。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馬昭彥、駱濟壽、丘昌濤等老一輩專家學者的引領下,東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教師團隊以「紮根東北、服務全國、走向世界」為戰略,以電氣工程學科發展前沿和國家能源電力技術需求為導向,始終將智慧與責任溶進共和國電力工業的人才培養和科技進步中。
  • 四川大學團隊特稿:多尺度電力負荷數據恢復與補全的新思路
    團隊介紹張帥,四川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可再生能源互補發電規劃、運行調度及電力市場,包括可再生能源與負荷多尺度時空不確定性,互補模式,資源調度與控制及電網接入等研究。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劉繼春,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電力系統分析及其經濟運行、電力市場、新能源與儲能、配電網、能源網際網路等專業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2008年至2009年在美國從事智能配網方向的博士後研究工作。
  • 上海交通大學智能衛星技術中心團隊在首屆國際立方星及應用創新...
    2018年11月18日至11月20日,首屆國際立方星及應用創新設計大賽在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30支隊伍報名參加了本次活動,其中12支隊伍闖入決賽。經過現場答辯角逐,最終評選出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上海交通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智能衛星技術中心團隊成功闖入決賽並取得佳績。
  • 湘潭大學劉平樂教授團隊連續在頂級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今年上半年,我校化工學院劉平樂教授團隊先後在《應用催化B》(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催化學報》(Journal of Catalysis)、《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 )、《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ACS Applied
  • 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智能材料領域優秀團隊簡介
    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最早於1992年在哈工大開展智能材料系統和結構的研究,並長期致力於智能材料及其應用的研究,與杜善義院士等合著 「智能材料系統和結構」專著,且相關研究成果受到廣泛關注。冷勁松教授於2017年獲國際複合材料學會世界學者獎,2018當選年度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 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決策科學與信息系統技術團隊紀實
    在合肥工業大學,有這樣一支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信念堅定、心有大我的優秀教師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善林教授的率領下,他們直面中國的管理實踐需求,堅持從國家重大需求出發,在中國的管理實踐中發現科學問題、提出理論方法、檢驗完善成果、培養一流人才。  近日,該校管理學院決策科學與信息系統技術團隊,獲評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 自動化學院導師團隊介紹(三)(更新版)
    智能決策與協同控制研究團隊依託廣東省重點實驗室,主要致力於智能決策與協同控制理論研究、無人自主系統協同控制、無人機系統控制及其在電力系統應用領域的研究。該研究團隊現有教師21人(教授11人,副教授6人,講師4人)。
  • 湖南數學界首個國家級平臺落戶湘潭大學
    湘潭大學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副院長、該中心的執行委員會副主任楊銀教授介紹,今後中心重點將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裝備製造技術、新能源與智能電網技術等領域方向開展研究,推進數學與工程應用、產業化的對接融通,提升數學解決具體問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作為湖南數學界的第一個國家級平臺,中心的建設運行管理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執行委員會等機構的人員配置稱得上「頂配」。
  • 計算電磁學及其應用「三好三有」研究生導學團隊掛牌
    王禕心)4月28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電磁學及其應用團隊(SIS)在北校區西大樓II區412會議室舉行「三好三有」研究生導學團隊掛牌儀式。她說,計算電磁學及其應用團隊能夠榮獲第三屆「三好三有」研究生導學團隊榮譽稱號,離不開團隊師生的共同努力。「三好三有」系列工作經過3年創新突破,已經由一項學生活動發展為學校的研究生思政教育品牌,這些成績離不開各參評團隊的辛勤付出和大力支持。希望團隊師生能夠再接再厲,積極籌建導學文化示範基地,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為學校研究生培養提供經驗。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獨國社代表學院致辭。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重慶大學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團隊 鑽研17年...
    現任輸配電裝備及系統安全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副主任、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院長,兼任國際大電網會議(CIGRE)D1.52與D1.53工作組委員等。主要從事環保液體電介質、新能源裝備可靠性評估、電氣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智能診斷等研究。  7月的重慶,夏日炎炎。用電保障,成了人們最關心的事情之一。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五好」導學團隊丨航空宇航智能製造團隊(Idea-house團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五好」導學團隊創建工作從2018年正式啟動,旨在充分發揮導師育人作用,構建和諧導學關係,提高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以榜樣的力量引導研究生品行養成,發掘研究生中的優秀導學團隊典型,努力培育德育建設好,師生關係好,科研成績好,培養模式好,文化氛圍好的「五好」團隊,傳揚教學相長、師生相宜、團隊共建、和諧發展的特色導學文化。
  • 商務智能與決策優化團隊2021年研究生招生計劃
    竭誠歡迎有志於商務智能與決策優化研究的學生報考!導語團隊多年來一直從事商務智能與優化決策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主要科研方向涉及個性化推薦系統、評價理論與方法、共享經濟、網際網路金融、能源與電力發展規劃等。 研究方向:個性化推薦、評價理論與方法、人工智慧,電子商務、在線醫療、網際網路金融、電力經濟學與電力規劃、建築節能團隊展示 團隊負責人
  • 清華團隊研發,首款國產電力電子仿真軟體來啦~已捐贈哈工大、海工大、清華使用!
    電力員工年薪10萬比起中小學老師又如何?》《六部委再發文:加快電網企業剝離裝備製造等競爭性業務,進一步放開設計施工市場》9月22日下午,清華大學電機系「大容量電力電子與新型電力傳輸」研究團隊負責人趙爭鳴教授代表研究團隊向電機系捐贈了團隊自主研發的首款國產電力電子仿真軟體DSIM,供電機系師生在科研和教學中使用。電機系主任康重慶教授代表電機系接受了捐贈並頒發了捐贈證書。
  • 全國頂級大學生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在煙開賽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15日訊(記者 盧偉霞) 今日上午,2020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明石杯」第一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總決賽在煙臺開賽,來自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及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聲學所等27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8支參賽團隊齊聚煙臺,角逐大賽總決賽的桂冠。
  • 西北工業大學7支團隊入選2020年度陝西高校青年創新團隊
    本創新團隊依託陝西省嵌入式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工信部智能感知與計算重點實驗室,圍繞人機物融合感知計算前沿方向,開展新型智能計算技術及其應用研究,在國際權威期刊和頂級會議發表高水平論文多篇,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3項,國際知名會議最佳論文獎6項。在「微軟學術」關於「群智感知Crowd Sensing」的研究機構排名中,該團隊成果名列全球第一。
  • 勇闖無人區打造科研「網紅團隊」
    博士期間,張晗就讀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微電子專業,後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2012年,張晗學成歸國,決定把他的科研理想帶到深圳發芽,並與範滇元院士搭建起整個科研團隊,助力學科發展。「深圳區位優勢明顯,相比其他大城市,深圳的創業創新環境更適合年輕人發展。」這是張晗選擇深圳的原因之一。
  • 新進程:恭賀我校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肖罡及其團隊多篇論文被...
    自2020年6月,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成立以來,肖罡博士及其團隊全身心投入,在學術與實踐兩方面同時發力,穩步推進清潔能源應用技術研究突破,取得了多項專利成果,多篇論文被領域內權威雜誌收錄。
  • ...裝上一顆「中國心」 上海海事大學團隊引領電力推進船舶頂尖科技
    近年來,作為造船業競爭的技術制高點,電力推進的船舶不僅結構複雜,控制也很複雜。本世紀初,我國建造的電力推進船舶幾乎全部採用國外大公司的成套控制系統,嚴重製約了我國造船業發展。   上海海事大學航運技術與控制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顧偉教授科研團隊探索10餘年,終於讓我國的高端船舶裝上了一顆「中國心」。
  • 溫州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獨一無二的行業優勢,助推區域...
    隨著技術的革新進步,溫州低壓電器行業進入轉型升級時期,對於人才、技術、創新性成果的需求越來越大。溫州大學「慧眼識先機」,早在2007年便設立智能電器模塊培養方向,並於2010年設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開始面向全國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