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內容中,給小夥伴們說過一個小技巧,就是在判斷一首歌曲的調的時候,主要的是看它所包含那幾個級數的和弦,如果其中包含了145級,那肯定就能確定歌曲的調了。
比如譜子中包含了C和弦、F和弦、G和弦,那不出意外的情況下這肯定就是C大調的歌曲了。
我們之前還說過,支撐一首曲子調性框架的和弦,就是他的這三個大和弦,那麼這其中是什麼原理呢?
今天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一下,為什麼這三個和弦有這麼大的作用。換句話說,這三個和弦的功能性是啥。
我們全程以C大調為例,來帶大家進行學習。
C大調的145級和弦就是CFG這三個,這三個和弦在C大調中有它自己的名字:
這是三個和弦是一個調中的三個大三和弦,構成了音樂和聲的基本框架,所以這三個和弦又 被稱之為「正三和弦」。
而其他的幾個和弦注入Am Dm Em 就被稱為「副三和弦」。
他們每個和弦還都有自己的一個別稱,一級是主和弦、四級是下屬和弦、五級是屬和弦。
那麼我們就這三個和弦,帶領大家一一的來分析一下。
1.主和弦(大調歌曲中的1級和弦)。
主和弦是和歌曲的調是一致的,比如1=C,這首歌曲是C大調的,他的主和弦就是C和弦。
主和弦在所有和弦中,是最穩定的,因為它的和弦色彩能夠將歌曲的調性呈現出來,其他各級和弦或多或少的都會傾向於它,所以一首歌曲一般情況下都會以主和弦開始(別槓,我說的是一般情況),並且在曲子結尾的時候再回到主和弦上,這樣 能給人一種有頭有尾的感覺,形成一種完美的終止感。
2.屬和弦(大調歌曲中的5級和弦)
屬和弦是一首曲子中僅次於主和弦的色彩的和弦,對曲子的調性起了很大的支撐。
我們都知道,G這個音和C之間是一個純五度關係。所以G和弦是C和弦的上方五度和弦。這個和弦比較特殊,因為它裡面含有7這個音(G和弦組成音:572 ),而7這個音被稱之為「導音」,所以和弦的不穩定性特別強,非常的傾向於C和弦。所以G和弦對主和弦有較大的支持作用和傾向性。
所以如果你彈琴看的譜子比較多的話,會發現很多歌曲的完整的一小段,常常用五級和弦(G和弦)作為結尾,這樣可以給曲子形成一種半終止的感覺。
而在屬和弦(五級)後直接接主和弦(一級)這種操作,常常作為歌曲結尾的和弦走向去處理,給曲子一種完全終止的感覺。
這也就是說從主和弦開始最後回到主和弦,而結尾處前面加一個屬和弦會聽起來特別自然(當然只是聽覺上,每首歌曲為了營造不同的感覺處理方式不同,和弦不能亂加)。
3.下屬和弦(大調歌曲中的4級和弦)
如果彈唱過比較多的歌曲的話,會發現很多曲子在進副歌(高潮部分)的時候,很多都會用四級(F和弦)作為副歌的開頭。而且從聽覺上來講,會瞬間有一種把歌曲整體色彩提上的感覺,所以一般來說,四級和弦(下屬和弦)是一個在調內和弦中能夠讓歌曲瞬間「飛起來」的和弦。
很多歌曲中高潮部分和弦就是直接三個和弦:F—G—C 反覆循環,所以這種歌曲聽起來特別輕鬆的就能讓人記住旋律和伴奏的感覺,並且能夠很大程度的加重歌曲調性的色彩,因為這三個都是正三和弦。
那麼做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來帶領大家更深的體會一下三個和弦的色彩和功能性。
主和弦好比是家的感覺,十分的穩定,而且你呆在家裡想要出門,就必須要從家裡出去。
屬和弦就像是從家裡出來待在外面的感覺,有些許的不穩定和緊張感。
下屬和弦的感覺就像是你本來是在外面逛街(屬和弦的感覺),突然想去蹦迪,然後去了,所以屬和弦類似於另闢蹊徑的往外跨出一大步的感覺。所以歌曲中如果沒有下屬和弦的話,歌曲聽起來會比較平淡的感覺。
而歌曲中其他的副三和弦就類似於你出去玩不同的場所,理髮店啦、公園啦這樣的地方。
所以一首曲子的和弦走向,就類似於你從家裡出去逛了一天,最後回到家裡的感覺。
如果你想平平淡淡的過完這一天,你可以從家裡出去,然後去公園溜達一圈,最後從路上回到家。就像 C—Am—G—C 這種走向。
如果你想在平淡中在做點刺激的事,可以是這種:C—AM—F—G 這種走向。
所以我們才說主和弦像家一樣,屬和弦就像回家的一條必經之路一樣,而下屬和弦就像想幹點平時不一樣的事的感覺。
所以理解了這這三個正三和弦的功能性之後,相信你對歌曲的和聲走向會理解的更加透徹,在彈琴過程中也會更加順暢。
所以彈琴死記硬背譜子並不是一個最好的方法,自己去用耳朵聽,去用心感受隨著和弦的變化,整首曲子的感覺色彩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個有靈魂的吉他手。
好了,本節就給大家介紹這三個和弦的功能性,我們下節內容再見!