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不僅僅是閱讀,也可以用來做遊戲,做一些道具,就會讓繪本閱讀更有趣!大家好,我是Devin媽媽,今天給大家分享用4個遊戲陪孩子讀繪本《愛打嗝的斑馬》,還有一個讀後感。
【繪本信息】
繪本名稱:愛打嗝的斑馬
繪本作者:文/圖【英】大衛●麥基
繪本翻譯:柳漾
出 版 社:北京聯合出版社
適讀年齡:3-6歲
【拼圖】
㈠道具製作
【準備材料】
① 列印好的素材1張,A4背膠磁力貼2張,A4硬紙板1張,護卡膜1張,過塑機1臺,剪刀1把。
【製作磁力板】
② 撕掉一張A4背膠磁力貼的背膠紙,與A4硬紙板對齊並貼上。
③ 貼好磁力貼後的硬紙板的磁力面。
④ 貼好磁力貼後的硬紙板的另一面。
【製作拼圖】
⑤ 把列印素材放到護卡膜裡,並放進過塑機進行塑封。
⑥ 塑封好的列印素材。
⑦ 用剪刀剪掉多餘的白邊。
⑧ 把另一張A4背膠磁力貼撕掉背膠紙貼在塑封好的列印素材的背面,並用剪刀剪掉多餘的部分。
⑨ 用剪刀把做好的磁力貼剪成不規則的12塊,拼圖就做完啦!
【開始遊戲啦】
可以讓寶寶觀察繪本上的這一頁,在進行拼圖,鍛鍊孩子的觀察力、判斷能力和推理能力。
【塗色】
①【準備材料】
A4白卡紙1張,雙頭記號筆1隻,12色水彩筆1盒。
②【製作塗色卡】
在繪本上選擇一頁,並用雙頭記號筆的細頭把內容畫到A4白卡紙上(可以先用鉛筆打草稿)。一張黑白塗色卡就做好啦!
③【塗色】
根據繪本上這頁的內容顏色進行塗色。在塗色的過程中,寶寶會觀察一幅畫裡都有什麼顏色?同時也認知斑馬是黑白色的,還能鍛鍊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能力和邊界線的認知。
【思維導圖】—流程圖、橋型圖
㈠道具製作
①【準備材料】
A4白卡紙2張,中性筆1支,不同色彩的水彩筆各1支,列印好的素材1張,剪刀1把,直尺1把,護卡膜3張,過塑機1臺,小圓魔術貼若干對。
②【畫思維導圖】
用不同色彩的水彩筆分別畫出思維導圖——橋型圖和流程圖。
③【塑封】
把列印好的素材和畫好的思維導圖分別放入A4的護卡膜裡,並用過塑機進行塑封。
④塑封后的思維導圖和列印素材。
⑤【修剪】
用剪刀把塑封好的列印素材修剪出來。
⑥【貼魔術貼】
魔術貼的面貼在修剪的列印素材的背面。
⑦魔術貼的網面貼在塑封好的的思維導圖板上,位置如圖7所示。
⑧【成品演示】
①流程圖——斑馬先生打嗝後出門都遇到了誰?
流程圖是培養孩子的順序思維,根據繪本內容排出打嗝的斑馬出門後都遇到了誰?並把它們按順序貼出來。
【流程圖的正確順序】虎小弟——豬小妹——小小象和大大象——鱷魚——鴨夫人
【親子遊戲】
媽媽:打嗝的斑馬出門了,但是他們都遇到了誰呢?你還記得嗎?
寶寶:沒記住。
媽媽:沒記住,可以看看繪本哦!(寶寶開始看繪本並按順序貼流程圖)
②橋型圖——小動物們都給斑馬先生出來什麼主意呢?
橋型圖是培養孩子的類比思維,根據繪本內容,類比出小動物們給打嗝的斑馬先生出來哪些主意呢?並把它們貼出來。
【橋型圖的正確順序】
虎小弟(屏住呼吸,閉上眼睛,按倒序念26個英文字母)——豬小妹(將頭埋進兩膝之間,倒著喝一杯水)——小小象和大大象(單腳站著,然後蹦起來)——鱷魚(身體倒立,兩腿夾著球,哼唱「嘰裡咕嚕,古隆鏘」)——鴨夫人(潑冷水)
【親子遊戲】
媽媽:打嗝的斑馬先生出門遇到了虎小弟、豬小妹、小小象和大大象、鱷魚、鴨夫人。它們都給打嗝的斑馬先生出來什麼主意呢?請你找出來並貼在動物的下面。(寶寶開始找並貼出來)
媽媽:斑馬先生打嗝的時候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
寶寶:身上的條紋變了,不一樣了。
媽媽:是誰發現了斑馬先生身上條紋的變化啊?
寶寶:鴨夫人。
媽媽:最後治好斑馬先生的「嗝」是誰的主意啊?
寶寶:鴨夫人。
媽媽:鴨夫人用了什麼方法啊?
寶寶:讓動物們往斑馬先生身上潑冷水。
媽媽:被潑了冷水的斑馬先生雖然治好了打嗝,但是他又感冒了,斑馬先生是怎麼做的呢?
媽媽:躺在床上和熱水。
寶寶:對,躺在床上一邊喝熱水,一邊美美的想著「我們明天玩什麼呢?」
【局部—整體觀察力訓練卡】
道具製作
①【準備材料】列印好的素材2張(整體圖1張,局部圖1張),過塑機1臺,A4護卡膜2張,剪刀1把,透明膠帶1卷。
②【塑封】把列印好的素材分別放進護卡膜裡,並用過塑機進行塑封。
③【塑封完成】塑封好的列印素材。
④【修剪】用剪刀把多餘的邊剪掉,在把塑封好的局部圖進行分剪。
⑤【製作觀察卡】把透明膠帶半貼在1張局部卡的一端,貼好透明膠帶的局部卡和整體卡對齊,把半貼的透明膠帶折回貼在整體卡的背面,圖5所示。用這種方法貼另2張局部卡。
⑥【成品】
【觀察力訓練開始啦!】
這個遊戲是受到「小步觀察力訓練冊」的啟發,在和孩子讀繪本的時候,就想到了做這個拓展,【方法介紹】和【引導問題參考】來源於「小步觀察力訓練冊」。
【方法介紹】
局部—整體觀察法要求孩子先觀察圖片的某一部分,並提出他的猜想,一旦發現新的圖片信息,就需要重新進行猜測。該方法的目標是培養孩子的細節觀察力和思維的靈活性,所以家長要鼓勵孩子進行猜想、發揮想像力,不要拘泥於猜想的正確與否,而是鼓勵孩子擁抱這種變化和開放性,重要的是享受這個發現和思考的過程。
【引導問題參考】
①說一說你在第一張圖裡都看到了什麼?
②你猜這畫的是什麼?你覺得這是在哪裡呢?
③說一說第二張圖裡有什麼?猜一猜是露出後你會看到什麼東西?
④觀察第三張圖有什麼?上面會放什麼東西呢?
⑤不斷重複,直到展現整張圖片。
【遊戲】
因為玩過「小步的觀察力訓練冊」,所以對Devin來講不是很難了,這個不規定孩子一定要答對,可以讓孩子天馬行空的回答,散發孩子的思維。
【繪本讀後感】
《愛打嗝的斑馬》講述的是一隻嚴肅又莊重的斑馬不停地打嗝,一路上遇到了好幾個動物朋友,他們都熱心地建議各種有趣又不太莊重的治療方法,斑馬自然沒有聽取。直到遇到鴨子夫人,斑馬才發現身上的條紋因為打嗝發生了變化,而回去找那些動物朋友……可是這些方法都不行,只有鴨子夫人的秘密方法最終讓斑馬停止了打嗝,連條紋也都恢復原來的漂亮。
其實這部作品就展現了個體融入集體的過程,包含了對自我偽飾、自我認知的推翻和再了解。
當一個人願意去嘗試新事物的時候,內心其實已經在悄然打開了。在嘗試中,我們看到斑馬先生慢慢變了,從微笑,到咧嘴笑,到哈哈大笑,他徹底放鬆了自己,感覺到了另一種生活方式的輕鬆和樂趣,而且還在期待明天又該玩什麼了。一個嚴肅的人,就在此時,突然意識到,多出門結交朋友,不要封閉自己,擁有真誠的可貴的友誼生活才會快樂。
【素材區】
所有用A4紙列印。
【拼圖】
【觀察力訓練卡底圖】
【觀察力訓練卡細節圖】
【思維導圖小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