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而在教育問題中,老師的作用又尤為關鍵,如果處理不好自己和老師的關係,家長又會擔心老師給自家孩子穿小鞋,因此有時候家長遇到一些老師的無理要求,可能也會選擇順從老師。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老師要求自己點點讚投投票,這種小事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有些家長為了主動討好老師,在過節時還會讓孩子給老師送禮物,雖說後者有些破費,但是家長出於為了孩子的目的,還是較為捨得的,但如果家長碰到老師問自己要錢,又應該怎樣合理應對呢?
有位寶媽此前就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遭遇,她把孩子送到了離家近的一個幼兒園,為了了解孩子的近況,特意加了幼兒園老師的微信,老師經常在微信中要求寶媽投票點讚,或者購買一些微商產品,寶媽也忍了,但有一天這位幼兒園老師竟然直接向寶媽開口要借3萬元,這讓寶媽一下子怒了!
一般朋友間借個幾百幾千應急很正常,如果是關係更深的親友,借個幾萬周轉下也無所謂。但寶媽和老師只是泛泛之交,除了基於孩子的必要信息交流外,家長和這位老師根本就不熟,又怎麼可能一下子拿出幾萬去借給老師呢?如果這位老師借了不還的話,家長又該怎麼辦呢?
寶媽也不想直接拒絕老師,因為擔心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變了態度。最後寶媽巧妙應對,只用一句話拒絕了老師,卻不傷害雙方的感情。
寶媽回了一句"號被盜了?",巧妙地化解了這個尷尬,老師看到了這個回復,也發現自己向家長借錢很不妥,最後回了個嗯。
這也非常慶幸寶媽夠機智,及時化解了這場尷尬,但我們要明白的是,老師和家長只是一種特殊的工作聯繫。老師和家長聯繫,只是基於孩子的學業範圍交流,不應該拓展到個人生活方面。
如何保持合理的家校關係?
1.只討論和孩子有關的話題
如果家長和老師想保持合理的家校關係,首先要做到的第一點,就是設定一個交流的話題範圍,比如只討論和孩子有關的話題,家長可以就孩子的教育問題諮詢老師,老師也可以多向家長傳遞一些孩子在學校的信息,但涉及到雙方私人生活等其他方面的話題,老師和家長最好都各自打住。
2.關係不要太深入發展
家長和老師也要把握住關係發展的速度,雙方的關係不用太深入發展。老師不一定要成為家長的朋友,其實老師和家長本就是一種特殊的工作關係,是因為學校這個場合而被迫產生的聯繫,雙方給彼此的印象,最好就是熟悉的陌生人這個角色,太過深入發展的話,雙方的個人生活都會受到影響。
3.雙方不要道德綁架
如果老師和家長關係確實處得不錯,也不要以對方的名義進行道德綁架。比如老師以孩子的教育為名要挾家長為自己幫忙,從金錢到日常需要無所不包,家長經常要求老師要額外照顧自己孩子,否則就上門投訴,這兩種態度都是不正確的,雙方都不能進行道德綁架,不能強迫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行事。
每個行業領域中都有好有壞,在教師行業同樣如此。有無私為學生付出的好老師,也有為自己瘋狂牟利的壞老師。同樣家長也是如此,有願意配合老師工作的好家長,也有無故大鬧老師的差家長。最重要的是老師和家長雙方都要互相理解,而不是打著為孩子好的藉口,做著一些傷害他人感情的事情,希望每個家長都能為孩子遇到一個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