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這個真正意義上的舶來品。直到民國時期才從coffee確認為譯名「咖啡」。1999年1月。北京開設了第一家星巴克,至此,咖啡在中國才逐漸走進了中國普通人的生活!
星巴克作為咖啡在中國的代名詞,早期人們對她是陌生的。很多人至今網上搜索還會出現「第一次去星巴克需要注意什麼」這樣的字眼,可想而知,星巴克咖啡在中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自帶裝屬性的!
不知從何時開始,星巴克裡出現了筆記本電腦一族,這些人的特性就是一杯咖啡,一部輕薄本,一部手機,一坐就是一天。這樣的場景,無論在中國各地的星巴克都能看到。
時至今日,這類人真的是在星巴克辦公嗎?那麼我們再從星巴克辦公的起源說起!
星巴克作為早期國外品牌進入中國的先驅之一,與國內品牌最大的差異化在於服務。這種服務也滲透到了各個細微之處。星巴克辦公的人群,最早可以追溯到零幾年的時候,為什麼那個時候會有那麼多人在星巴克辦公呢?
究其原因:星巴克是國內最早提供電源插座及免費WIFI的場景之一。那個年代擁有一臺筆記本的人基本上可以算是時代精英了。在社會高速發展的時代,每個精英人士都需要第一時間處理公務,國內的大部分百貨公司,商店均滿足不了辦公需求。而外來的KFC、金拱門等品牌由於兒童眾多,噪音較大!相比較下,星巴克成了精英人士場景變化下能找到最理想的辦公場所了。第一批星巴克辦公的人群就這樣出現了!
時間再回撥至2010年前後,這個期間星巴克大力發展。把門店開到了中國的二三線國內主要城市,這個時代還處於流量5塊錢30M,10塊錢70M的3G時代,但是筆記本電腦的普及,讓更多的人不在望其項背。這個時代的星巴克辦公的人,更多的是蹭網一族,幾十KB/秒的網絡速度,滿足了許多人的蹭網需求!
時至今日,星巴克辦公一族,真的變味了!
通過深入觀察現在星巴克的電腦一族,第一:一整天也看不到需要插電源的筆記本,因為90%的人帶的筆記本都是可以續航超過8個小時的時尚輕薄本。第二:了解點電腦知識的人都知道目前主流輕薄本的配置是怎麼樣的,這類電腦處理簡單的PPT幻燈片,Word文檔,Excel表格是沒問題的。但是想更深入的去處理一些各領域的專業軟體,是比較吃力的!第三:4G甚至是5G網絡的普及,一個手機熱點就能解決無線上網問題,基於以上三點,我得出了以下結論!
1、一般在各個單位,需要自己去處理這類文件的都是哪些人,我想大部分回答都是助理或者一線的工作人員吧!如果領導需要查看某個文件,直接一部手機打開就可以審閱,如發現錯誤,則直接發給下面的人再次修改!還有就是這類人真的很忙,真沒時間去星巴克!
2、某些自由職業者,無固定場所辦公的人群,或者需要商務洽談的人士。很多去星巴克辦公的人應該認為自己是這類人。
自由職業者這個無可厚非,選擇在哪裡辦公是自己的權利,有的人認為自己家裡吵{其實星巴克人來人往的也很吵},如果去別的場所可能會遇到特別歧視。其實現在21世紀都過去幾十年了,國內同樣明白了服務的重要性。其實在哪裡辦公,差別都不大!
無固定場所辦公的人群,現在共享經濟這麼發達,看到此文的如果無固定辦公的人,我覺得你可以去跟你老闆建議下,全國各地這麼多寫字樓空置,很多城市都有共享寫字樓,一個工位一天可能就只需要幾十塊錢,算下來陳本比星巴克低多了!
需要商務洽談的人士,這類人士我還是比較支持的,因為在星巴克洽談,不土的情況下還能正常交流洽談。
3、某些工作場景變換的人群,如出差人士,辦公室裝修等等需要零時沒有辦公場所,其實酒店、家裡也都能辦公的,沒必要拖著行李箱,文件包跑到星巴克,不安全的同時還佔用別人空間!
4、裝一族,這是目前主流的星巴克電腦一族。曾幾何時,好像不是蘋果三件套就不好意思帶進星巴克一樣,筆記本開著,人卻東張西望的玩著手機,偶爾抬起咖啡小酌一口。我仍舊不知道,這些人工作日不去工作,在這裡真的是為了工作嗎,既然不工作,又哪裡來的金錢支撐你這些精緻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