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和武漢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打好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事關全局。按照國家的部署,廣東省已累計派出將近2500名「精兵強將」前往湖北抗疫最前線支援。
在這些最美的逆行者當中,來自我省縣域「三甲醫院」高州市人民醫院的22名白衣戰士,馳援武漢市漢口醫院、金銀潭醫院、中南醫院,自帶陽光,施與「丹藥」,醫病又醫心,為當地患者點亮生命的希望之燈。
2患者出院前感謝高州護士。 陽光灑在臉上,總有一種力量,讓人感動;總有一種感動,讓人淚流滿臉。近日,武漢前線發回一個又一個捷報,一批又一批當地患者康復出院了,他們接連用手機自發錄製感謝視頻,送給廣東高州醫療隊員,致敬戰疫進行時「最美的逆行者」。
見證一個個康復的勝利 再苦再累都值得
「廣東醫療隊把病人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經常問病情、照顧病人,我是很受感動的。醫生是這次抗疫的急先鋒,如果沒有醫生,就沒有這次國家的穩定。」武漢市胡老爺爺和兒子一同康復出院前夕,拍攝了充滿感激之情的視頻送給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隊員、高州市人民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醫師李雄。
「見證一個個康復的勝利,再苦再累都值得。」李雄醫生在日記寫下對胡老父子倆康復出院時的欣慰。現在,我們跟隨著李醫生3月2日從武漢前線發回來的日記,一起感受這份感動——
「李醫生,我和我兒子可以出院啦!」剛剛來到病房門口,我就聽7床65歲的胡老爺爺傳來歡快洪亮的聲音。
「祝賀你們康復。今天我值班,負責為你們辦理出院。」
7床和8床是父子倆。胡老的兒子是一名醫生,在一線救治病人時不幸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情重,連說話都喘氣,於1月30日入院。當天,也是我首次進駐武漢市漢口醫院接班,我們一起經歷了對戰疫魔的艱辛。面對疫魔,我們既是同行,更是戰友,並肩作戰。每次查房時,我都開導兩人,經過一個月的積極治療,終於核酸檢測轉陰,複查胸部CT顯示病灶也消失了。父子倆非常高興,偷偷給我拍視頻送給我。
不知不覺,我來武漢抗疫戰整整一個月了,每天重複著從醫院到宿舍、從宿舍到醫院的兩點一線的狀態,雖然忙碌疲憊,但內心充實,因為見證了像父子倆一個又一個康復出院的勝利。回想當初,懷著忐忑的心情踏入病房,現在工作從容應對。
夜深人靜時,我也會想家,想家裡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特別想念兒子,兒子今年就要高考了。在這關鍵時刻,我卻不能陪伴在兒子身邊,倍感愧疚,一時間眼淚竟然滑落下嘴巴,帶有鹹鹹的味道。但是,我心中很堅定:無論怎樣,也要努力讓病人一個個康復離開漢口醫院。
所幸的是,經過全體戰友的努力,我們歡送的康復出院患者一天比一多,全國治癒的病人越來越越多,勝利的曙光已在眼前。當看到患者的眼睛漸變得越來越明亮的眼神,聽到他們一句句發自內心的道謝「你們幸苦了」,這時,我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不負此生所學。
最動聽的聲音:「我好了,可以出院了」
「大家好,我們今天康復出院了!感謝廣東茂名醫療團隊來武漢幫助我們,我特別想感謝的是——張寧護士,因為她穿刺技術好,打針又不疼,人還很溫柔!」 兩名武漢「90後」患者劉女士、秦女士出院前,特地錄製了一段感謝視頻,發給醫護人員。
張寧是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隊員、高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三區主管護師,包括她在內,共有10名廣東護士戰鬥在金銀潭醫院。其中,5人來自高州市人民醫院。
對於這段難忘的經歷,張寧的日記如此寫道——
今天剛到戰場,31床和32床的兩位小姑娘就匆忙跑來叫停我:「張寧護士,我倆今天可以出院啦!你可否先幫我倆打上針,我們想馬上飛出去。」
「太好了,祝賀你們康復。我叫小帥哥隊友幫你們打針,我今天負責掛瓶排氣。」
「我們就圖你打針不痛,最後一針必須你打,我們要順順利利出院。」兩位小姑娘堅持著。
「張老師,來,我掛瓶,你打!」旁邊的隊友配合著滿足她們的願望。打完針後,她們還主動和我合照:「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相識是緣份,要留影一張。」更讓我感動的是,下班後居然收到了她倆自發拍攝的視頻,以感謝我們廣東醫療隊。
大家都說我們是最可愛的人,是最美的逆行者,可我說最動聽的聲音是病人說「我好了」。再多言語都比不上他們說「護士,我今天可以出院了!」那種發自內心的笑容,那種戰勝病魔的感覺,猶如破曉的曙光。
滿月,按照老家風俗,是一個好兆頭,今後定會有更多捷報。
正是這樣的驚喜與感動,以及每一位康復患者帶給醫者的成就感,激勵著醫護人員在武漢繼續戰鬥。戰「疫」到底,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關家玉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關家玉
通訊員:通訊員 林巧文、李光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曾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