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如何給動物搬家?有人指出,除了中國,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城市搬遷過動物園。且動物搬家鮮有成功的案例,幾乎是「搬一批死一批」。
文/記者 李荔 圖文編輯/陳永傑
新媒體編輯/陳炫之
給動物定製籠舍,規劃護送線路、請「獸」入甕……在現實生活中,要想讓動物們安全搬家,就必須做好各種準備,否則就會出大事。這不,臺北這家動物園的長頸鹿「宵久」就在搬運途中不幸身亡。
不久前的一天,天還沒亮,臺北市立木柵動物園工作人員就開始忙碌起來。他們準備將7歲雄性長頸鹿「宵久」送去「相親」,但如何搬運這個生性敏感,體重880公斤、身高4.5米的「高個子」長頸鹿就成了最大的難題。
▲臺北市動物園雄性長頸鹿明星「宵久」要前往六福村相親,動物園在二月就將箱籠放置在園區旁,讓它慢慢熟悉。(圖/臺北市動物園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據臺北動物園方面介紹,園內的網紋長頸鹿家族都屬一個家族。為維持種群和基因的多樣性,動物園決定將今年7歲的雄性長頸鹿「宵久」送至六福村主題遊樂園與母長頸鹿配對借殖。
「宵久」原本就敏感多疑,而「宵久」的個性又特別容易緊張。動物組組長陳玉燕對媒體介紹到,今年2月份(搬家的前6個月),他們就將搬運箱放在欄舍外,讓「宵久」習慣。4月再移入室內必經通道,讓「宵久」接觸搬運箱,半年來保育員耐心陪「宵久」循序漸進設計訓練項目,包括穿過搬運箱、關起側門、箱頂高度逐步下降、保育員親近訓練等。
▲長頸鹿「宵久」在搬運過程中。
但「送親」車隊尚未駛出動物園,就發現「宵久」劇烈掙扎,呈現不正常胸臥姿,數度掙扎卻無法自行站立。園方隨即中止運送,將「宵久」運返住處麻醉搶救。
▲獸醫注射麻醉劑為長頸鹿「宵久」做檢查。
其後,「宵久」雖幾次出現復甦跡象,但最終未能急救成功,於當日清晨7時30分停止呼吸。經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解剖後初步判定,「宵久」可能是在搬運過程中因緊迫造成肌肉損傷,並且由潛在的肺炎造成呼吸窘迫,最終導致心肺衰竭死亡。但詳細的死因仍待組織病理學及細菌培養後才能確定。
▲長頸鹿「宵久」搬運過程中二度不適坐臥後再也無法站立,運送計劃喊停,「宵久」不幸身亡。(圖/臺北市動物園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事實上,由於長頸鹿是世上最高的哺乳類動物,搬運「工程」非常艱巨。搬運長頸鹿有的使用吊車,但長頸鹿如果在半空中受驚嚇亂動,將會導致繩索斷裂。有的製作大型滑板,將長頸鹿連同籠舍吊到滑板上滑出大門。但可供升降的長頸鹿搬遷籠舍,需將長頸鹿的頭向下壓低1米多。假若長頸鹿低頭時間過長,還可能因供血不足導致頭暈、休克甚至死亡。
▲據英國《每日郵報》2016年1月4日報導,英國威爾斯彭布羅克郡一家動物園內的一隻長頸鹿,身高達5.8米,超出長頸鹿平均身高1.2米,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高的長頸鹿。
還有的使用木箱,並做好其他防護工作。2016年蘇州動物園搬遷時,為長頸鹿特製了高3.3米,長3米的木箱,作為它的旅途「客棧」。運送的線路也和其他動物不同,前期工作人員需要精心安排路線,確保一路暢通。比如為了讓長頸鹿出門,動物園的大門也被拆除了。另外,據了解,長頸鹿公路運輸時,還要避開高速公路上的告示牌、ETC,沿線不能有隧道、限高杆和高壓電線,必要時還得修剪樹木。
動物園搬家時,如何讓動物乖乖進入運輸籠,是一個關鍵的技術性難題。蘇州動物園飼養員曾介紹,在搬運鹿科哺乳動物,以梅花鹿為例,它們天生膽小容易受到驚嚇,對陌生環境非常敏感。如果貿然將它們裝入木箱,它們很可能拼命的四下撞擊,會威脅到生命安全。為了防止意外出現,在搬運過程中,對有些鹿科哺乳動物實施麻醉後搬運。麻醉搬運並非讓動物全程都處於麻醉狀態,而是先將其麻醉後裝入木箱,然後再注射其他藥物,幫助它快速復甦,這樣就不會對動物造成傷害。
▲梅花鹿搬家前必須進行麻醉
長沙海底世界曹經理也曾介紹,海洋生物的種類不同,運輸轉移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是哺乳動物,可以用肺呼吸,運輸時可以考慮公路運輸,而魚類生物則顯得脆弱許多,「運輸過程中需要水,為防止魚類缺氧,最好的運輸方式是空運」。同時,根據不同海洋生物性情不同,運輸過程中還需採取一些必要措施,「比如易受刺激,脾氣暴躁的動物,運輸前需使用一定劑量的鎮定劑」。
長沙市動物園獸醫院院長馬再玉曾表示,較大體積的獸類動物,對生活多年的地方會日久生情、難離故土,只有通過食物引誘等方法才能將它們引進籠舍,棍棒、皮鞭抽打下只能讓其「逆反」。那麼引誘的最好辦法是提前兩天將運輸籠擺放在動物居住門口,然後在運輸籠內投放該動物喜歡吃的食物。
▲蘇州動物園為了搬運12隻火烈鳥,特意定製了透氣的木箱
▲金絲猴特別活潑,所以它的箱子上上下下都有厚紙板!
2016年5月9日上午,蘇州動物園的獅、虎、豹等將近20隻猛獸離開蘇州動物園老家,「乘坐」兩輛大型廂式貨車,一路上警車開道、特警跟車護送。
▲2016年5月9日,一頭入籠的東北虎被裝上貨櫃車,在蘇州動物園等候啟運搬新家。
▲2016年5月9日,一名荷槍實彈的特警在蘇州動物園為猛獸動物搬新家的車隊護送執勤。
▲2016年5月9日,幾輛警車為裝有猛獸動物的車隊開道,正從蘇州動物園大門駛出。
猛獸搬運過程中,最有風險的環節是裝運動物。猛獸們搬運前,採用的是「串籠」的方式。工作人員提前為這些傢伙們「私人定製」了大小不一的鋼筋鐵籠,作為搬運時的「臨時宮殿」,並事先將鐵籠放入猛獸活動室內,將籠門打開,然後用食物誘導動物,「請君入甕」,每種猛獸都有相對應的籠子,大小正好夠它站立或趴臥,這樣可有效避免猛獸劇烈掙扎。
▲2016年5月9日,一頭入籠的金錢豹被裝上貨櫃車,在蘇州動物園等候啟運搬新家。
馬再玉就曾專門發明了動物搬家工具-運輸籠,具有打開時寬大,收攏時變狹小的特點。
▲馬再玉在展示他設計的專利產品-動物收縮籠
他曾介紹,籠舍材質為較好的鋼材,打開時顯得很寬很大,很容易引誘猛獸進籠;而收攏時顯得很窄很小,恰好將猛獸夾住。這種動物運輸籠舍由兩個部分構成,兩個部分合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運輸籠,主要用於運輸獅子、老虎、各類熊、野豬等猛獸。
▲2010年9月8日,黑豹進入馬再玉設計的運輸籠,成為長沙動物園第一批搬進新家的動物之一。
蘇州動物園飼養員還介紹,虎獅豹狼等猛獸,搬家最好餓它們一天肚子。因為經運輸,進入新籠舍後,它們易產生應激性嘔吐。而鸚鵡則需正常餵食到搬運的當天,因為它們食道短,需要不間斷進食。此外,像黃金蟒等冷血動物,搬家前必須維持正常的「周周泡一次澡」的習慣,水溫控制在30℃左右,添加適量的消毒沐浴液,利於其保持一定水分,並去除鱗片中的細菌和寄生蟲。
▲工作人員給老虎麻醉,檢查身體
小品裡的大象搬家可不是真的,現實中的大象搬家完全就是一個技術活兒。
大象可謂是陸地上的巨無霸,不可能像放羊一樣,趕著上公路。如果大象被驚到了,那可比母老虎發威厲害多了。
為了搬運大象,有的為它們量身打造了專門的運輸籠,並為了確保籠子的穩固,籠子都是由碗口大的鍍鋅鋼管焊接成的,底部釘上了厚厚的木板,整個籠子重達數噸。長沙動物園內最龐大的動物是一頭名叫帕買的大象,體重為3噸。為了讓這個龐然大物順利搬家,長沙動物園在搬家時準備了一輛大型卡車,計劃先採取手段引誘大象上車進籠;如果不成功,就計劃考慮用吊車將其裝進籠子吊上卡車。
▲在肯亞中部的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將一頭被麻醉的雄性大象搬上卡車。該保護區內九頭「遊手好閒」的大象因為破壞莊稼一度引起當地居民不滿,它們將被遷到面積更大的科拉國家保護區生活。
事實上,除了把大象裝進籠子,在非洲還採用了直升機、起重機和卡車聯合作業,為非洲象「搬家」。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非洲的環保主義者們今年7月完成了一次歷史性的大象遷徙工程,500隻來自非洲馬拉威的大象在起重機的和卡車的幫助下被運到了它們的新家。
這些大象每隻重達數噸,搬運困難極大。環保主義者們使用直升機在高空為大象注射麻醉劑,然後將大象耳朵折到一邊,把它們的眼睛遮上擋住光線,然後用小樹枝將其鼻孔撐開便於長途路上能順暢呼吸。麻醉劑會暫時讓大象們失去知覺,但經過大約185英裡(300公裡)的旅程後,它們會再次安全醒來。
據了解,在運輸之前,醫生為大象進行健康檢查。他們會把手放在大象鼻孔附近檢查大象是否能按規律呼吸,有的大象可能需要通過管道輸送氧氣。由於這些大象塊頭巨大,一旦他們在運輸過程中醒來發現被綁而扭動身體,後果將不堪設想。
長沙動物園2010年搬遷時,按照誰「聽話」誰先搬進新居的原則。第一批裝運的將是體格強壯且身體健康、適應性強的動物,如老虎、獅子、龜、鱉等;第二批為身體情況差一點的或者是受了點輕傷的動物;第三批是那些剛生了崽還處在哺乳期間的動物或者是有孕在身的動物。動物的情感非常豐富,搬到新家以後,面對嶄新的生活環境,動物心理也會產生變化。
▲2010年9月8日,長沙老動物園搬遷過程中,老虎面對新環境充滿了好奇。
同時,「情敵」和「仇敵」不同車。馬再玉曾介紹,究竟哪些是「情敵」,哪些是「仇敵」?這需要動物專家對動物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排查、摸底。在搬運時,在對動物進行編組裝車時,將使相互熟悉、彼此憐惜的動物同車,「而不會把動物之間的『天敵』、『情敵』、『仇敵』編在一起」。
▲2010年9月8日,長沙老動物園猴山上的猴子全然不知即將搬入新家,依然不緊不慢地抓著蝨子。
此外,他們還制定了相關的緊急應急預案,以應對串籠、裝車、運輸、卸車、檢驗、開籠放出等過程,快速有效地終止和處置動物脫逃等重大惡性事件及人與動物可能出現的傷害發生。運輸動物最高時速控制在50公裡以內。動物搬遷時,每輛車配押運員,並派獸醫按應急預案要求備好所需器械藥品,以保平安。
▲動物與人一樣,亦有喜怒哀樂,在動物園搬遷之時,用鏡頭掃描,記錄它們不一樣的臉譜。(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專家認為,動物的大範圍搬遷必然產生自然損耗,出現大量死亡。搬遷中很多動物需要被麻醉,抵達新的環境後需要很長的時間恢復清醒。而且麻醉藥劑對動物神經傷害大,需要好幾天才能恢復,有的動物甚至身體恢復後,心情無法恢復,會轉而自殺;此外,搬遷對動物的心理也有很大影響,它們要面臨著適應新環境的複雜心理過程。對於某些群體性社會性動物而言,新的環境又會引發不必要的搶奪地盤的爭鬥,以獼猴為例,兩群猴子合群後會重新爭奪猴王,只要環境改變,也會重新爭王,這樣就會造成一定的傷亡。
北京動物園副園長張金國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也提到,動物的生存環境發生改變,會出現一定的應激反應,可能有的不能踏實睡覺,老來回打探環境等。不過,動物園應準備好應對方案。比如首先搬進新家的動物應先放在室內展館。因為那裡光線較暗,相對安靜,有利於動物放鬆心情;其次是少餵食。緊張時如果吃得太多,可能引發腸胃不適,導致拉肚子等症狀。
最新消息是:位於西直門的北京動物園裡的動物也要部分搬家了,這對於需要搬家的動物來說,或許是件好事。到時候,小夥伴們可以圍觀動物搬家的全過程了!
(本文由北京科技報全媒體中心採編製作,轉載授權請給「科通社」留言申請同意,違者必究。)
點擊下面圖片,了解詳情↓↓↓
分享獲25元知識紅包
科學通訊社(科通社 scipress)
提供每日新鮮科學與生活資訊
組織各類有趣活動
主辦:北京科技報社 | 北科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