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網友反映河南科技大學將對學生宿舍進行書院制改革,不僅要跨院系、跨年級交叉混合入住,還會實行男女分樓層混住。這條消息一時間引起網友熱議。尤其是針對男女混住一條,評論區表現出一種普遍的擔憂情緒。
為此河南科技大學學生處的老師近日作出回應,這樣做是為了方便管理和交流,集中學習資源。此外,男女混住並不意味著混亂,而是會有配套的管理秩序,比如男女分樓梯進出,女生低層男生高層等。
這樣的回應難以止住評論區的跑偏,不少人還是沉浸在因男女混住幻想的惡劣結果中。男女混住,真的是洪水猛獸嗎?
「男女混住很不方便啊,很多男生夏天喜歡光膀子只穿個大褲衩在走廊裡走,女生穿的也少,男女同住一棟,血氣方剛的一激動咋辦?」還有疑似學生家長的網友也表示反對:「大學生雖成年但還處於青春懵懂期,在異性交往過程中,容易出現越界的行為,萬一越界,誰也沒有能力來承擔這個後果。」
擔心的人無非是怕同住一棟樓容易讓男女生出情愫、方便夜晚私會,或者在宿舍的隨意穿著影響在異性面前的形象。然而這些問題都是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和嚴格管理進行克服的。
很多上過大學、住過集體宿舍樓的人都知道,如今智慧型手機一代的青年在生活是比較獨立甚至孤立的。尤其在宿舍,有不少同學很可能在4年間除了舍友,連隔壁兩間的同學是何樣貌都不清楚,更不會跨樓層走動。不管樓上住的異性、老師還是別的什麼人,影響都不大。
當然不排除有本就比較躁動的學生,因為距離近而覺得有機可乘,而這是可以通過分樓道進出、夜晚限制男女樓層走動做到的。還有是因為距離變近而想入非非的,但在管理之下,經過適應,未知帶來的想像就會平息。
在宿舍的形象問題,如果是真的十分重視在異性面前的形象,對自己要求嚴格,多注意一些有何妨?單性別宿舍也是公共場所,若是講究的人本就應該注意。
其實男女混住在國外已經非常普遍,至2015年美國已經有50多所高校實行男女混住,包括斯坦福、哈佛這樣的頂尖學府。國內也有不少大學已經開始實施男女混住,並未發生什麼不良事件,體驗過的學生也沒有反對。南方醫科大學曾經實行男女不分樓層混住制度,後來學生做統計,有82%的投票者認為「男女混住,陰陽協調,乃是好事」。
混住宿舍無疑給青年男女們提供了更多交流機會,雖不能隨隨便便串門,但一起上下課、一起吃飯還是很方便的。而這恐怕不僅不應該反對,還應該給予支持。
如今有很多男女在適齡年紀對如何與異性相處一竅不通,要麼木訥呆板,要麼缺少尊重。尤其在學校呆的越久,這個毛病就越大,所以出現了高學歷男女萬年單身的現象。而這正是因為我們從小既沒有教育過如何跟異性相處,男女大防的觀念又限制了正常溝通。如果連住在同一棟樓都諱莫如深,出了社會要是和異性合租,豈不是感覺自己分分鐘要被侵犯?
人們如此擔心大學男女混住,也是保守的社會環境所賦予的豐富想像力導致的。一般來說限制男女交往、限制情色內容,本是為了抑制欲望和淫心,但事實證明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風氣極為保守,上等人說話不能提及腰以下的部位,為了避免引起不良聯想,鋼琴腿要用布遮起來;在餐桌上,雞胸脯不叫雞胸脯,叫作白肉,雞大腿不叫雞大腿,叫作黑肉。然而正在這時,英國卻出現了大批匿名出版的地下小說,情節充滿諷刺和荒誕意味,色情描寫低俗露骨到讓人匪夷所思,稱之為維多利亞地下文學。
中國人應該也不感到陌生,我們曾有過連愛情都不能描寫的時代,當街親密接吻是犯罪行為。可是欲望不會就此停歇,而會讓人更加敏感、易受刺激,比如看到女士不小心露出來的白手臂,看到「觸摸」、「溫言」這樣的字眼就內心激蕩,傳抄禁讀書目不記情節、專記男女同框的描寫。
而到了不那麼封閉的時代,情、愛可以放到檯面上說,人們反而會自己端正起來,不再聯想的那麼低俗過頭了。男女交流亦是,越把它當成正常事物,人們的態度也會越加平和。
其實河南科技大學這次的宿舍改革爭論,男女混住作為新聞噱頭的意味更濃。很多學生更擔心疫情酷暑時期搬宿舍的風險和不便,擔心換舍友帶來的情感和生活習慣方面的困擾,質疑學校把國內學生和留學生差別待遇等等,這才是學校應該重點傾聽和溝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